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展开1. 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评价牧羊人形象。
2. 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评价牧羊人形象。
2. 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课前预习法、默读精读结合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孤独的牧羊人,凭借自己的一双手,几十年如一日在贫瘠荒原顽强地种树,最后将荒原变成绿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位“植树的牧羊人”。
二、走进课文
(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课前预习)
【背景资料】《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二)初读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根据以下题干要求,圈点勾画相关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并据此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段落内容大意。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事。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点题,交代牧羊人是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好人。
第二部分(2—12):初遇牧羊人。第三部分(13—18):再见牧羊人。
第三部分(19—20):最后一次遇牧羊人。
第四部分(21):再次点题,抒发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
(三)研读品味
1. 请分别写出“我”前后三次见牧羊人时高原的情形。这样写有何作用?
【交流展示】初遇牧羊人——群山荒芜,村庄废弃,泉眼干涸,狂风呼啸;再见牧羊人——树木挺拔,重见溪水;最后一次相见——微风飘香,树木歌唱,泉水长流,人口增加,村庄富饶。 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荒漠的毫无生气?这样有什么作用?
作用: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牧羊人的贡献之巨大。
2.牧羊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相关语句举例分析。
【研讨明确】
①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语言描写,突出了牧羊人的平和、忠厚、不张扬。
②“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作者直接点明牧羊人的“自信、平和”的特点,同时运用了比喻修辞,把牧羊人比作神秘的泉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牧羊人在“我”绝望之时给“我”还来希望,同时也暗示他将让这个荒凉的地方变得滋润和丰饶。
③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议论,揭示主题,既赞美了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义务植树精神的伟大,凭借他的勤劳和毅力使这片荒地蔚然成林,又表达了对长期默默耕耘的植树老人的由衷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④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不过管它是公有地,还是私有地,跟我种树有什么关系?
——语言描写。高尚无私,种树纯粹是为了拯救大地,而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
⑤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从牧羊人叙述中可知,树苗的成活率很低,突出贡献了牧羊人非凡的毅力。“三年、一直、一个人”等词语强调了牧羊人是独自,体现了他顽强的毅力。
⑥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这一生活的细节,形象地写出了牧羊人干净利落,热爱生活,表现了牧羊人一丝不苟的生活习惯。
⑦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挑出、分开、数、拣”等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了牧羊人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态度,这也是他日后成功植树造林、改造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
⑧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这一精彩的语段写出了牧羊人的房子结实、不漏雨,房间的整洁,从侧面表现了牧羊人有恒心、有毅力、勤劳的特点。
⑨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作者用“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难得的好人”直接点明自己的看法,对牧羊人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充满了崇敬、赞美之情。
⑩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安静,忠厚,不张扬”
表面上写狗,实则直接突出牧羊人的性格特点。
小结:他是个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人。牧羊人种橡树,不在乎是谁的地,也不在乎能成活多少,也不在意别人知道不知道,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还是一个认真细致、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从他挑选橡子、房间收拾得整齐、餐具洗得干净等细节可以看出。
2.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四)深入理解
1. 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讨论展示】本文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表达了这样一种主旨: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与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2. 本文运用第几人称来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展示】运用第一人称叙事;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我”在文中仅仅是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森林村庄。“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使种树人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另外,“我”并没有和种树人朝夕相处,对种树人的生活了解得并不是非常全面,但是这个地方沧海桑田的巨变却令“我”震撼,这就使得种树人的生活具有神秘感和神圣感。
(五)拓展延伸
当我们带着对牧羊人深深的敬意走出课文时,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们将以怎样的生活方式来经营自己的人生,才能创造“人生的奇迹”呢?请按照下面的句式仿写句子。
例句:我也要像牧羊人一样仔仔细细地生活,把简单的事做到精致,就可以创造奇迹。
我也要像牧羊人一样静静地生活,安静的人才有深远的内心,才会创造出人生的价值。
【明确】我也要像牧羊人一样勤勤恳恳地生活,天道酬勤,勤奋会感动上帝,会创造奇迹。
我也要像牧羊人一样默默地生活,自己有能力创造幸福,也要有能力给予他人幸福。
(六)课堂小结
本文高度赞美了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自信平和、忠厚内敛、认真细致的高贵品质。告诉我们人类有潜藏的智慧和改天换地的能力,只要心存善念必有善报,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类的可悲命运最终会被改变。
(七)课堂板书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初遇——荒地——选种,种树
再见——绿树成荫——养蜂、种树
最后——生机勃勃环境优美——没有动摇
三、布置作业
请你再找找身边的“植树的牧羊人”的事迹,并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四、推荐阅读篇目
五、教学反思
教读本课,我有如下心得与反思:
1.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 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所以,对文本的品读,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作为切入点。
2. 学生的视野随着获取信息的途径的多样化越来越开阔,通过自主阅读初步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不是一件难事。但文中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在孤独的困境中坚持种树的毅力以及这种行为的意义,要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精神内涵,还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深入文章 梳理思路,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深入文章 梳理思路,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13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3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