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浮力课件PPT
展开考点一 浮力【主干必备】【识·图形】1.认识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_________的力。如图所示F浮。
(2)方向: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F浮。 (3)产生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浮力大小F浮=_________。如图所示。
2.浮力测量——称重法:(1)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所受的重力G。如图甲。(2)将物体悬挂于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如图乙。(3)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
【找·规律】(1)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有关、跟液体的_________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_________。
(2)阿基米德原理:①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式:________,导出公式:_________________。 ③适用范围: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F浮=m排g=ρ液gV排
【辨·正误】(1)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作用。( )(2)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在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 )(3)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4)同一物体浸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也不同。( )
【核心突破】考向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原型题】(2019·遂宁中考)如图甲,将一重为8 N的物体A放在装有适量水的杯中,物体A漂浮于水面,浸入水中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此时水面到杯底的距离为20 cm。如果将一小球B用体积和重力不计的细线系
于A下方后,再轻轻放入该杯水中,静止时A上表面与水面刚好相平,如图乙。已知ρB=1.8×103 kg/m3,g取10 N/kg。求:浮 力(1)在甲图中杯壁上距杯底8 cm处O点受到水的压强。(2)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浮力。(3)物体A的密度。(4)小球B的体积。
【讲·悟】(1)抓题眼:物体重G=8 N,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 V物,水的深度h=20 cm=0.2 m。(2)找隐含条件:物体静止在水面F浮=G,吊上以后悬浮则有:F浮A+F浮B=GA+GB。(3)套公式:计算液体压强p=ρ液gh,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解:(1)O点的深度h=20 cm-8 cm=12 cm=0.12 m,则pO=ρ水gh=1.0×103 kg/m3×10 N/kg×0.12 m=1 200 Pa。(2)因为A漂浮在水中,所以F浮=GA=8 N。
(3)根据F浮=ρ水gV排得:V排= =8×10-4 m3;已知浸入水中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则物体A的体积VA= =1×10-3 m3;根据G=mg=ρVg可得A的密度:
ρA= =0.8×103 kg/m3。
(4)图乙中A、B共同悬浮:则F浮A+F浮B=GA+GB根据F浮=ρ水gV排和G=mg=ρVg可得:ρ水g(VA+VB)=GA+ρBgVB,所以,VB= =2.5×10-4 m3。
答:(1)在甲图中杯壁上距杯底8 cm处O点受到水的压强为1 200 Pa。(2)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8 N。(3)物体A的密度为0.8×103 kg/m3。(4)小球B的体积为2.5×10-4 m3。
【变式题】(2019·长沙模拟)如图所示的小球重5 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小球,并使小球的 体积浸在容器的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N。(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求小球有 体积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2)求小球的体积。(3)把小球从弹簧测力计取下,浸没在容器的水中后放手,求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解:(1)小球 体积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球-F示=5 N-2 N=3 N,(2)由F浮=ρ水gV排,得小球排开水的体积:V排= =3×10-4 m3,小球的体积:由V排= V球,所以V球= V排= ×3×10-4 m3=7.5×10-4 m3。
(3)小球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 kg/m3×10 N/kg×7.5×10-4 m3=7.5 N>5 N,即F浮′>G,所以,小球浸没在水中放手后会上浮,最终漂浮,所以小球上浮,则小球静止时漂浮,浮力F浮″=G球=5 N。
答:(1)小球有 体积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3 N。(2)小球的体积为7.5×10-4 m3。(3)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5 N。
【明·技法】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1)由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ρ液、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重力、体积、密度、形状、浸没的深度、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无关。
(2)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浮=G排=m排g=ρ气gV排,浸没在大气里的物体,V排=V物。
【失分警示】 “排开”≠“排出”:(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排开的液体并不一定会排出。如容器内未装满液体时,放入物体后,排开液体的体积就大于排出液体的体积;若容器内装满液体时,放入物体后,排开液体的体积就等于排出液体的体积。
(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容器内原来液体的体积无关。
