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1.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导致的后果有( )①产生的热量减少 ②浪费资源 ③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④排放出大量的烟尘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020·岳阳】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3.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换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C只能转化为二氧化碳,不能转化为一氧化碳B.“CO→CO2”的反应可用于解释一氧化碳作燃料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CO2→H2CO3”的反应可用紫色石蕊试液验证
4.CO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有科学家利用一种复杂的金属复合物研制出新型高灵敏度的CO探测器,它能通过颜色变化来探测空气中是否含有C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CO的物理性质B.CO探测器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C.CO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
5.【中考·长沙改编】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B.CO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点拨】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用水吸收。
6.过去我国北方家庭大部分用煤炉取暖,经常发生CO中毒的事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同学们学习了化学以后,认为这种说法不对,原因是_____________。煤炉上方的蓝色火焰是CO在燃烧,用符号表达式表示该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氧气不足时,煤不能充分燃烧,生成CO,使人中毒
7.【2021·沈阳沈河区期末】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D.实验用的容器可以用废旧矿泉水瓶,也可以用玻璃瓶
8.【中考·永州】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氮气 B.氢气C.液化石油气 D.天然气
9.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B.急速燃烧都会引起爆炸C.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接触一定会发生爆炸D.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
【点拨】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轮胎充气过多发生的爆炸,故A错误;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且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爆炸,急速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才会爆炸,故B、C错误,D正确。
10.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煤矿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11.【2020·安徽】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
12.下列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B.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和撞击C.运输时要避开人口稠密区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13.【中考·昆明改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擦机器的棉纱在不通风的车间里长期堆放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14.【中考·东营改编】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C.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15.【中考·株洲】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用点燃的小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装在同一辆车上运送C.在生产易燃品的厂房,所有的电器设备和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封闭装置D.室内着火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16.【2020·云南】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7.【中考·青岛】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点拨】将煤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故B正确。可燃物燃烧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故A不正确。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C不正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改变,故D不正确。
18.【2021·吴忠期末】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C.CO2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19.【2020·长沙】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20.我国是产煤大国。2020年10月20日,山西潞安集团左权阜生煤业井下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它已成为煤矿事故的“头号杀手”。
(1)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试验B.工人下矿井需佩戴专用的安全矿灯C.矿井内要加强通风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
(2)矿井下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专家提出了注入液氮灭火的方案。液氮可用于矿井灭火的原因除了液氮汽化使温度降低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第2课时合金ppt、合金的应用mp4、探究合金的熔点_mp4、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配套ppt课件,文件包含第2课时合金ppt、合金的应用mp4、探究合金的熔点_mp4、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集体备课ppt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缺少氧气,答案A,没有与氧气接触,或空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