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8 平行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训练(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压轴题专练(人教版,尖子生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8 平行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训练(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压轴题专练(人教版,尖子生专用)01
    专题08 平行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训练(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压轴题专练(人教版,尖子生专用)02
    专题08 平行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训练(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压轴题专练(人教版,尖子生专用)03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8 平行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训练(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压轴题专练(人教版,尖子生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8 平行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训练(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压轴题专练(人教版,尖子生专用),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平行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训练
    (时间:60分钟 总分:120) 班级 姓名 得分
    解答题解题策略:(1)常见失分因素:①对题意缺乏正确的理解,应做到慢审题快做题;②公式记忆不牢,考前一定要熟悉公式、定理、性质等;③思维不严谨,不要忽视易错点;④解题步骤不规范,一定要按课本要求,否则会因不规范答题而失分,避免“对而不全”,如解概率题时,要给出适当的文字说明,不能只列几个式子或单纯的结论,表达不规范、字迹不工整等非智力因素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感情分”;⑤计算能力差导致失分多,会做的试题一定不能放过,不能一味求快,⑥轻易放弃试题,难题不会做时,可分解成小问题,分步解决,如最起码能将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设应用题未知数、设轨迹的动点坐标等,都能拿分。也许随着这些小步骤的罗列,还能悟出解题的灵感。
    (2)何为“分段得分”:对于同一道题目,有的人理解的深,有的人理解的浅;有的人解决的多,有的人解决的少。为了区分这种情况,中考的阅卷评分办法是懂多少知识就给多少分。这种方法我们叫它“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与之对应的“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有的考生拿到题目,明明会做,但最终答案却是错的——会而不对。有的考生答案虽然对,但中间有逻辑缺陷或概念错误,或缺少关键步骤——对而不全。因此,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分”。经验表明,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阅卷老师则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分段给点分,所以“做不出来的题目得一二分易,做得出来的题目得满分难”。
    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点分。我们说,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写出来,就是“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
    ①缺步解答: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
    ②跳步答题: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如果来不及了,就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为“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③退步解答:“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应开门见山写上“本题分几种情况”。这样,还会为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有意义的启发。
    ④辅助解答: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之举。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等。答卷中要做到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成功,提高成功率。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所写字母与题中图形上的是否一致,格式是否规范,尤其是要审查字母、符号是否抄错,在确信万无一失后方可交卷。
    一、解答题
    1. 如图,在Rt△ABC中,∠B=90∘,AC=60cm,∠A=60∘,点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4cm/s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 s(0
    (1)求证: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2)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1)证明:∵∠B=90°,∠A=60°,
    ∴∠C=30°,
    ∴AB=12AC=30cm,
    由题意得,CD=4t cm,AE=2t cm,
    ∵DF⊥BC,∠C=30°,
    ∴DF=12CD=2t cm,
    ∴DF=AE,
    ∵DF//AE,DF=AE,
    ∴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2)当∠EDF=90°时,如图①,
    ∵DE//BC,
    ∴∠ADE=∠C=30°,
    ∴AD=2AE,即60−4t=2t×2,
    解得,t=152,
    当∠DEF=90°时,如图②,
    ∵AD//EF,
    ∴DE⊥AC,
    ∴AE=2AD,即2t=2×(60−4t),
    解得,t=12,
    综上所述,当t=152或12时,△DEF为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分类讨论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C=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F,得到DF=AE,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证明;
    (2)分∠EDF=90°、∠DEF=90°两种情况,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列出算式,计算即可.

    2. 如图,在△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角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1)求证:EO=FO;
    (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当点O运动到何处,且△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1)

    ∵MN//BC,
    ∴∠3=∠2,
    又∵CF平分∠GCO,
    ∴∠1=∠2,
    ∴∠1=∠3,
    ∴FO=CO,
    同理:EO=CO,
    ∴EO=FO.                                               
    (2)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            
    ∵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AO=CO,
    又∵EO=FO,
    ∴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由(1)可知,FO=CO,
    ∴AO=CO=EO=FO,
    ∴AO+CO=EO+FO,即AC=EF,
    ∴四边形AECF是矩形.                                  
    (3)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且△ABC满足∠ACB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                                                 
    ∵由(2)知,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
    ∵MN//BC,
    ∴∠AOE=∠ACB
    ∵∠ACB=90°,
    ∴∠AOE=90°,
    ∴AC⊥EF,
    ∴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
    【知识点】矩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
    【解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OCE=∠OEC,∠OCF=∠OFC,得出EO=CO,FO=CO,即可得出结论;
    (2)先证明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再由对角线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3)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CE=45°,得出∠ACB=2∠ACE=90°即可.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B=8cm,AD=12cm,BC=18cm,点P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点Q从点C同时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 s.

