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生互动,传授新课,板书设计,总结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时 耳和听觉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5.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观看奥运会吧!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的拼搏精神让我们激动的心久久难平静。那么,在观看奥运会时,我们的哪些感觉器官参与了这项活动呢?这些感觉器官是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的? 二、师生互动,传授新课 知识点一 耳和听觉 ◎新知梳理 一、耳和听觉 1.耳的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听小骨属于中耳,耳郭属于外耳,耳蜗属于内耳。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再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3.耳和听觉的保护(1)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2)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3)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4)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而引起外耳道感染。 二、其他感觉 1.嗅觉: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2.味觉: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够辨别酸、甜、苦、咸。3.皮肤感觉: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4.人体感觉的意义:使人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互动交流 【问题1】我们闭上眼睛也能感知身体运动的方位,这主要与耳中的哪个结构有关? 【交流点拨】在耳的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 【问题2】能够将振动转化成神经冲动的结构和形成听觉的结构分别是什么? 【交流点拨】能将振动转化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蜗,耳蜗是听觉感受器;能够形成听觉的结构是大脑的一定区域。 【问题3】为什么幼儿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患中耳炎? 【交流点拨】因为中耳的鼓室通过咽鼓管同咽部相通,患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时,若不及时治疗,大量的细菌会通过咽鼓管侵入鼓室,引发中耳炎。 【问题4】被困的矿工获救后,一般要先蒙上眼睛,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交流点拨】眼睛经过长时间的黑暗状态后,被困者瞳孔比较大。如果不蒙住眼睛而让被困者立即见光,瞳孔来不及收缩而被射入大量光线时,射入的光线会对视网膜产生刺激,从而使眼睛灼伤。 ◎典例引导 【例1】人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C)A.保证声波传至内耳B.防止听觉感受器受损C.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D.保证听小骨的正常振动 【点拨】选C。本题考查耳的结构和功能。在中耳和咽部之间有咽鼓管相通。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嚼口香糖可使咽鼓管张开, 气体进入鼓室, 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以保护鼓膜。 【例2】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A)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D.神经冲动的传导 【点拨】选A。咽鼓管使咽部和中耳相通。“打呵欠”时,肺内气体从呼吸道排出,使咽鼓管内气压增大,影响到鼓膜的振动。 三、板书设计,总结新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一、导入,二、讲授,三、课堂延伸,四、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人体感知信息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