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教学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踪迹z5n,山麓l,沉淀dià,琥珀hǔ,学习字词,龟裂jū,楔形文字xi,踪z5n行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了解作者作品。明确说明对象,了解岩石是如何记 录时间的。(重点)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 方法;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重点)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 但它看不到、触不着。那么用什么可以记录时间的更替呢? 今天我们就走进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跟随作者去探寻 时间的踪迹!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主要写 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陆续发表科 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被中国科 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著有《变幻多彩的地球》《打开地下宝库 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等。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略有改动。本文是一篇科普读 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事理说明文。它所追踪的“时间 的脚印”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岩石上。这些岩石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变化和生成,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 留下了时间的印迹。
文题解读标题中的“脚印”指痕迹、印迹。 “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变迁留下 的印迹,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标题 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 申来的,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而 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探究欲望与阅 读兴趣。
悬崖(y)腐蚀( s))沟壑(h))
崩(b9n)崩塌、崩落
绷(bg9 )绷带、绷直
蹦(nbègn)蹦跳、蹦跶
渗( shèn)渗入、渗透 糁( sh9)玉米糁儿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 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沟壑:山间的流水沟。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 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 什么内容?
第三部分(30—31)
首先提出“时间”的话题,由生活时间到 地质时间,引出本文的话题——岩石是大 自然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文章主体,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 的。
总结全文,表明读懂“时间的脚印”的 意义。
①引用诗句作题记,把时间拟人化, 既照应了题目,又开启下文,引出说 明对象。②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 都会留下踪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能够吸引读 者。
分析讨论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引用高士其的诗?
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高士其《时间伯伯》
2.读第一部分(1—4)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3)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
大自然可以用岩石来记录时间。
3.读第二部分(5—29)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2)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沉淀、重
破碎分裂压、胶结小石子沙砾、泥土新岩石
3.读第二部分(5—29)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3)文章讲岩石的破坏,提出了哪些因素? 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风雨空气和水中的酸类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人为因素
3.读第二部分(5—29)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为什么地壳下沉,使得有些砾岩的组成成分是外层细、 内层粗?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 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
3.读第二部分(5—29)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5)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3.读第二部分(5—29)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6)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3.读第二部分(5—29)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7)人类是怎样根据化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气候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4.读第三部分(30—31)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读懂“时间的脚印”有什么重大意义?
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宝 藏”。
1.第4段介绍北京故宫的“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 离主题?为什么?
示例一:没有偏离。从写作思路看,由前面写岩石能记录时间, 自然联想到“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之后再从比较的角度,说 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所以没有偏离主题。
示例二:偏离了主题。上文介绍人们已经想到许多办法记录时间, 发明了钟表、日历等,那么,北京故宫的“铜壶滴漏”应该放在 上文,不必插在“岩石能记录时间”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 之间,删除这个内容后,行文上也很自然紧凑。
2.岩石在生成过程中,究竟是怎样留下“ 时间的脚印”的? 请结合课文回答。
岩石是由湖海中沉积的泥沙不断积累到一定量时,自身产生重 压,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使泥沙胶结而形成的。 岩石最初生成时,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每 一层岩石都凝固了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我们根据 这些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在岩石中的反映,就可以推测出该 岩石形成的时间以及同一岩层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
品味语言1.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找出 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1)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 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 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打比方把冰河的移动比作铁扫帚扫过地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
(2)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 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 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举例子举修兰新铁路的例子,具体说明人类对岩石的巨大破坏 作用。
(3)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 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 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 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淀下来的结果。举例子举黄河水变浑浊、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小的例子,具体说 明水在岩石移动中的作用。
(4)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 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举例子通过举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等例子, 说明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被保存下来,有着丰富 的记录。
(5)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 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 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举例子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的例子,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 人,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2.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找 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1)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 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比喻将“刮风沙”比作“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形象生动地 说明了风沙对岩石的磨损。
(2)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 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 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排比“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三个句子构成 排比,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 然力的气势。“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 “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势不可当的威力。
(3)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 行到遥远的地方。拟人笨重的石块“跑不远”,轻小的沙砾去“旅行”,以拟人 化的手法,生动有趣地写出了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
(4)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 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比 喻 拟 人“像书页一样”,把岩石最初生成的状态比作书页,生动 形象地说明了岩石形成之初的状态。“躺”字以拟人化的 手法说明岩层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准确而形象地说明 了岩石新生的过程。
1.内容丰富,结构灵巧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来展现“时间的脚印”,内容十分丰富。在具体内容的写作上,作者更是精心安排结构。 首先,作者很注意用不同层次的例子:先讲非生物的例子,再讲生物化石的例子;在介绍非生物情况的时候,先讲侵蚀作用对岩 石的破坏,再讲新岩石的生成,最后讲地壳活动在岩石上留下的印迹。其次,作者很注意用过渡性的句子。如“真的有‘海枯石烂’ 的时候”“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等,这些过 渡性语句,突显了文章的脉络,使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2.拟人化写法,生动形象本文有许多运用拟人化写法的语句,如“狂风吹来了,洪水 冲来了,冰河爬来了”“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 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 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等等。 这种写法,一是拉近了说明对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来亲切有味; 二是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使得所写的内容给读者留下鲜 明强烈的印象。
读懂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寻找宝藏、造福人类
岩石是怎样记录 时间的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 的一种方式岩石的毁灭与新生
“死”的石头 石头颜色 光滑擦痕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8*时间的脚印图文ppt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枯石烂,裂开许多缝子,逻辑顺序,记录的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获奖习题课件ppt,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钟表和日历,铜壶滴漏,理思路明结构,说明对象,时间的脚印,说内容析逻辑,被破坏,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非生物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