    (1)CD边的长度为          cm,t的取值范围为          .
    (2)从运动开始,当t取何值时,PQ//CD?
    (3)从运动开始,当t取何值时,PQ=CD?
    (4)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值,使得四边形PQCD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10;0⩽t⩽9;
    (2)∵AD//BC,
    ∴当PQ//CD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PD=CQ,
    ∵PD=12−t,CQ=2t,
    ∴12−t=2t,
    ∴t=4,
    ∴当t=4s时PQ//CD;
    (3)由(2)得当t=4s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此时PQ=CD,
    当P,Q运动到如图(2)的位置时PQ=CD=10,
    过点P作PE⊥BC于点E,过点D作DF⊥BC于点F,

    则PE=DF=AB=8cm,
    PD=EF=12−t,
    在Rt△PQE和Rt△DCF中
    PQ=DCPE=DF
    ∴Rt△PQE≌Rt△DCF(HL),
    ∴QE=CF,
    由(1)得CF=6cm
    ∴QE=6cm
    ∵QE+EF+FC=CQ,
    ∴6+(12−t)+6=2t,
    ∴t=8,
    综上所述,当t的值为4s或8s时PQ=CD,;
    (4)不存在.理由如下:
    要使四边形PQCD为菱形,则四边形PQ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由(2)得当t=4s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
    此时PD=12−4=8≠10,即PD≠CD,
    ∴四边形PQCD不是菱形,
    所以不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QCD为菱形.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四边形综合、三角形的面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
    (1)过点D作DH⊥BC于点H,先证得四边形ABHD是矩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即可求出答案;
    (2)当PQ//CD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即PD=CQ,根据PD=CQ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过点P作PE⊥BC于点E,过点D作DF⊥BC于点F,先证得Rt△PQE≌Rt△DCF,根据QE+EF+FC=CQ列出方程,求出解即可;
    (4)要使四边形PQCD为菱形,当t=4s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PD=12−4=8≠10,即PD≠CD,故不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QCD为菱形.
    【解答】
    解:(1)如图所示,过点D作DH⊥BC于点H,
    ∴∠DHB=∠DHC=90°,
    ∵∠B=90°,AD//BC,
    ∴∠A=90°,
    ∴四边形ABHD是矩形,
    ∴AB=DH=8cm,BH=AD=12cm,
    ∴CH=BC−BH=18−12=6(cm),
    ∴CD=DH2+CH2=82+62=10(cm),
    点P从点A运动到点D用12÷1=12s,点Q从点C运动到点B用18÷2=9(s),
    所以t的取值范围是0⩽t⩽9,
    故答案为:0⩽t⩽9;(2)(3)(4)见答案.

    4. 如下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AB=12,BC=21,AD=16.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A出发,在线段AD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D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停止运动,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设△DPQ的面积为S,用含t的式子表示S;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是平行四边形?
    (3)分别求出当t为何值时, ①PD=PQ, ②DQ=PQ.

    【答案】当点Q运动到点D时,用时为16秒;当点P运动到点C时,用时为212秒,因为212<16,所以当点P,Q停止运动时,所用时间为212秒.
    (1)在直角梯形ABCD中,依题意知AQ=t,BP=2t,
    则DQ=16−t,PC=21−2t,
    如下图,过点P作PE⊥AD于点E,则四边形ABPE是矩形,

    ∴PE=AB=12,
    ∴S=12DQ⋅PE=12(16−t)×12=−6t+96.
    (2)当四边形PCDQ是平行四边形时,PC=DQ,
    即21−2t=16−t,解得t=5,符合题意.
    ∴当t=5时,四边形PCDQ是平行四边形.
    (3)由(1)知AE=BP=2t,PE=AB=12.
     ①当PD=PQ时,QE=ED=12QD=12(16−t),
    又∵AE=BP=AQ+QE,
    ∴2t=t+QE,则QE=t,
    ∴12(16−t)=t,
    解得t=163,符合题意.
    ∴当t=163时,PD=PQ.
     ②当DQ=PQ时,DQ2=PQ2,
    在Rt△PEQ中,PQ2=PE2+QE2,
    ∴DQ2=PE2+QE2,即(16−t)2=t2+122,
    解得t=72,符合题意.
    ∴当t=72时,DQ=PQ.
    【解析】略

