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学案设计
展开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一种 发光 、 发热 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一般会伴随着光、焰、烟、雾。
【微点拨】能产生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的发光、发热。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 可燃性 。
(2)可燃物与 氧气 (或具有助燃性的物质)充分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 着火点 。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比较
2.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 、 无味 的气体。
(2)化学性质。
①毒性。
a.原因: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之丧失了输氧的功能。
b.发生CO中毒时的处理措施: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并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严重者送医院救治。
②可燃性: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
3.含碳、氢元素的可燃物燃烧:
(1)完全燃烧时,碳、氢元素分别生成 二氧化碳 和 水 。
(2)不完全燃烧时,部分碳、氢元素生成 一氧化碳 、 碳氢化合物 等有毒气体和微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
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1.观察到的现象是 硬纸板被掀起 。
2.爆炸的产生:
(1)产生原因:如果急剧燃烧发生在 有限的空间内 ,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 体积 迅速膨胀会引起爆炸。
(2)其他产生原因:如果氧气的浓度较高,或可燃物(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3.常见的易爆物:
可燃性气体和可燃性固体、粉尘。
【小组讨论】爆炸一定是由燃烧引起的吗?
提示:爆炸不一定是由燃烧引起的,如汽车轮胎爆炸、高压锅炉爆炸,它们是由于压力过大而引起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防火与灭火
1.原理: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方法:
(1)将 可燃物 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 空气 隔离。
(3)使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干冰等)使燃烧物冷却,让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
着火点 以下。
3.注意事项:
(1)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要严禁烟火,防止撞击和高温,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2)在油库、面粉加工厂、棉纺厂、化工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要备有防爆器材,设立安全措施。
(3)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和仓库要配备消防器材,并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4)认识常见的几种消防安全标志。
4.火险自救:
(1)火势很小,根据起火原因,可以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将它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119 求救。
(2)被困在火灾区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自救,如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到窗口呼救等。
【生活链接】
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到300 ℃。但纸质灯罩却没有被点燃的原因是 燃烧过程中灯罩并未直接接触火焰,风将热量吹散,使纸罩的温度始终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无法燃烧。 。
【见多识广】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在点燃条件下,镁条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漫画助学】
它的做法是否正确?
提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开窗通风能降低室内一氧化碳的含量。
【漫画助学】
当携带火种的愤怒小鸟来袭,能引爆哪个空间?(填序号) ①空间
【易错导思】
能否通过改变着火点的方法,达到灭火的目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不能。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探究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看下图实验,探究相关问题
【探究问题】
1.①②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2. ①③ 对比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氧化铜 。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A 。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教材再开发
同学们对装置进行了改进,试回答:
改进后的装置(如图2)与图1相比,其优点是 反应在密闭空间进行,减少污染 。欲使图2
①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擦干表面水分 后对试管加热。
【典例】(2020·成都中考)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入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1.加油站是重要的防火单位,在加油站必须粘贴的警示标志是(D)
2.下列因素中,不是燃烧必要条件的是(A)
A.气压 B.可燃物
C.温度达到着火点D.与氧气接触
3.在使用燃气(含碳、氢元素的可燃物)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该气体是(B)
A.水蒸气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4.(2020·桂林中考)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A)
A.降低温度B.隔绝空气
C.使水分解D.清除可燃物
5.某密封容器内盛有下列各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B)
A.H2和N2B.CO和空气
C.H2和COD.CO和CO2
6.下列对燃烧与灭火的认识,正确的是(B)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C.高压水枪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隔绝氧气
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7.(2020·百色中考)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C)
A.液化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阀门
B.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C.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8.(2020·重庆中考B)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D)
9.(2020·铜仁中考)水、燃烧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常用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氧气(或空气)、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的方法,采用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或空气) 。
10.(2020·甘孜州中考)2020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突发森林火灾,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森林突发火灾的原因是 天气炎热,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 。
(2)为扑灭森林火灾,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外围打出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 清除可燃物 。
(3)请你提出一条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 森林中不要随意使用明火 。
1.(2020·衡阳中考)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B)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2020·甘孜州中考)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3.(2020·南充中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A.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D.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4.(2020·连云港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更充分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5.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B)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6.(2020·重庆中考改编)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黄。硫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S+O2SO2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符号表达式为 KClO3KCl+O2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造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B (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7.(2020·河北中考改编)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P+O2P2O5 。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 40 ℃及以上的热水、空气 。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 氧气被消耗,试管中气体压强变小 。
某校化学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 ℃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H2O2H2O+O2 。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 ℃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且能隔绝氧气 。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
(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收集方法是 向上排空气法 ,符号表达式是 CaCO3+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 。
氧气是
否充足
燃烧
速度
放出热
量多少
反应文字表达式(以碳为例)
完全
燃烧
充足
快
多
碳+氧气(充足)二氧化碳
不完全
燃烧
不充足
慢
少
碳+氧气(不充足)一氧化碳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优秀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优秀学案及答案,文件包含第4章单元复习整合导学案教师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第4章单元复习整合导学案学生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4.1 燃烧与灭火学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 (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4.1 燃烧与灭火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准备,学习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定向,个体自学,同伴互导,教师解难,练习检测,补充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