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根据鲁教五四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最新课本目录设计的教案,整套同步教案包含八年级上册走进物理至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所有单元课文(含章节综合与测试教案,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教案,第三节 测平均速度教案等),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含教学反思,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案分课时参考各省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设计,是老师同步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整册下载。
最近下载
1有趣有用的物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感受、认识物理是有趣和有用的,初步了解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2.认识物理学对生产、生活及科技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思想。【教学重难点】从物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增长知识,满足求知欲的角度来说明激发学生学习力的兴趣是本节课的主要目的,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方法】自学引导法、讲授法、演示法、问答法。【教学准备】长颈漏斗、乒乓球、音响、纸盒、小人、烧瓶、烧杯、水、酒精灯、牛顿色盘、化纤手套、气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第一环节:章首图引入:(一)
走进实验室 【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的意义;2.知道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并会进行测量。【教学重难点】特殊测量与估测长度。【教学过程】一、学生活动1.各组展示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及测量值。2.各组展示测量硬币直径的方法及测量值。3.各组展示测量一张纸的方法及测量值。4.各组展示测量细铅笔直径的方法及测量值。教师对各组的活动进行评价:各组测量的数值不完全相同,是错误的吗?阅读课文学习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少误差的方法:1.使用精密的仪器。2.改进测量方法。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二、学习新知学会阅读课文,知道时间的单
课题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课型 新授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的。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能力目标理解物理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科学家故事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产生探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欲望,树立学好物理服务于人类的理想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探究过程,设计探究性试验教 学 过 程个性化修改揭示课题通过前面两节课,我们知道物理
运动和静止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2.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二)过程与方法1.理解参照物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2.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2.引导学生培养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的习惯。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教学重点】了解运动与静止时相对的。【教学难点】理解参照物的概念,从而理解运动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等。【教学方法】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方法】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准备】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教学准备的录像资料: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
测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教学重难点】重点:测量斜面小车在不同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视频(刘翔雅典夺冠)、斜面(带刻度)、小车(或小球)、刻度尺、手表(或停表)、金属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创设视频播放:刘翔雅典奥运会夺冠。2004年奥运会上,中国飞人勇夺110m栏的世界冠军,这标志着中国人在短距离跑步中,也具备世界级水准。你知道刘翔跑的到底有多快呢?(设计意图: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具有历史意义的刘翔夺冠吸引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学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教学重难点】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2.学生准备: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我们通过自学能知道有关声音的基本知识。2.我们初步体验用示波器观察声音的波形,了解不同的波形。3.激情投入,高效学习,养成扎实严谨的科学思维品质。【教学重难点】 1.声音的三要素。2.声音的波形。【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学习过程之课前预习。 1.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想一想你是通过什么器官接收“鸟语”“花香”这些信息的?2.在家里试着练习发出各种声音,将手放在喉部,体验发声时喉部声带的振动有什么不同?活动2:学习过程之课内对话。任务一:人耳可以听见的声音。活动:用示波器观察声音的波形。把一个话筒接在扩音机上,再把扩音机与示波器相连,当话筒接收到声
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教学重点】声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知道声音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吗?请你们说出自己从资料中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课堂自由发言,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提出的哪怕是很不成熟的观点也可能激发其他人的思维,产生一系列新的想法,所以对待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有一定的评价。二、声与信息:(一)声指的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它不一定能被人们听见。它包括频率在20Hz以下的次声和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超声。人们听见的声叫做可耳声,通常习惯称为声音。(二)声波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教学过程】一、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或者削弱它呢?(一)噪声的来源: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2.分组讨论:在
授课时期 9 月 26 日 第 5 周 星期 2 课 题第一节:光的传播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先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二、能力目标: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三、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等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里的速度。难点: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反射的定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知道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区别,理解它们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应用反射定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问题和相关的现象。【教学准备】小型激光器,小平面镜,白纸板。【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它)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1.面镜成像的特点。2.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虚像是怎样形成的。【教学准备】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2支、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刻度尺、方格纸、白屏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回想:猴子捞月,为什么猴子误以为月亮掉进了水里?学生回答:水面像平面镜,发生了镜面反射,形成平面镜成像。师: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面镜成像》。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那么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成像情况怎么样呢?我们不妨从你每天都要照的镜子研究看看。你每天都要照镜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教学准备】1.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2.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观看两个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实验2]在空的盆子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
课题第五节光的色散课时1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知道白光是由红、橙、绿、青、蓝、紫七种色组成的,了解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不同。②知道光具有能量。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能力。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对比法研究光的与颜料的混合的不同。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重难点分析及教学方法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的探究。难点:光的色散的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讨论法。 &#
看不见的光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2.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3.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红外线的作用;紫外线的作用。难点:红外线的作用及应用;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教学方法】阅读法、问答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白色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粉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颜色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些光都是看得见的,其实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二、新课教学(一)光谱: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
透镜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3.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准备】近视眼镜、老花眼镜、放大镜、手电。【教学流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一)在前一章光现象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有所了解的镜子是什么?(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二)那么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镜子?(比如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
课题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型 新授主备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研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力目标体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互相协作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的意识教学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教 学 过 程个性化修改揭示课题利用凸透镜分别对着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看来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自学指导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教学重难点】1.照相机的原理。2.凸透镜成像的特征。【教学准备】1.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同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一张,“安培和移动黑板”的故事投影片一套)、放大镜。2.学生制作器材: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教学过程】一、复习:(一)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让学生先回答后再讲述,着重强调成虚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并非来自于像点)。(二)我们在透镜一节中学习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眼睛和眼镜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分三个板块来讲解。第一个板块我们采取多媒体课件直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来介绍眼睛的生理构造及成像原理;第二板块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学生的体会入手来一步步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成因及矫正。在这个环节中为突破近视眼的成因我们还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让学生真切的从实验中感受近视眼的成因。对于最后一个板块主要让学生发挥,体现让物理回归生活的理念。二、学生情况、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生活中的应用,所以对于建立眼睛的物理模型有一定的基础。这节课的任务主要是认
质量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说明:(1)质量单位是物理学的基本单位之一。它是学习密度等其它单位的基础。(2)天平的使用是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学生在这里第一次学习,要重点讲授。难点:(1)质量是物体属性的认识。(2)对质量的国际常用单位有具体认识。说明:(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基本属性比较抽象,学生接受有困难。(2)学生对1千克、1克没有具体认识。对常见物体的质量也没有具体认识。【教学准备】天平及砝码、挂图、杆秤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教 学 设 计课题第二节 密度课时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的概念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重点难点分析及突破措施1、重点:密度的定义, 公式、单位,。2、难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会量筒的使用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用量筒测液体、不规则固体的体积。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复习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二、新课教学以上我们分析了根据,只要我们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2.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3.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教学重难点】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因为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生活中不常见,学生易受热胀冷缩的习惯思维影响,将理论和实际脱节。)【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视频:选种师: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二、新课教学:(一)密度与温度:视频:龙卷风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实验一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注册成功
300万一线老师的共同选择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