    5. 如图,在△ABC中,点F是BC的中点,点E是线段AB的延长线上的一动点,连接EF,过点C作AB的平行线CD,与线段EF的延长线交于点D,连接CE、BD.
    (1)求证:四边形DBEC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C=120°,AB=BC=4,则在点E的运动过程中:
    ①当BE=______时,四边形BECD是矩形,试说明理由;
    ②当BE=______时,四边形BECD是菱形.
    【答案】解:(1)证明:∵AB//CD,
    ∴∠CDF=∠FEB,∠DCF=∠EBF,
    ∵点F是BC的中点,
    ∴BF=CF,
    在△DCF和△EBF中,
    ∠CDF=∠FEB∠DCF=∠EBFFC=BF,
    ∴△EBF≌△DCF(AAS),
    ∴DC=BE,
    ∴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

    (2)①2  ;② 4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和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菱形四边相等,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1)先证明△EBF≌△DCF,可得DC=BE,结合AB//CD,可证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
    (2)①根据四边形BECD是矩形时,∠CEB=90°,再由∠ABC=120°可得∠ECB=3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2;
    ②根据四边形BECD是菱形可得BE=EC,再由∠ABC=120°,可得∠CBE=60°,进而可得△CBE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
    【解答】
    解:(1)见答案;
    (2)解:①BE=2;
    ∵当四边形BECD是矩形时,∠CEB=90°,
    ∵∠ABC=120°,
    ∴∠CBE=60°;
    ∴∠ECB=30°,
    ∴BE=12BC=2,
    故答案为:2;
    ②BE=4,
    ∵四边形BECD是菱形时,BE=EC,
    ∵∠ABC=120°,
    ∴∠CBE=60°,
    ∴△CBE是等边三角形,
    ∴BE=BC=4.
    故答案为:4.

    6.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AD=4cm,∠BAD=∠B=∠C=∠ADC=90°,点P以1cm/s的速度自点A向终点B运动,点Q同时以1cm/s的速度自点B向终点C运动,连接AQ、DP,设运动时间为ts.
    (1)当t=______s时,点P到达点B;
    (2)求证:在运动过程中,△ABQ≌△DAP始终成立;
    (3)如图2,作QM//PD,且QM=PD,作MN⊥射线BC于点N,连接CM,请问在Q的运动过程中,∠MCN的度数是否改变?如果不变,请求出∠MCN;如果改变,请说明理由.

    【答案】(1)4;
    (2)证明:在运动过程中,AP=BQ=t,
    在△ABQ和△DAP中,
    AB=AD∠DAP=∠BBQ=AP,
    ∴△ABQ≌△DAP;
    (3)解:∠MCN的度数不改变,始终为45°,
    理由如下:∵△ABQ≌△DAP,
    ∴AQ=DP,
    ∵QM=PD,
    ∴QM=AQ,
    ∵△ABQ≌△DAP,
    ∴∠BAQ=∠ADP,
    ∵∠BAQ+∠DAQ=90°,
    ∴∠ADP+∠DAQ=90°,即∠AED=90°,
    ∵QM//PD,
    ∴∠AQM=∠AED=90°,
    ∴∠AQB+∠MQN=90°,
    ∴∠AQB=∠QMN,
    在△AQB和△QMN中,
    ∠ABQ=∠QNM∠AQB=∠QMNAQ=QM,
    ∴△AQB≌△QMN,
    ∴QN=AB,MN=BQ,
    ∴BC=QN,
    ∴BC−QC=QN−QC,即BQ=CN,
    ∴MN=CN,
    ∴∠MCN=45°.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AB=4cm,点P以1cm/s的速度自点A向终点B运动计算即可;
    (2)根据题意得到AP=BQ,利用SAS定理证明;
    (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QM=AQ,∠AQB=∠QMN,证明△AQB≌△QMN,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QN=AB,MN=BQ,结合图形证明即可.
    【解答】
    解:(1)∵AB=4cm,点P以1cm/s的速度自点A向终点B运动,
    ∴点P到达点B所用的时间为:4÷1=4(s),
    故答案为4;
    (2)见答案;
    (3)见答案.

