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册24小时计时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二课时】24时计时法练习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表格整理时间单位,构建时间单位网络图。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三、教学难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经过时间。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上一节练习课。
1.基本练习
(1)时针与分针是一对好兄弟,二人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胖胖的时针跑一圈,瘦长的分针就要跑12圈。
师:虽然它们转动的圈数不一样,但是经过的时间是一样的。你们知道它们转动的圈数是多少天吗?
(2)找朋友
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是对好朋友,现在好朋友要手拉手去玩,你能快速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吗?
独立解答,交流问题。
师:为什么上午8时30分和晚上8时30分的朋友不一样?为什么早晨7时40分没有找到好朋友?它的朋友应该是谁?19:40的朋友应该是谁?
(3)站牌与车道
师:时间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为了缓解北京的交通压力,市政府号召大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你能读懂下面的这幅图吗?
小结:我们要提醒身边的亲人,开车上路要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与时间有关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进入综合练习板块看看。
2.综合练习
(1)想一想
小结:知道起始时刻和经过时间,就可以直接计算求出终止时刻。
(2)算一算
这是一个新设的邮筒,每天取3次信,早上8时30分是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请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师:你读懂了什么?什么叫“每隔4小时”?
独立解答,引导学生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结:我们不仅能标出取信的时间,从中还发现了第二次取信的时间,既是一次事件的终止时间,也是计算下一次取信的起始时间。
(3)填一填
独立填表,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①加法:起始时间+经过时间=终止时间(即下一次的起始时间)
②计算:统一用24时计时法,晚上8:15=20:15 (20-6)÷2+1=8个
小结:同样的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列表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3.提高练习
(1)填一填,想一想
前两道小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第三小题是开放题,学生可以提出“中午营业了多长时间”“中午和晚上哪一段营业时间长”等等。
小结:根据起止时间,我们算出了经过时间,再进行分段累加,解决了营业时间的问题。
(2)走进天文馆
让我们放松放松,走进北京天文馆看看。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这三个小问题。
提问:小丽9:00买的票,如果她要在15:00离开天文馆,能保证把这几个节目都看上一遍吗?
(3)北京一日游
你能用你学到的知识把北京一日游补充完整吗?
你是怎么想到的?
(二)知识梳理
刚刚我们一起经历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到这一单元为止,我们学习了很多时间单位,你能不能用列表的形式把时间单位整理一下呢?请你完成下面表格。
(三)知识拓展
填一填: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请你们猜一猜: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4小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a href="/sx/tb_c8451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4小时计时法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置冲突,探究新知,比较异同,拓展练习,巩固提升,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一 年、月、日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一 年、月、日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周日每天营业多长时间?,课堂小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24时计时法教学方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本册综合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