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 第1单元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讲义——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 第1单元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讲义——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页
    【新教材】 第1单元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讲义——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页
    【新教材】 第1单元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讲义——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2 *孔雀东南飞并序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2 *孔雀东南飞并序导学案,共2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读准字音,辨识通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文言句式,文白对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读准字音
    自缢(yì)  箜篌(kōnɡ hóu) 公姥(mǔ)
    伶俜(pīng) 葳蕤(wēi ruí) 绣腰襦(rú)
    玳瑁(dài mào) 蹑丝履(niè) 纨素(wán)
    明月珰(dāng) 磐石(pán) 拊掌(fǔ)
    窈窕(yǎo tiǎo) 便言(pián) 否泰(pǐ)
    踯躅(zhí zhú) 青骢马(cōng) 赍钱(jī)
    鲑珍(xié)
    二、辨识通假
    (1)吾今且报府(“报”同“赴”)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
    (4)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三、一词多义
    (1)谢
    (2)适
    (3)遣
    (4)取
    (5)会
    (6)相
    (7)为
    (8)见
    四、词类活用
    (1)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2)手巾掩口啼(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3)晚成单罗衫(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4)卿当日胜贵(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5)槌床便大怒(名词作动词,拍,敲击)
    (6)交广市鲑珍(名词作动词,买、购进)
    (7)自名秦罗敷(名词作动词,命名)
    (8)仕宦于台阁(名词作动词,任官)
    (9)头上玳瑁光(名词用作动词,发光)
    (10)逆以煎我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
    (11)足以荣汝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享受荣华)
    (12)千万不复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五、古今异义
    (1)共事二三年
    古义:一起生活。
    今义:一起工作。
    (2)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悯。
    (3)汝岂得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拘束。
    (4)槌床便大怒
    古义:坐具。
    今义:睡觉的地方。
    (5)再拜还入户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6)本自无教训
    古义:教养。
    今义:训斥或从错误中得到认识。
    (7)自可断来信
    古义:使者,指媒人。
    今义:寄来的书信。
    (8)处分适兄意
    古义:处理、处置。
    今义:对有错之人做出处罚决定。
    (9)便可作婚姻
    古义:结为亲家。
    今义:结为夫妻。
    (10)便利此月内
    古义:吉利。
    今义:方便。
    (11)叶叶相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往来通达。
    (12)郁郁登郡门
    古义:繁盛的样子。
    今义:不高兴。
    (13)蹑履相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常指奉承、拍马。
    六、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
    本义:公公和婆婆。    文中义:专指婆婆。
    (2)昼夜勤作息
    本义:劳作和休息。 文中义:专指劳作。
    (3)我有亲父兄
    本义:父亲和哥哥。 文中义:专指兄长。
    (4)我有亲父母
    本义:父亲和母亲。 文中义:专指母亲。
    (5)逼迫兼弟兄
    本义:弟弟和哥哥。 文中义:专指兄长。
    七、文言句式
    (1)汝是大家子。(判断句,“是”表示判断)
    译文:你是大户人家的子弟。
    (2)非为织作迟。(判断句,“非为”表否定判断)
    译文:不是我纺织缓慢行动松弛。
    (3)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为……所……”,表示被动)
    译文: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
    (4)今日被驱遣。(被动句,以“被”为标志)
    译文:但今天还是要被驱赶。
    (5)渐见愁煎迫。(被动句,以“见”为标志)
    译文:渐渐地被忧愁煎迫。
    (6)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句,“何言”即“言何”,疑问代词作
    宾语,宾语提至动词前)
    译文:还说什么再回来的话呢!
    (7)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句,“相”偏指“你”,作“负”的宾语)
    译文:我向天发誓永远不会辜负你!
    (8)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句,“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
    己怎么样,“见录”即“记着我”)
    译文:你既然如此记着我。
    (9)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庭树”应置于动词“缢”前)
    译文:也自己在庭院中的树上吊死。
    (10)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台阁”应置于动词“仕宦”前)
    译文:在大官府任职。
    八、文白对译





























































































































    [资料链接]

    《孔雀东南飞并序》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曾编选《玉台新咏》十卷。


    本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儒家的伦理纲常占据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规定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七出”等清规戒律。本篇所涉及的问题很深很广,揭示了封建礼教对社会各阶层的渗透,突出地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在本篇中,焦母、刘兄是封建礼教的体现者,直接制造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当时的人为此事感伤,作了此诗。

    1.乐府与《乐府诗集》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 000多首。
    2.乐府双璧·乐府三绝
    “乐府双璧”指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诗》。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及唐代韦庄的纪实性叙事诗《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文本鉴赏]