    7. 已知,如图,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为矩形,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动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由点C向B 运动.设动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ODB是平行四边形?
    (2)在直线CB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O、D、Q、P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求t的值,并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线段PB上有一点M,且PM=5,当P运动______ 秒时,四边形OAMP的周长最小,并画图标出点M的位置.
    【答案】解:(1)∵四边形OABC为矩形,A(10,0),C(0,4),
    ∴BC=OA=10,AB=OC=4,
    ∵点D时OA的中点,
    ∴OD=12OA=5,
    由运动知,PC=2t,
    ∴BP=BC−PC=10−2t,
    ∵四边形PODB是平行四边形,
    ∴PB=OD=5,
    ∴10−2t=5,
    ∴t=2.5;
    (2)①当Q点在P的右边时,如图1,

    ∵四边形ODQP为菱形,
    ∴OD=OP=PQ=5,
    ∴在Rt△OPC中,由勾股定理得:PC=3      
    ∴2t=3;
    ∴t=1.5,
    ∴Q(8,4)

    ②当Q点在P的左边且在BC线段上时,如图2,

    同①的方法得出 t=4,
    ∴Q(3,4),
    ③当Q点在P的左边且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

    同①的方法得出,  t=1,
    ∴Q(−3,4)
    (3)t=54,   
    如图4,

    由(1)知,OD=5,
    ∵PM=5,
    ∴OD=PM,
    ∵BC//OA,
    ∴四边形OPMD时平行四边形,
    ∴OP=DM,
    ∵四边形OAMP的周长为OA+AM+PM+OP
    =10+AM+5+DM=15+AM+DM,
    ∴AM+DM最小时,四边形OAMP的周长最小,
    ∴作点A关于BC的对称点E,连接DE交PB于M,
    ∴AB=EB,
    ∵BC//OA,
    ∴BM=12AD=52,
    ∴PC=BC−BM−PM=10−5−52=52,
    ∴t=52÷2=54.
    【知识点】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四边形综合、分类讨论思想
    【解析】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1)的关键是求出OD的值,解(2)的关键时分类讨论的思想,解(3)的关键是找出点M的位置,是一道中等难度的中考常考题.
    (1)先求出OA,进而求出OD=5,再由运动知BP=10−2t,进而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建立方程10−2t=5即可得出结论;
    (2)分三种情况讨论,利用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先判断出四边形OAMP周长最小,得出AM+DM最小,即可确定出点M的位置,再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BM,进而求出PC,即可得出结论.

    8. 如图1,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O位于对角线BD上,将△ADE,△CBF分别沿DE、BF翻折,点A,点C都恰好落在点O处.
    (1)求证:∠EDO=∠FBO;
    (2)求证:四边形DEBF是菱形:
    (3)如图2,若AD=2,点P是线段ED上的动点,求2AP+DP的最小值.

    【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
    ∴∠ADB=∠CBD,
    ∵将△ADE,△CBF分别沿DE、BF翻折,点A,点C都恰好落在点O处.
    ∴△ADE≌△ODE,
    ∴△CFB≌△OFB,
    ∴∠ADE=∠ODE=12∠ADB,∠CBF=∠OBF=12∠CBD,
    ∴∠EDO=∠FBO;
    (2)证明:∵∠EDO=∠FBO,
    ∴DE//BF,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AD=BC,∠A=90°,
    ∵DE//BF,AB//CD,
    ∴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
    又∵△ADE△≌△ODE,
    ∴∠A=∠DOE=90°,
    ∴EF⊥BD,
    ∴四边形DEBF是菱形;
    (3)解:过点P作PH⊥AD于点H,

    ∵四边形DEBF是菱形,△ADE≌△ODE,
    ∴∠ADE=∠ODE=∠ODF=30°,
    ∴在Rt△DPH中,2PH=PD,
    ∴2AP+PD=2PA+2PH=2(AP+PH),
    过点O作OM⊥AD,与DE的交点即是2AP+PD的值最小的点P的位置.
    而此时(2AP+PD)的最小值=2OM,
    ∵△ADE≌△ODE,AD=2,
    ∴AD=DO=2,
    在Rt△OMD中,
    ∵∠ODA=2∠ADE=60°,
    ∴∠DOM=30°,
    ∴DM=12DO=1,
    ∵DM2+OM2=DO2,
    ∴12+OM2=22,
    ∴OM=3,
    ∴(2PA+PD)的最小值为2OM=23.
    【知识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四边形综合
    【解析】(1)由折叠的性质得出△ADE≌△ODE,△CFB≌△OFB,则∠ADE=∠ODE=12∠ADB,∠CBF=∠OBF=12∠CBD,则可得出结论;
    (2)证得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OE=90°,则可得出结论;
    (3)过点P作PH⊥AD于点H,得出∠ADE=∠ODE=∠ODF=30°,得出2AP+PD=2PA+2PH=2(AP+PH),过点O作OM⊥AD,与DE的交点即是2AP+PD的值最小的点P的位置.而此时(2AP+PD)的最小值=2OM,求出OM的长,则可得出答案.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翻折变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9.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DE⊥AG于点E,BF // DE,且交AG于点F,连接CE,DF.

