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仁爱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同步课时卷(含解析)
初中化学单元1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单元1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晓明发现自家的农田出现土壤酸化板结现象,经查阅资料得知:是因为该农田长期施用化肥——硫酸铵[(NH4)2SO4]的缘故。硫酸铵属于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
2.钾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下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得出的部分信息。下列关于钾元素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钾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9
B.钾元素在人体及植物体内以单质形式存在
C.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
D.施用硝酸钾,可给农作物补充钾元素
3.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A.天然气:CO B.烧碱:Na2CO3 C.熟石灰:Ca(OH)2 D.烧碱:KOH
4.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类别不正确的是
A.氧化钙 生石灰 CaO 氧化物B.氢氧化钙 熟石灰Ca(OH)2 碱
C.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碱D.汞 水银 Ag 单质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6.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雾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镁条放入稀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热
7.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食”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
A.生石灰与水B.硝酸铵与水C.熟石灰与水D.氯化钠与水
8.烧碱的化学式是
A.NaOH B.NaCl C.Ca(OH)2 D.CaO
9.下列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不发生反应的是
A.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B.盐酸和硫酸
C.碳酸钠和盐酸 D.硫酸和氢氧化钠
10.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AB.BC.CD.D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A.AB.BC.CD.D
12.下列实验判断或实验室试剂的盛放合理的是
A.某学生测得某地雨水的pH为6,该学生认为是酸雨
B.实验室常用棕色试剂瓶装硝酸银溶液
C.实验室用玻璃塞密封装NaOH溶液的玻璃瓶
D.20℃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为36%
13.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 、Cu2+、NO3-、Cl - B.Na+、Mg2+、SO42-、Cl-
C.Na+、K+、CO32-、SO42- D.K+、Ba2+、Cl-、NO3-
14.下表中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二、填空题
15.如图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1)图1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______ (填字母序号)有密切的关系;
A.最外层电子数
B.内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2)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A、B两处微粒符号依次是_____________,图中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图3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16.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编号②、③处各填入一种物质。
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
(2)由图可以总结出稀硫酸的五个化学性质。请你写出编号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编号④的物质是碱,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铝、铜、铁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图实验:在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A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们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是 (填写序号).
①Al3+ ②Al3+、Fe2+ ③Al3+、Fe3+ ④Fe2+、Cu2+ ⑤Al3+、Fe2+、Cu2+
18.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和茶水分离,该过程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
(2)市场上食盐的品种丰富,有碘盐、锌盐、钙盐、硒盐等。这些食盐中含的碘、锌、钙、硒等是指______(填“原子”“离子”“元素”或“单质”)。
(3)野炊活动过程中,小李不小心被黄蜂蜇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下列物品可以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_(填序号)。
A 食醋 B 食盐水 C 肥皂水
野炊结束后,同学们用洗洁精洗碗,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作用。
(4)篮球杆的支架刷有油漆用以防锈,是因为油漆可以使铁与______隔绝。
(5)铁质容器不能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原因: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9.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实验室中采用如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装有浓硫酸的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挂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__(填序号)。
(4)已知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NaHSO3,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硫酸钠。请写出证明晶体在空气中已变质的实验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0.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F是单质,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换关系,反应条件等略去),试回答:
(1)写出E、F的化学式:E___________;F ___________;
(2)写出E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转换关系:
C→A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4)B→C反应过程_________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21.如图所示,X、Y、Z、E、R 五种常见化合物中,Y、E 为状态不同的两种氧化物,X、Z、R 为另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均能相互反应,已知 X、R 反应有气泡产生
(1)写出 Y 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 X 与 Z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四、实验题
22.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三: 。
(查阅资料)
(1)BaCl2溶液显中性;
(2)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交流)
(1)实验室应 保存氢氧化钠;
(2)某同学认为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CaCl2溶液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 ,因为Ca(OH)2是 。
23.根据实验回答。
(1)图 1 是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 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 。
(2)试管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图 2 是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 ,涉及到的实验操作依 次 是 _____( 填 序 号 ) 。
(4)步骤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步骤③中,当观察到_____时,停止加热。
五、计算题
24.实验室有一瓶稀盐酸,老师请小红同学设计方案测定该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先取一洁净小烧杯,称其质量为20.2g,然后往其中倒入一定量稀盐酸后称量,总质量为120.2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10.8g的铁钉(已用砂纸打磨去铁锈)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130.8g。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意可知,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总质量是____________。
(2)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之一),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后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象.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属于____(选填“盐”或“碱”).
(2)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______克.
(3)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4)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_______.
(5)通过计算说明,图象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克?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硬铝片在铝片上刻画
铝片上有划痕
硬铝的硬度比铝大
B
向某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
C
向氢氧化钙粉末中加水
较多氢氧化钙粉末未溶解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
D
将两根打磨光亮的铁丝分别伸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
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用浓硫酸干燥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N2
O2
通过足量的灼热铜丝网
D
NaCl
NaNO3
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O2,点燃
B
CO2
水蒸气
通入足量氢氧化钠固体
C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入过量的铜粉,充分反应,过滤
D
KNO3溶液
KOH溶液
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过滤
事实
解释
①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离子的种类不同
②
FeSO4溶液为浅绿色而Fe2(SO4)3溶液为黄色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③
浓硫酸有吸水性而稀硫酸没有
分子的构成不同
④
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反应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不正确
(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D 6.D 7.A 8.A 9.B 10.D 11.C 12.B 13.D 14.D
15. A OH-、H+ H2O Cl2+2NaClO2═2ClO2+2NaCl
16. Fe CuO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H2SO4+Ba(OH)2====BaSO4↓+2H2O
17.Fe+CuSO4=Cu+FeSO4铜;铁;②⑤
18.过滤 元素 A 乳化 空气(或氧气)、水
19. 分液漏斗 过滤 d 水、盐酸、氯化钡溶液
20.CO C 冶炼金属 CaCO3CaO+CO2↑ 分解 放出
21.CO2(或SO2) Na2CO3+Ca(OH)2=CaCO3↓+2NaOH(或K2CO3+ Ba(OH)2=BaCO3↓+2KOH,合理即可)
22.【猜想与假设】只有碳酸钠
【实验探究】(1)一 (2)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CO2+2NaOH=Na2CO3+H2O
【反思交流】(1)密封 (2)浑浊 微溶于水的物质
23.试管甲中无明显现象,乙中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Fe>Cu>Ag Fe + CuSO4=Cu + FeSO4 漏斗 ②①③ 引流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24. 0.2g 7.3% 偏小 Fe2O3+6HCl=2FeCl3+3H2O
25. 盐 2.65 HCl、CaCl2 1.1 30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仁爱版九年级 下册专题7 初识酸、碱和盐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专题七 初识酸、碱和盐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专题七 初识酸、碱和盐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