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食物和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②B.①②C.③④D.①
2.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洗涤剂去油污
B.用发酵粉制作面包
C.塑料降解
D.用氢氧化钠溶液制叶脉书签
3.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③④⑥对应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C.①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③属于阴离子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蒸发食盐水B. 滴管的使用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 稀释浓硫酸
5.下列应用不正确的是
A.氧气做燃料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
D.生石灰做干燥剂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白色火焰
B.向已经变蓝的石蕊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为紫色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紫红色
D.铁丝与稀硫酸反应:银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放热,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7.下列应用、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复分解反应
B.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分解反应
C.用赤铁矿石炼铁: 置换反应
D.用稀盐酸除水垢: 中和反应
8.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硼酸溶液
C.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人体呼出的气体
D.洗头发时先用洗发液后用护发素避免头发受损
9.下列事实或现象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AB.BC.CD.D
10.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其中绝大多数是海洋水
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制得煤焦油、煤气、煤油等
C.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
D.金属矿物储量有限,要节约金属资源
1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A.AB.BC.CD.D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AB.BC.CD.D
13.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C.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b中混有少量a时,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
14.向氧化镁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10.95%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10g溶液,则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A.48%B.60%C.36%D.24%
二、多选题
15.维生素(C6H8O6)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维生素C对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很大帮助,下列关于维生素C(简称V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Vc分子中含20个原子核
B.Vc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C.Vc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9:1:12
D.Vc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之比为1:1
三、填空题
16.营养丰富的早餐为一天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保障。一杯牛奶、一片煎牛排、一盘玉米蔬菜沙拉,是小明同学今天的早餐。请回答问题:
(1)玉米富含的营养素(除水外)是_______。该营养素的作用是: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_______提供能量。种植玉米需施加适量钾肥,钾肥具有保证植物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_______能力等功能。草木灰是常用的农家肥,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很多同学都爱喝汽水。喝汽水后打嗝的原因是: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溶解度随_______升高而_______,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人就会打嗝。
(3)青少年要多喝牛奶,除了补充蛋白质外,还能补充的常量元素是_______(填字母)。
A 铁元素 B 钙元素 C 锌元素
17.“送餐小哥”以电动车代步,穿梭在城市的车流中,把温暖的餐食送到顾客的手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动车充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用“→”表示转化)。
(2)电动车车身主要是铁合金制成的,车身表面喷漆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3)电动车轮胎是用具有高弹性、耐油、耐高温、不易老化的________制成的(填字母)。
A 热固性塑料 B 碳纤维复合材料 C 合成橡胶
(4)汽油因含有_________元素,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污染空气。若氢气能被广泛使用,大气质量将得到改善,这是因为氢能具有_________的优点。
18.如图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用催化剂催化,氮气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问题:
(1)请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__
(2)该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
(3)B→C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
(4)画出与一个生成物分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
19.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初中化学实验,可以按照实验目的分为:“探究反应条件的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物质含量的实验”等。据此可以将实验C与实验________(填“A”或“B”或“D”)归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_______。
(2)学习使我们不断获取知识、经验和方法,从而打破我们的原有认知,实现自身成长。通过查阅资料可知:金属铝不但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还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水参加反应)反应生成氢气,同时生成偏铝酸钠(NaAl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
四、实验题
20.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石灰石、二氧化锰、火柴、棉花以及下列仪器,请回答问题:
(1)若补充一种药品,就可以制取CO2,补充的药品是________(填药品名称)。若补充一种仪器还能制取O2,该仪器一般情况下的用途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氧气进入集气瓶,使瓶内________,大于外界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集气瓶内的水被排出。
(3)某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将集气瓶底部的水换成了氢氧化钠溶液(如图⑨所示),这样改进的优点是________。
五、推断题
21.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被广泛用于洗涤剂、玻璃的生产,A、D、E含有两种元素,D是胃液的主要成分,C、F含三种元素,用“﹣”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没有标注,题中并未表示出所有物质间的反应关系)。请回答问题:
(1)写出B、E的化学式:B_________,E_________;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F与D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
六、计算题
22.向盛有13g 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7.3%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固体混合物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
(3)当滴加了100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2.4g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4)若用质量分数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上述稀盐酸,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量取该浓盐酸(密度为1.18g/mL)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 10mL B 20mL C 50mL D 100mL
七、科学探究题
23.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硝酸钡、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初步探究)
甲同学通过上述实验推知: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1)__________(填化学式)。红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2)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上述实验过程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前加入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3)__________。
(继续探究)
为了确定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乙同学取白色沉淀C进行实验:
(表达与交流)丙同学认为还有一种物质无法确定其是否存在,理由是:(5)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同学们对实验进行改进,最终确定了白色固体样品中含三种物质。
(总结与提升)通过上述探究可知:证明混合物中某一物质时,如果有干扰物质存在,我们证明该物质的一般思路是:先将(6)__________,同时不能(7)__________否存在即可。
选项
事实或现象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结构不同
B
一氧化碳使人中毒
一氧化碳分子有毒
C
CuSO4溶液和FeSO4溶液颜色不同
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种类不同
D
NaOH溶液能够导电
溶液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
选项
物质
方法
A
棉花和羊毛
①点燃,闻气味
②用手触摸
B
氮气和二氧化碳
①用燃着的木条
②加入澄清石灰水
C
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①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度变化
②加熟石灰研磨
D
黄铜和黄金
①分别滴加硫酸锌溶液
②加热后观察颜色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稀盐酸
稀硫酸
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过滤
B
KCl
MnO2
适量的水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铜
木炭
氧气
加热
D
氧气
水蒸气
足量浓硫酸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沉淀C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
白色沉淀不减少,无气泡
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4)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①鱼肉中富含蛋白质,选项正确;
②瘦肉中富含蛋白质,选项正确;
③水果中富含维生素,选项错误;
④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选项错误,故选B。
2.A
【分析】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详解】
A、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原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用发酵粉制作面包,包含着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塑料降解,分解成其它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用氢氧化钠溶液制叶脉书签,是利用氢氧化钠与叶肉中成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3.C
【详解】
A、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②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尽管两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此选项错误;
B、③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2+8=10<11,故③表示的是离子,则③对应元素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3周期,④⑥对应元素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位于第2周期,此选项错误;
C、①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③④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此选项正确;
D、在③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数=10<11,是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蒸发食盐水是减少溶剂的过程,能使溶液中氯化钠析出,故A正确;
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不应伸到试管中接触试管,应在试管口正上方悬空竖直,故B正确;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迅速地扩散,故D错误;
故选D.