    (1)请直接写出线段CE,DF的关系;
    (2)若点G是BC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1)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吗?请做出判断并给予证明;
    (3)若点G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F=2BF,AB=5,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求CE的长(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解:(1)DF=CE,CE⊥DF;
    (2)成立;如图2,
    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AB=CD,
    ∠BAD=∠ADC=90°,
    又∵DE⊥AG,BF // DE,
    ∴∠BFA=∠AED=90°,
    ∴∠DAE=∠ABF,
    在△ADE和△BAF中,AD=BA∠AED=BFA∠DAE=∠ABF,
    ∴△ADE≌△BAF,
    ∴DE=AF,
    在△ADF和△DCE中,AD=DC∠DAF=∠CDEAF=DE,
    ∴△ADF≌△DCE,
    ∴DF=CE,
    ∴∠ADF=∠ECD,
    又∵∠ADF+∠CDF=90°,
    ∴∠ECD+∠CDF=90°,∴CE⊥DF;
    (3)13.
    【知识点】勾股定理、余角和补角、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
    【分析】此题是一道图形综合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和同角的余角相等等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有关性质和定理并确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解题关键.本题体现了数学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1)解决此题有三个关键步骤:首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证得△AFB≌△DEA,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得AF=DE,为第二步的证明提供了条件。然后由同角的余角相等证得∠FAD=∠EDC,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得AD=CD,即可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FAD≌△ED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得DF=CE,∠ADF=∠DCE,最后根据等量代换证得∠DCE+∠CDF=90°,进而即可证得DF⊥CE;
    (2)G点位置发生了变化,点G是BC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有第一问的做基础,第二问的思路也比较清晰。首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得AD=AB=CD,∠BAD=∠ADC=90°,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和同角的余角相等证得∠BFA=∠AED=90°,∠DAE=∠A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证得△ADE≌△BA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得DE=AF,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ADF≌△D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得DF=CE,∠ADF=∠ECD,最后根据等量代换证得∠ECD+∠CDF=90°,进而即可证得DF⊥CE;
    (3)点G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受第二问的启发,可得到解题思路:通过求DF的长,即可求得CE的长度。首先根据已知条件和同角的余角相等证得∠ABF=∠DAE,根据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证得△AFB≌△DE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得AF=ED,BF=AE,∠BAF=∠ADE,然后根据根据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FAD≌△EDC,根据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得CE=DF,再根据勾股定理和已知条件求出BF、AF的长,进而即可得出EF、ED的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F的长,即可求出CE的长.
    【解答】
    解:(1)DF=CE,CE⊥DF.理由如下,如图1:
    ∵∠ABF+∠BAF=90°,∠DAE+∠BAF=90°,
    ∴∠ABF=∠DAE,
    在△AFB和△DEA中,∠ABF=∠DAE∠AED=∠BFAAB=AD,
    ∴△AFB≌△DEA,
    ∴AF=DE,
    ∵∠FAD+∠ADE=90°,∠EDC+∠ADE=∠ADC=90°,
    ∴∠FAD=∠EDC,
    又∵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CD,
    在△FAD和△EDC中,AF=DE∠FAD=∠EDCAD=CD,
    ∴△FAD≌△EDC,
    ∴DF=CE,∠ADF=∠DCE,
    ∵∠ADF+∠CDF=∠ADC=90°,
    ∴∠DCE+∠CDF=90°,
    ∴DF⊥CE,
    ∴线段CE,DF的关系为DF=CE,CE⊥DF;
    (2)见答案;
    (3)如图3,
    ∵DE⊥AG于点E,BF // DE,
    ∴BF⊥AG,
    ∴∠AFB=AED=90°,
    ∴∠ABF+∠BAF=90°,∠DAE+∠BAF=90°,
    ∴∠ABF=∠DAE,
    在△AFB和△DEA中,∠ABF=∠EAD∠AED=∠BFAAB=AD,
    ∴△AFB≌△DEA,
    ∴AF=ED,BF=AE,∠BAF=∠ADE,
    ∴∠BAF+90°=∠ADE+90°,
    ∴∠FAD=∠EDC,
    在△FAD和△EDC中,AF=ED∠FAD=∠EDCAD=DC,
    ∴△FAD≌△EDC,
    ∴CE=DF,
    又∵AF=2BF,AB=5,
    在Rt△AFB中,BF2+(2BF)2=AB2,
    ∴BF=1,AF=2,
    ∴EF=FA+AE=3,ED=AF=2,
    ∴在Rt△DEF中,DF2=EF2+ED2=32+22=13,
    ∴DF=13,
    ∴CE=13.