考点二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主干必备】 【比·概念】1.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力的应用:(1)轮船。①采用“_________”的办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②排水量:表示轮船大小的物理量,是指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_________。
(2)潜水艇。①原理:靠改变_____________的方法实现上浮或下潜。 ②下潜:水舱_________,其重力大于浮力; 上浮:水舱排出一部分水,其重力_________。
(3)气球和飞艇。①气球:球内充的是_________小于空气的气体。 热气球:充的是被燃烧器加热而膨胀的___________。 ②飞艇:气囊内充的是_________小于空气的气体。
【辨·正误】(1)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时,一定漂浮。 ( )(2)上浮的物体所受浮力一定大于下沉的物体所受浮力。( )(3)静止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 )
【核心突破】考向1 判断物体的浮沉【原型题】(2019·福建中考)如图所示,气球下面用细线悬挂一石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已知石块与气球的总重力为G总,则气球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G总(选填“>”“<”或“=”);若
水温升高,石块将___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保持悬浮”)。浮 力
【讲·悟】(1)抓题眼:悬浮时F浮=G总。(2)找隐含条件:水温升高时,则气球内的气体会因受热而膨胀,导致气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3)套条件:当F浮>G总时,石块上浮。
【变式题】(2018·遂宁中考)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 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
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浮 力A.悬浮 B.漂浮 C.沉底 D.无法判断
【失分警示】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有浮力的作用,气体中物体的浮与沉也是由物体受到的重力G物与浮力F浮的大小决定的。
考向2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原型题】(2019·遂宁中考)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容器内,待小球静止后,A漂浮、B悬浮、C沉底,此时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浮 力( )
A.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关系:p甲=p乙=p丙B.小球受到的浮力关系:FA>FB>FC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F甲
【明·技法】 浮力和液体密度大小的判断(1)同液不同物。①物体体积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判断浮力大小,浸入液体体积大的受到的浮力大(如图甲VA=VB=VC,浮力FA
(2)同物不同液。①浮力大小的比较:以物体的重力G物为“桥梁”,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漂浮和悬浮时F浮=G物,沉底时F浮
②液体密度大小的比较:以物体的密度ρ物为“桥梁”,漂浮时,ρ液>ρ物,悬浮时,ρ液=ρ物,沉底时,ρ液<ρ物(如图丙中,液体密度ρB>ρC>ρD),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通过比较浸入液体的体积判断(如图丙中,液体密度ρA>ρB)。
考向3 浮力的计算方法【原型题】(2019·宜昌中考)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某次执行任务时它的质量为38 t,当它停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_m3,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N。(g取10 N/kg,ρ水=1×103 kg/m3)
【讲·悟】(1)抓题眼:飞机的质量38 t。(2)用条件:飞机漂浮在水面上,F浮= G飞机。(3)套公式:G=mg,F浮=ρ液gV 排。
【变式题】(2018·青岛中考)重为2 N、底面积为100 c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体积分别为200 cm3的木球和25 cm3的塑料球用轻质细绳相连放入水中,静止时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它自身体积的 ,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0 cm,如图
甲所示;当把细绳剪断后,静止时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它自身体积的 ,塑料球沉到容器底,如图乙所示。ρ水=1×103 kg/m3,g取10 N/kg,求:(1)图甲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少?(2)图乙中,容器底对塑料球的支持力是多少?(3)图乙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解:(1)图甲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水gh=1×103 kg/m3×10 N/kg×0.2 m=2 000 Pa。
(2)由题知,当把细绳剪断后,静止时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它自身体积的 ,即V排= V木,因为F浮=G,即ρ水V排g=ρ木V木g,ρ水 V木g=ρ木V木g,所以ρ木= ρ水= ×1×103 kg/m3=0.5×103 kg/m3,
木球重力:G木=m木g=ρ木V木g=0.5×103 kg/m3×10 N/kg×200×10-6 m3=1 N,图甲中,两球排开水的体积V排′=(1- )V木+V塑= ×200×10-6m3+25×10-6m3=150×10-6m3=1.5×10-4m3,因为木球和塑料球漂浮,所以F浮′=G木+G塑,ρ水V排′g=1 N+G塑,
1×103 kg/m3×10 N/kg×1.5×10-4m3=1 N+G塑,则塑料球的重力:G塑=0.5 N,塑料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塑=ρ水V排塑g=1×103 kg/m3×10 N/kg×25×10-6m3=0.25 N,图乙中,容器底对塑料球的支持力:F支=G塑-F浮塑=0.5 N-0.25 N=0.25 N。
(3)在图甲中,两球漂浮,两球的总质量等于排开水的质量,则水和两球的总质量:m水+m球=ρ水V=1×103 kg/m3×100×10-4m2×0.2 m=2 kg,水和两球总重力:G水+G球=(m水+m球)g=2 kg×10 N/kg=20 N,在图乙中,水、两球、容器的总重力:G总=G水+G球+G容器=20 N+2 N=22 N,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总=22 N,受力面积S=100×10-4m2,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2 200 Pa。答:(1)图甲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2 000 Pa。(2)图乙中,容器底对塑料球的支持力是0.25 N。(3)图乙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2 200 Pa。
