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4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教案及反思
展开备注:
⑴注重教学过程,注重探索,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始终。
⑵充分挖掘知识之间、例题之间、例题与练习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⑶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掌握两角和与差公式的推导过程;
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公式求值、化简的分析、转化、推理能力;
⒊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正、逆向思维能力,构建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角和与差公式的应用和旋转变换公式;
难点:两角和与差公式变aSina+bCsa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
三、教学方法
温故、推新,循序渐进,以学生为主体逐步掌握本节知识要点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复习:⑴Cs(αβ)=?
⑵Sin(π/2-α)=?
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若p(x,y) ︱p︱=r
则Sinα=? Csα=?
学生回答
为证明Sin(αβ)作好准备。
公式推导及理解
例:求证:
Sin(α+β)=SinαCsβ+CsαSinβ
证明:(略)
求证:
Sin(α-β)=SinαCsβ-CsαSinβ
分析:等式两边的特征?
如何由左→右把α+β的正弦化成α、β的正、余弦?联系所学知识,已学过的哪一个公式可把α+β的三角函数化成α、β的函数形式?(学生回答)故需要把(α+β)的正弦化成与α+β的相关的余弦形式即可。
问:Sin(α+β)应化成哪个角的余弦形式?
问:Cs[-(α+β)]又如何展开才可得到α、β的正、余弦形式?
学生证明
注重分析,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转化。
巩固Sin(α+β)的推导过程。
公式的深化
(标题)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Sin(α+β)=SinαCsβ+CsαSinβ
Sin(α-β)=SinαCsβ-CsαSinβ
公式的特征及与两角和与差的余弦的区别
公式的作用
正用:求非特殊角的正弦值。如:求
Sin75°=? Sin15°=?
逆用:把具有角α、β的正余弦交叉积的形式化简求值。如Sin22°Cs38°+Cs22°Sin38°=?
练习:
P138/2⑴—⑸,3
巩固公式
公式的应用
例1:已知向量=(3,4)逆时针旋转
45°到的位置,求点p’(x’,y’)的坐标。
解:(略)
例2:已知点P(x,y)与原点的距离保持不变,逆时针旋转θ角到点p’(x’,y’)
求证:x’=xCsθ-ySinθ
y’=xSinθ+yCsθ
证明:(略)
注:这个结论叫旋转变换公式
练习:P139/2
例3:求函数y=aSinx+bCs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其中a,b是不同时为零的实数。
解:(略)
注:凡形如的相关问题,一般提出去处理。
练习:(1)求y=Sinx+Csx的最值和周期
(2)p138例5
问题:求点p’(x’,y’)的坐标必须知怎样的条件?
由所给点P的坐标可知哪些结论?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若把向量=(3,4)改为=(x,y),结论变吗?再把45°改为θ,对结论有影响吗?
学生证明。
问:公式的记忆规律?
问题:欲求函数y=aSinx+bCsx的最值和周期,必须化成什么形式?已知表达式中的Sinx、Csx系数变成同一个角θ的余弦、正弦方可。
设P(a,b),则
设以p为终边的一个角为θ,则Csθ、Sinθ即可用a、b表示
此时需对y=aSinx+bCsx做怎样的变形?
问题:y=aSinx+bCsβ还可提吗?
学生练习
学生看书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算推理能力
归纳小结
本节所学知识:Sin(α±β)公式的推导及Sin(α±β)的应用。
师生一起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学习习惯
作业
P139/A 4,B 1,3
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4第二章 平面向量2.4 向量的应用2.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4第二章 平面向量2.4 向量的应用2.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资源建议,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42.4.1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42.4.1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42.1.1向量的概念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42.1.1向量的概念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