    10.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一动点P在AD边上,以每秒1cm的速度从点A向点D运动.
    (1)如图①,运动过程中,若CP平分∠BCD,且满足CD=CP,求∠ABC的度数.
    (2)如图②,在(1)问的条件下,连结BP并延长,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结AF,若AB=8cm,求△APF的面积.
    (3)如图③,另一动点Q在BC边上,以每秒4cm的速度从点C出发,在BC间往返运动,两个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D时停止运动(同时Q点也停止),若AD=12cm,则t为何值时,以P,D,Q,B四点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解:(1)如图①中,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DPC=∠PCB,
    ∵PC平分∠BCD,
    ∴∠PCD=∠PCB,
    ∴∠DPC=∠DCP,
    ∴DP=DC,
    ∵CD=CP,
    ∴PC=CD=PD,
    ∴△PDC是等边三角形,
    ∴∠D=∠B=60°.

    (2)如图②中,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CD,BC//AD,
    ∴S△PBC=S△FAB=12S平行四边形ABCD,
    ∴S△ABP+S△PCD=12S平行四边形ABCD,
    ∴S△APF+S△ABP=S△ABP+S△PCD,
    ∴S△APF=S△PCD=34⋅82=163.

    (3)如图③中,

    ∵PD//BC,
    ∴当PD=BQ时,四边形PDQB是平行四边形,
    ∴12−t=12−4t或12−t=4t−12或12−t=36−4t或12−t=4t−36,
    解得t=4.8或8或9.6,
    ∴t为4.8s或8s或9.6 s时,以P,D,Q,B四点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综合
    【解析】(1)如图①中,只要证明△PCD是等边三角形即可.
    (2)如图②中,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推出AD//CD,BC//AD,推出S△PBC=S△FAB=12S平行四边形ABCD,推出S△ABP+S△PCD=12S平行四边形ABCD,推出S△APF+S△ABP=S△ABP+S△PCD,可得S△APF=S△PCD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3)如图③中,分四种情形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11. 阅读以下短文,然后解决下列问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满足条件:三角形的一边与矩形的一边重合,且三角形的这边所对的顶点在矩形这边的对边上,则称这样的矩形为三角形的“友好矩形”,如下图 ①所示,矩形ABEF即为△ABC的“友好矩形”,显然,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其“友好矩形”,只有一个.
    (1)仿照以上叙述,说明什么是一个三角形的“友好平行四边形”;
    (2)若△ABC为直角三角形,且∠C=90∘,在图 ②中画出△ABC的所有“友好矩形”,并比较这些矩形面积的大小;
    (3)若△ABC是锐角三角形,且BC>AC>AB,在下图 ③中画出△ABC的所有“友好矩形”,指出其中周长最小的矩形并加以证明.

    【答案】解:(1)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满足条件:三角形的一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重合,且三角形的这边所对的顶点在平行四边形这边的对边上,则称这样的平行四边形为三角形的“友好平行四边形”.
    (2)如图,此时共有2个“友好矩形”,矩形BCAD和矩形ABEF.
    易知矩形BCAD和矩形ABEF的面积都等于△ABC面积的2倍,
    ∴△ABC的“友好矩形”的面积相等.

    (3)如图,此时共有3个“友好矩形”,矩形BCDE、矩形CAFG及矩形ABHK,其中矩形ABHK的周长最小.

    证明:易知这三个矩形的面积相等,令其为S,设矩形BCDE、矩形CAFG及矩形ABHK的周长分别为L1,L2,L3,△ABC中BC=a,CA=b,AB=c,
    则L1=2Sa+2a,L2=2Sb+2b,L3=2Sc+2c,
    ∴L1−L2=(2Sa+2a)−(2Sb+2b)=−2Saba−b+2a−b=2a−bab−Sab,
    易知ab>S,且a>b,
    ∴L1−L2>0,即L1>L2,同理可得,L2>L3,
    ∴L3最小,即矩形ABHK的周长最小.
    【解析】略