    这首诗叙述了东汉末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诗篇对这对年轻夫妻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对刘兰芝的反抗精神给予了热情的赞扬,有力揭露了封建礼教与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诗歌末尾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以民歌的幻想形式,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答案] ①托物起兴 ②发展 ③高潮 ④告诫后人

    任务一 理解诗歌内容
    1.诗歌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词为开篇,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说明刘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②证明焦母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③直接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
    2.第二段从十三岁说到十七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烦琐。这是古诗中常用的“赋”的手法。(2)作用:①表明了刘兰芝的聪明伶俐、心灵手巧。②刘兰芝有这样优秀的品德仍被驱遣,突出了刘兰芝的无辜与委屈。③照应了刘兰芝“三日断五匹”以及做嫁衣时“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情节,表现了刘兰芝的勤快、利落。
    3.刘兰芝为什么在离别前还要“严妆”一番呢?这一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表现了刘兰芝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她是“严妆”来的,因而也要“严妆”走,从中可以看出她遇事沉着、冷静、镇定自若。
    (2)作用:离别前“严妆”这个细节精巧而别致,对于刻画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可以说有“一石三鸟”的作用:①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刘兰芝外貌的俊美;②刘兰芝梳妆打扮似乎在向焦母表明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充分展示了她蒙受委屈后保持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情操和柔中寓刚的性格特征;③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刘兰芝不愿离开焦家而又不得不离开的痛苦和凄楚。
    4.体味焦仲卿与他母亲及刘兰芝的对话,谈谈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通过仲卿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并表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夫妻恩爱;②初次展示了焦仲卿懦弱的性格。他虽然很爱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贰,但在他母亲的逼迫下,他不敢反抗,只好休了刘兰芝,对未来还抱有一丝幻想;③塑造了一个专断蛮横、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
    5.写刘兰芝与婆婆、小姑告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与婆婆告别:表现了她从容镇定,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话表面上是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个“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与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因为她看着小姑长大,现在就要离别,不觉悲从中来,这泪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归的悲愤。而一旦登车去,那无法抑制也无须再掩饰的悲伤使她终于失声痛哭起来。至此,刘兰芝那倔强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对小姑、对焦仲卿依依难舍的深情得到了细腻而又充分的表现。
    6.“夫妻誓别”这一情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它再次强调了这对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被逼迫的,为后面写两人的殉情奠定了基石。②在分别之时,刘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任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
    7.在封建社会中,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然而诗中是很有地位的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很有地位的这些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跟前面的被遣回家形成对比,是侧面描写,衬托出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突出了刘兰芝的无辜被遣,也从侧面衬托出焦母的专断无知。
    8.诗歌大力铺陈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豪华排场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衬托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品质;②以太守家的喜庆和焦仲卿、刘兰芝的凄悲对照,强化了悲剧性;③反衬刘兰芝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任务二 分析诗歌主旨
    9.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刘兰芝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封建家长制主宰的婚姻造成了刘兰芝命运的悲剧。尽管她才貌俱佳、忠于爱情,但幸福刚开了个头,就如泡影般散去。她被遣回家后又不得不答应太守公子的婚事。无奈的刘兰芝只好“举身赴清池”,以死来履行自己的誓言,了却心中的那份情。作者由此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10.《孔雀东南飞并序》本来是一场现实主义的悲剧,结尾却写他们夫妇合葬化鸟,成为比翼双飞的鸳鸯,有人认为这削弱了对封建家长制度的批判。你是否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赞同。①这一情节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鸳鸯和鸣,与开头孔雀美禽遥相呼应,象征着刘兰芝、焦仲卿爱情的不朽,又象征着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不但没有削弱对封建家长制度的批判,而是用浪漫的结尾更深刻地批判。这与我国民间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的传说一样,表现了人民群众对自由幸福的婚姻的向往。②以鸳鸯照应开头的孔雀,以一鸟独飞开始,以双鸟和鸣结束,使首尾呼应,结构更加严谨,诗意更加浓郁。
