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图片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图片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西欧封建社会,◎西周分封制示意图,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教权高于王权,拜占庭帝国,俄罗斯帝国,中西封建社会的对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世界史分期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
西罗马灭亡(476年)
新航路开辟(16世纪前后)
十月革命(1917年)
人类产生(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中古时期=欧洲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 时间5—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
1453年15世纪末
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灭亡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
中古时期(欧洲中世纪史))
西罗马灭亡,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继续发展
欧洲地区:分西欧和东欧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
(一)中世纪前期——“黑暗时代” (5世纪——10世纪)
一、西欧的封建社会基本特征
政治制度:封君封臣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经济体制:庄园经济与农奴制思想统治: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
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欧洲谚语
①以土地为纽带;②层层分封,严格等级制;③契约意识;④双向权利义务;⑤地方领主相对独立;
积极:国王或皇帝成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给王权加强提供了合法性,孕育统一的力量。消极: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探究】比较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与西周的封建制
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 ;不可越级统治。
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 天下共主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维护统治;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相对独立性
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也是一个自治的政治单位,内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等。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莱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
2、经济——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材料二:(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材料一: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特点:⑴经济上:领主所有;自给自足,相对封闭;剥削农奴⑵政治上:领主拥有法庭,统治管理,⑶相对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⑴提供农民土地;⑵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⑶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⑴交纳地租,服劳役;(2)法律上自由
⑴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⑵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⑶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4)缴租
(一)中世纪前期——“黑暗时代”(5世纪——10世纪)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三元结构)
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二)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的加强(1)背景: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国王: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②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坏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的意见;非经同级贵族依法审判,任何自由民不受拘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公权、放逐、伤害搜查和逮捕等。——摘编自《自由大宪章》
(3)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城市兴起和自治
1、原因:(1)欧洲社会走向稳定; (2)封建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农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材料一: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阅读课本P17及材料,分析西欧城市自治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①经济:推动工商业经济发展与庄园农奴制经济的衰败,市民阶层形成,推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②政治:冲击封建主的力量,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王权强化,促进国家统一与宪政制度的形成。
③思想:促使大学兴起,理性世俗文化发展;打破教会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
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重要作用。
“王权”与“教权”结合
9世纪初,查理大帝加冕
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1世纪,发源于巴勒斯坦
(三)思想: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
在中古西欧占有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教权高于王权,教权可以废立国王、凌驾各国君主之上任意干涉各国内政
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宣传禁欲苦行,控制着教徒的精神生活
出 生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礼
结 婚由教父主持婚礼
临 终由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以求灵魂能够升入天堂
死 后葬礼在教堂举行,遗体被葬在教堂附属的墓地
结论:中古时期的欧洲是,政教结合的二元制社会:皇帝统治世俗,教皇统治精神世界。 二者相互依存,维护封建社会秩序,但彼此之间为权利也进行着长期的斗争。
三、中世纪的东欧 (5世纪—15世纪)
1.名称由来: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
◎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 ——美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2.统治情况:(1)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2.《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一世(483-565)
关于罗马法:1.市民法(公民法)2.万民法
(2)评价:1)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2)影响:①调节社会关系,稳定秩序、巩固统治②对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立法(如《拿破仑法典》)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
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
一度复兴,但再也未能恢复鼎盛时期的疆域
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俄罗斯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改组中央机关,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并且继续扩张
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约5世纪——1453年
公元前475年——1840年
希腊罗马文明,日耳曼入侵,基督教影响
小农经济,地大物博,法家思想
土地私有,小农经济为主
无自治权,类型多,发展早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备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西欧封建社会,中古时期的东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冰火交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图片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标题解读,课标要求,西欧封建社会,授予土地者,领取土地者,统治阶级,权力独立分裂割据,西周分封制,西欧庄园与农奴制,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