    12. 如图,在矩形纸片中,,,折叠纸片使点落在边上的处,折痕为过点作交于,连接,

    求证:四边形为菱形;
    当在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也随着移动.
    当点与点重合时如图,求菱形的边长;
    如限定,分别在,上移动,求出点在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
    【答案】(1)证明:∵折叠纸片使B点落在边AD
    上的E处,折痕为PQ,
    ∴点B与点E关于PQ对称,
    ∴PB=PE,BF=EF,
    ∠BPF=∠EPF,
    又∵EF//AB,
    ∴∠BPF=∠EFP,
    ∴∠EPF=∠EFP,
    ∴EP=EF,
    ∴BP=BF=EF=EP,
    ∴四边形BFEP为菱形;

    (2) 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
    ∴BC=AD=5cm,
    CD=AB=3cm,∠A=∠D=90∘
    ∵点B与点E关于PQ对称,

    ∴CE=BC=5cm,
    在Rt△CDE中,
    DE=CE2−CD2=4cm,
    ∴AE=AD−DE=5cm−4cm
    =1cm
    在Rt△APE中,AE=1,
    AP=3−PB=3−PE,
    ∴EP2=12+(3−EP)2,
    解得:EP=53cm,
    ∴菱形BFEP的边长为53cm;
     ②当点Q与点C重合时,如图2:点E离点A最近,由 ①知,此时AE=1cm;
    当点P与点A重合时,点E离点A最远,此时四边形ABQE为正方形,AE=AB=3cm,
    ∴点E在边AD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cm.

    【知识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边形综合、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1)由折叠的性质得出PB=PE,BF=EF,∠BPF=∠EPF,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PF=∠EFP,证出
    ∠EPF=∠EFP,得出EP=EF,因此BP=BF=EF=EP,即可得出结论;
    (2) ①由矩形的性质得出BC=AD=5cm,CD=AB=3cm,∠A=∠D=90∘,由对称的性质得出CE=BC=5cm,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求出DE=4cm,得出AE=AD−DE=1cm;在Rt△APE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得出EP=53cm即可;
     ②当点Q与点C重合时,点E离点A最近,由 ①知,此时AE=1cm;当点P与点A重合时,点E离点A最远,此时四边形ABQE为正方形,AE=AB=3cm,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

    13. 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点P从AB边的中点E出发,沿着E−B−C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后停止运动,点Q是AD上的点,AQ=5,设△PAQ的面积为y,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y与t的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
    (1)图①中AB=          ,BC=          ,图②中m=          .
    (2)点P在运动过程中,将矩形沿PQ所在直线折叠,则t为何值时,折叠后顶点A的对应点A′落在矩形的一边上.
    【答案】解:(1)4,  9,   5;
    (2)分三种情况:①当点P在AB边上,A′落在BC边上时,作QF⊥BC于F,如图1所示:

    则QF=AB=4,BF=AQ=5,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BCD=∠D=90°,CD=AB=4,AD=BC=9,
    由折叠的性质得:PA′=PA,A′Q=AQ=5,∠PA′Q=∠A=90°,
    ∴A′F=A′Q2−QF2=3,
    ∴A′B=BF−A′F=2,
    在Rt△A′BP中,BP=2−t,PA′=AP=4−(2−t)=2+t,
    由勾股定理得:22+(2−t)2=(2+t)2,
    解得:t=12;
    ②当点P在BC边上,A′落在BC边上时,连接AA′,如图2所示:

    由折叠的性质得:A′P=AP,
    ∴∠APQ=∠A′PQ,
    ∵AD//BC,
    ∴∠AQP=∠A′PQ,
    ∴∠APQ=∠AQP,
    ∴AP=AQ=A′P=5,
    在Rt△ABP中,由勾股定理得:BP=3,
    又∵BP=t−2,
    ∴t−2=3,解得:t=5;
    ③当点P在BC边上,A′落在CD边上时,连接AP、A′P,如图3所示:

    同理可得:t=173;
    综上所述,t为12或5或173时,折叠后顶点A的对应点A′落在矩形的一边上.
    【知识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四边形综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函数图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分类讨论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注意分类讨论.
    (1)由图象得:t=2时,BE=2×1=2,当t=0时,点P在E处,m=△AEQ的面积=12AQ×AE=12×5×2=5,即可求解;
    (2)分点P在AB边上、点P在BC边上、点P在BC边上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
    【解答】
    解:(1)∵点P从AB边的中点E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
    ∴AB=2BE,
    由图象得:t=2时,P点到达点B,即BE=2×1=2,
    ∴AB=2BE=4,AE=BE=2,
    t=11时,P点到达点C,
    ∴BC=11−2=9,
    当t=0时,点P在E处,m=△AEQ的面积=12AQ×AE=12×5×2=5;
    故答案为4,9,5;
    (2)见答案.