【明·技法】 浮力的计算方法
【失分警示】 (1)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分清V排与V物。(2)匀速直线上浮与匀速直线下沉是一种平衡状态。
实验一: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装置】
【实验解读】1.利用称重法计算浮力: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物,把被测物体浸在液体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F浮=G物-F。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浮力与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变,改变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如将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
(2)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体积的关系:控制液体密度不变,只改变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如将一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直至完全浸没。(3)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变,只改变液体密度,如将同一个物体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
3.物体浸入液体时F-h(拉力-高度)图象的解读:
其中,纵坐标表示弹簧测力计示数F,横坐标表示物体下降的高度h。(1)AB段:表示物体浸入液体前的过程,所受拉力大小不变,F=G物=9 N;物体浸入液体体积V=0,所受浮力F浮=0 N。
(2)BC段:表示物体逐渐浸入液体的过程,所受拉力F逐渐减小,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逐渐增大,所受浮力F浮逐渐增大,浮力大小F浮=G物-F,C点时物体刚好浸没,所受浮力F浮=G物-F=9 N-5 N=4 N。(3)CD段:表示物体浸没液体中且深度不断增加的过程,物体所受拉力F=5 N不变,浸入液体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F浮=4 N不变。
【原型题】(2019·德州中考)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_________,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__________有关。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N,金属块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延伸题】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浸入水中,当圆柱体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圆柱体开始缓慢下降(整个过程水未溢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图象。则:
(1)圆柱体的重力为______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______N。 (3)图象中_______(选填“AB”或“BC”)段表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其排开液体的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4)圆柱体由h1到h2的过程中,所受浮力_________,其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圆柱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6)小组同学又选用其他液体进一步探究。发现圆柱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在水中浸没时不同,说明浮力的大小还与_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装置】
【实验解读】1.实验操作:(1)测量浮力大小:利用称重法F浮=G-F示(2)测量排开水的重力:第一步:测空桶的重力G空第二步:测桶和溢出水的总重力G空+水第三步:排开水的重力G排= G空+水-G空
(3)换用不同的液体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误差分析:(1)若先测小桶和水的总重力,再测空桶重力:G排偏小,因为小桶内的水不能全部倒净,内壁会附有水,使测出的G桶偏大。(2)如果溢水杯中的水没有加满:G排偏小,无法得出实验结论。
3.实验延伸:(1)计算物体的体积:V物=V排= (2)计算物体的密度:ρ物= 。
【原型题】(2018·河南中考)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浮 力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_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______。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延伸题】(1)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该同学还可______(选填“A”或“B”)。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换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电与磁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电与磁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构建,奥斯特,条形磁体,电磁铁,高压工作,弱电流,强电流,法拉第,力的作用,应电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压强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压强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构建,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各个方向,pρgh,不流动,水位计,托里拆利,013×105,管内外水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欧姆定律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之欧姆定律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构建,UIR,各分电阻,都不变,2“四个弄清”,图象分析,电阻R短路,定值电阻R断路,电阻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