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ppt课件
展开《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无能为( )也矣
共( )其乏困
秦伯说( ),与郑人盟
夫( )晋,何厌之有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夜缒( )而出
失其所与,不知( )
使杞( )子、逢( )孙戍之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九月甲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晋侯、秦伯:晋文公、秦穆公。五级爵位制。
于:对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数→动
介绍背景——晋秦围郑。开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试分析。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佚之狐:“之”为介于姓、名之间的语气助词。烛之武、佚之狐,都是郑国大夫。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什么)已,同“矣”
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这。过,过错。也,判断句的标志。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写烛之武临危受命,谈谈你对烛之武的牢骚与郑伯的认错行为的理解。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
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当夜。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
焉:哪里,怎么。以:相当于“而”,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
以(之)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泛指主人。
行李:出使的人,使者。现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之:主谓之间。
共:同“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设版,指筑墙。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借代) 。
君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君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
之:主谓之间。也,表判断。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既东封郑: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东:向东。封:疆界,使……成为疆界。
何厌之有: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厌”,满足。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烛之武说退秦师。赏析其高妙的劝说艺术。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要有愤激之感,速度较前要快。
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矛盾,打动了秦伯,使秦退兵,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陈弊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
子犯:狐偃的字。之:指秦军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有理——有利——有节——有体——
援古例今,审时度势洞悉对方心理,缩短彼此距离不卑不亢语言得体,语重心长
你平时可曾成功地劝说过别人?谈谈你的经验。
分析形势——亡郑对秦无益 ——亡郑对秦有害 ——舍郑于秦有益纵观历史——晋国无信且贪展望未来——预言晋将阙秦
烛之武为何不去见晋侯而选择见秦伯?分析一下烛之武所洞悉的秦伯的心理。(戒心、贪心、疑心……)烛之武是如何拉近彼此距离的?(消除戒心、瓦解贪心、利用疑心……)
既不刺激对方,也不失却本国尊严
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烛之武对于秦伯,一口一个“君”,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厉害得失。每一言每一行无不表现了对对方的尊敬。这种尊敬赢得了对方的好感,从而也为自己的说服工作打好了感情基础。 作为臣子,委婉提醒,不提要求,一切请秦伯自己定夺。满足了人潜意识中的自尊 。
晋文公——将其与“子犯”相比,看其一代霸主之气
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两军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勇入秦营,知难而上。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大军压境(十万火急)——佚之狐荐烛之武(一线生机)——烛之武发牢骚(波澜)——郑公平息烛之武的怨气(转机)——烛之武出使退敌成功(大功告成)——子犯建议攻秦(出现危机)——晋公再晓之以理(一场虚惊) 文章张弛有度,曲折有致,富于艺术感染力。
2.叙事结构伏笔和照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夜缒而出详略得当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了简单的交代。
1.环境烘托(疾风知劲草)2.他人的陪衬3.个性化的语言
讨论: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郑 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
佚之狐——识人才的伯乐。
烛之武——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 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
秦 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 政治手腕了得。
晋 侯——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 有政治家的风度。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秦伯说5.失其所与,不知
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数词二的大写)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行李之往来(使者/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今有急而求子(您,对人的敬称/儿子)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亦去之(离开/距离)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以:1.以其无礼于晋 2.若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于:1.以其无礼于晋 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且: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其: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失其所与,不知 4.吾其还也
因为,表原因连词,来对,表对象连词,又连词,况且代词,它郑国代词 ,这件事自己的表商量语气,还是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与郑人盟 (订了盟约;建立同盟)唯君图之 (考虑)既东封郑 (使动,使…成为疆界)阙秦以利晋(使动,使…受损、使…得利)
既东封郑(在东边)又欲肆其西封(在西边)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黄昏)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臣之壮也(壮年)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烛之武)许之 (主语)(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晋惠公)许君焦、瑕 (主语)(烛之武)夜,缒而出 (主语) 敢以(之)烦执事 (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介词)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
人教版 (新课标)4 烛之武退秦师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4 烛之武退秦师评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左传》简介,三相关背景,春秋时期形势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评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要重视文言文的学习,好的语言,通畅的语言,规范的语言,文言文,现代文,异在何处,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通假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演示课件ppt,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