    11.《孔雀东南飞并序》善于刻画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诗中描写了刘兰芝的四次落泪,这一情态描写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仔细咀嚼,耐人寻味。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兰芝第一次落泪是在她不堪焦母凌侮自请遣归“却与小姑别”之时。“泪落连珠子”是兰芝情感长期受压抑后的宣泄,也是兰芝表露心灵重创的唯一方式。通过写兰芝落泪刻画了她善良柔顺、豁达而又刚强的性格特点,同时,她的落泪还蕴含着她与小姑难舍难分的几多深情。②第二次描写兰芝落泪是在她与小姑道别后,“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离开焦府,兰芝的心情是无以名状的,潸然而下的泪水似乎诉说着她满腹的心事,这里的落泪巧妙而有层次地展示了人物的情感。③第三次描写落泪是兰芝回到娘家,对母亲劝嫁的“含泪答”。兰芝的“含泪”既揭示了她恪守盟约忠于爱情的性格,又衔接了线索暗示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④第四次描写落泪是在阿兄逼嫁,太守迎亲,此时的兰芝只能“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这次写兰芝“落泪”,“一石三鸟”,含义深邃:既暗示刘、焦爱情悲剧的必然,又刻画了兰芝倔强的性格特点,从而控诉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焦至死不渝的爱情,使主题鲜明突出。
    任务三 鉴赏诗歌语言
    12.请结合全文,分析一下本文的语言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表现事物情状的联绵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描写仲卿自缢前心乱如麻,犹疑彷徨的动作神态及心情。诗中还有不少联绵词,如“葳蕤自生光”“婀娜随风转”“络绎如浮云”“踯躅青骢马”“勿复重纷纭”“府吏见丁宁”“寡妇起徬徨”等,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②运用叠音词。如“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纤纤”突出行步姿态的优美,轻盈。“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连用两个叠音词将怅惘若失,别情依依的神情,跃然纸上。“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连用两个叠音词突出,黄昏后天色渐渐昏暗,渐渐夜深人静,绝命时多么寂寞凄凉!③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刘兰芝的“大人故嫌迟”中的“故”字,既刻画出了焦母故意挑剔的凶恶,也显示了刘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与焦仲卿大道分手的“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表现对爱情的忠贞。焦仲卿的“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不仅表现了他和刘兰芝笃深的感情,也委婉地表示了若休弃刘兰芝,他不再复娶的态度。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比兴手法
    在写作中采用比兴手法的作品后代有很多,如《孔雀东南飞并序》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让人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到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2.写法指导
    巧用比兴手法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1)比兴起篇,引人入胜。以比兴的方式开篇,生动的描写,形象的语言,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由物到人的巧妙过渡作用,也会让读者击节称赞,心悦诚服。以此种方法开头,要注意两点:一是“他物”必须与议论文的话题或观点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二是在描述“他物”时,语言必须简洁,毕竟论证观点才是文章的重点。
    (2)镶嵌比兴,活泼精彩。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适当运用比兴,会使略显枯燥、生硬的议论文变得活泼,精彩,不仅增添了阅读趣味,还能加强说理的力量。比兴手法的运用,关键在于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于作者对“他物”和议论论题和论点内在联系的把握。
    3.迁移运用
    以“意气”为话题,运用托物起兴的方式,拟写作文的开头。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如果说雏鹰翱翔苍穹要经历风雨的打击,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以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的意气就是他们成功的基石。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宗法礼教、家长专制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刘兰芝既是淑女、贤妻,又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勇敢,坚强,富有反抗精神。焦仲卿从软弱逐渐转变为坚强。他开始时对母亲抱有幻想,当幻想被残酷的现实摧毁后,他坚决向母亲表明了以死殉情的决心,用“自挂东南枝”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他的变化,深化了对封建社会的控诉。
    【应用角度】 “爱情”“悲剧”“反抗”等。
    2.素材应用
    我怀疑上天为人们定下缘分之后,总会制造出一些悲剧,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生动,也更加凄美。如果它不想让这份缘分与感情被浪费,便会让人们去另一个世界,去继续他们未走完的路,只留下人间的空虚与悲伤。
    因为上天的这个习惯,人们只得一次又一次地为感情苦恼而又无可奈何,于是便有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便有了“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佳句与感慨,便有了“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决绝。

    [积文化常识]
    1.汉末建安中
    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其首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各朝沿用其年号制度,直至清末废止。
    2.槌床便大怒
    床:在古代指一种简易的坐具,小的只能坐一个人。
    [诵国学经典]
    [先贤语录]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选自《孟子·离娄上》)
    [古文今译] 仁,是人最安稳的住宅;义,是人最中正的道路。空着安稳的住宅而不住,舍弃中正的道路而不走,可悲啊!
    [知行启迪] 我们除了物质的“安宅”,还有个精神的房子、精神的床铺,就是“仁”;我们除了走物质世界的路,自己精神世界的修养也有一个“正路”走,就是“义”。一个人读书求学问,不仅是求知识,从传统意义上讲,读书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人的修养,随时随地将身心性命都置于这个“仁”与“义”的境界之中。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单元研习任务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单元研习任务导学案,共3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单元研习任务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单元研习任务导学案,共3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8 茶馆(节选)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8 茶馆(节选)学案,共11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