    14. 已知,AB=18,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运动,分别以AP、BP为边在AB的同侧作正方形.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1)如图1,若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S,当t=6时,求出S的大小;
    (2)如图2,当t取不同值时,判断直线AE和BC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
    (3)如图3,用t表示出四边形EDBF的面积y.

    【答案】解:(1)当t=6时,PA=6,PB=18−6=12,
    ∴S=62+122=180;

    (2)如图2中,结论:AE⊥BC.
    理由:延长BC交AE于K.

    ∵四边形APCD,四边形PEFB都是正方形,
    ∴PA=PC,PE=PB,∠APE=∠BPC=90°,
    ∴△APE≌△CPB(SAS),
    ∴∠AEP=∠CBP,
    ∵∠CBP+∠BCP=90°,∠BCP=∠ECK,
    ∴∠AEP+∠ECK=90°,
    ∴∠EKC=90°,
    ∴AE⊥BC;

    (3)如图3中,连接PD,BE.

    ∵四边形APCD,四边形PEFB都是正方形,
    ∴∠APD=∠ABE=45°,
    ∴PD//BE,
    ∴S△BED=S△BEP,
    ∴S四边形DEFB=S正方形PEFB,
    ∴y=(18−t)2=t2−36t+324(0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四边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
    (1)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即可解决问题;
    (2)图2中,结论:AE⊥BC.延长BC交AE于K,证明△APE≌△CPB(SAS)即可解决问题;
    (3)连接PD,BE,证明PD//BE,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S△BED=S△BEP,进而得到S四边形DEFB=S正方形PEFB即可.

    15. 如图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叫做垂美四边形.

    (1)概念理解: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问四边形ABCD是垂美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2)性质探究:如图1,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BD.试证明:AB2+CD2=AD2+BC2;
    (3)解决问题:如图3,分别以Rt△ACB的直角边AC和斜边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CFG和正方形ABDE,连接CE,BG,GE.已知AC=4,AB=5,求GE长.
    【答案】解:(1)四边形ABCD是垂美四边形.
    证明:∵AB=AD,
    ∴点A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
    ∵CB=CD,
    ∴点C在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上,
    ∴直线AC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
    ∴AC⊥BD,即四边形ABCD是垂美四边形;
    (2)证明:∵AC⊥BD,
    ∴∠AED=∠AEB=∠BEC=∠CED=90°,
    由勾股定理得,AD2+BC2=AE2+DE2+BE2+CE2,
    AB2+CD2=AE2+BE2+CE2+DE2,
    ∴AD2+BC2=AB2+CD2;
    故答案为:AD2+BC2=AB2+CD2.
    (3)连接CG、BE,
    ∵∠CAG=∠BAE=90°,
    ∴∠CAG+∠BAC=∠BAE+∠BAC,即∠GAB=∠CAE,
    在△GAB和△CAE中,AG=AC∠GAB=∠CAEAB=AE,
    ∴△GAB≌△CAE(SAS),
    ∴∠ABG=∠AEC,又∠AEC+∠AME=90°,
    ∴∠ABG+∠AME=90°,即CE⊥BG,
    ∴四边形CGEB是垂美四边形,
    由(2)得,CG2+BE2=CB2+GE2,
    ∵AC=4,AB=5,
    ∴BC=3,CG=42,BE=52,
    ∴GE2=CG2+BE2−CB2=73,
    ∴GE=73.
    【知识点】勾股定理、四边形综合、新定义型、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定义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直的定义、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理解垂美四边形的定义、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
    (2)根据垂直的定义和勾股定理解答即可;
    (3)根据垂美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结合(2)的结论计算.


    相关试卷

    专题18 平行四边形中的翻折问题训练(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压轴题专练(人教版,尖子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平行四边形中的翻折问题训练(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压轴题专练(人教版,尖子生专用),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8 平行四边形中的翻折问题训练(原卷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压轴题专练(人教版,尖子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平行四边形中的翻折问题训练(原卷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压轴题专练(人教版,尖子生专用),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平行四边形中的旋转问题训练(原卷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压轴题专练(人教版,尖子生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平行四边形中的旋转问题训练(原卷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压轴题专练(人教版,尖子生专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8 平行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训练(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压轴题专练(人教版,尖子生专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