![专题六 单元3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 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0798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教案
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3 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3 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优秀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体溶解度的概念。2.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意义。3.掌握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化学资料、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2.运用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通过自身参与科学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严谨的态度。【教学重难点】1.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概念。2.知道气体溶解度的意义。3.培养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物质溶解性的改变,教师板书课题:物质溶解性的改变。二、新课讲授(一)知识点一: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各不相同。例:饱和硝酸钾和氯化钠溶液,随着温度的升高,可继续溶解硝酸钾和氯化钠,而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却有少量析出。当温度下降时,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从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且硝酸钾析出的较多。(2)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常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3)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数。例:如在压强为、温度为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则在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4)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与气体的性质有关,而且压强、温度等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其溶解度。(5)当温度不变时,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溶解度也会随之减小。(6)当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二)知识点二:物质溶解性的改变。(1)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例:如食盐、蔗糖等在水中很容易溶解,但在酒精、汽油中溶解性很差。(2)油脂难溶于水,但加人洗涤剂后能使油脂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较为稳定的乳浊液。在过程中,洗涤剂起了乳化剂的作用。(3)乳化剂①概念:能促使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②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阅读课本,并完成“观察思考的实验”。大家看课本,并完成练习三、巩固练习1.若要用大粒食盐来配制盐水,为使大粒食盐尽快溶解,可采取什么方法?2.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那么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3.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1g分别放入2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A.蔗糖、B.植物油、蔗糖C.、D.、四、课堂小结1.教师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谈一谈收获。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了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物质溶解性的改变和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等内容,课后同学们查找一下这些内容的相关材料,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单元2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单元2 物质的溶解性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3 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任务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