5.A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助燃剂,而不是用作燃料,此选项错误;
B、熟石灰属于碱,能和酸反应,所以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此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稀有气体可制成霓虹灯,此选项正确;
D、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生石灰可做干燥剂,此选项正确。
故选A。
6.C
【详解】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B、向已经变蓝的石蕊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溶液还是蓝色,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符合题意;
D、铁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银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放热,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放出气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
A.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不是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B.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C. 用赤铁矿石炼铁:, 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D. 用稀盐酸除水垢:,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选项错误。
故选B。
8.C
【详解】
A、二氧化碳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品的失火,能够防止腐蚀图书,此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采用大量水进行冲洗,使皮肤上的溶液浓度大大降低,减弱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残余在皮肤上的少量溶液可使用酸性较弱的硼酸进行中和,此选项正确;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低,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人体呼出的气体,此选项错误;
D、洗头发时先用洗发液后用护发素,能够避免头发受损,此选项正确。
故选C。
9.A
【详解】
A、金刚石与石墨均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由于两种物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选项错误;
B、毒性是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而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所以由于一氧化碳分子有毒,导致一氧化碳能够使人中毒,选项正确;
C、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呈绿色,所以CuSO4溶液和FeSO4溶液颜色不同是因为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种类不同,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溶于水后解离出带正电荷的钠离子与带负电荷的氢氧根离子,两种离子在溶液中自由运动,所以NaOH溶液能够导电,选项正确。
故选A。
10.B
【详解】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其中绝大多数是海洋水,淡水资源很少,不符合题意;
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制得煤焦油、煤气、焦炭等,煤油是石油分馏得到的,符合题意;
C、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金属矿物储量有效,而且不能再生,因此要节约金属资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详解】
A、棉花和羊毛点燃,棉花是烧纸气味,羊毛是烧羽毛气味,可区分;手触摸棉花和羊毛无法区分。A不符合题意;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没有助燃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用燃着的木条无法区分;加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可以,可区分。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可区分;加熟石灰研磨后硝酸铵可放出刺激性气体,氢氧化钠无现象,可区分。C符合题意;
D、黄铜和黄金分别滴加硫酸锌,都不反应,故无现象,无法区分;加热黄铜和黄金,黄铜变黑,黄金无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
A.稀硫酸、稀盐酸均能与过量氢氧化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蒸发滤液得到氯化钾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木炭、铜均能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
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溶液状态未知,不一定有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C、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符合题意;
D、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b中混有少量a时,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详解】
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氧化镁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质量:110g-100g=10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完全来自于盐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2.7g水中氧元素质量:
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到水中,因此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是2.4g,则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故选:D。
15.CD
【详解】
A、1个V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Vc分子中共含有20个原子,1个原子中含有1个原子核,即1个Vc分子中含20个原子核,故选项说法错误;
B、Vc是由Vc分子构成的,Vc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1×8):(16×6)=9:1:12,故选项说法正确;
D、Vc分子中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即Vc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之比为l: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难度不大,答题关键是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6.糖类 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 植物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 K2CO3 温度 降低 B
【详解】
(1)玉米、米饭、馒头、面包这些食物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作用是经氧化释放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钾肥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的作用是: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化学式为K2CO3。
(2)气体在增大压强、降低温度时,溶解度增大,喝了汽水后,液体的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会从溶液中逸出,常常会打嗝。
(3)钙元素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铁、锌元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青少年要多喝牛奶,除了补充蛋白质外,还能补充的常量元素是钙元素,故选:B。
17.电能→化学能 防锈 C 碳 燃烧产物只有水,没有污染
【详解】
(1)电动车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电能→化学能。
(2)在氧气和水的作用下,金属容易生锈,电动车车身主要是铁合金制成的,车身表面喷漆的主要目的是防锈,故填:防锈。
(3)电动车轮胎属于合成橡胶,故选:C。
(4)汽油因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污染空气。若氢气能被广泛使用,大气质量将得到改善,这是因为氢能具有燃烧产物只有水没有污染的优点,故填:碳;燃烧产物只有水没有污染。
18. 氮原子和氢原子 每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氨分子
【详解】
(1)由微观示意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反应后有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所以,在C图中应补充一个氨分子,如下图: 。
(2)化学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分子,所以氮原子和氢原子是反应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故填:氮原子和氢原子。
(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B→C变化的微观实质是:每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氨分子。
(4)由微粒的模型图可知,生成物的分子是氨分子,质子数是10,与一个生成物分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为氖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9.A 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 0价、+3价
【详解】
(1)按照实验目的分为:“探究反应条件的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物质含量的实验”等。实验A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实验B是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实验C探究氢气的可燃性,实验D是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将实验C与实验A可以归为一类,分类依据是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
(2)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水参加反应)反应生成氢气,同时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单质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aAlO2中钠元素为+1,氧元素为-2,则铝元素化合价为+3;故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0价、+3价。
20.稀盐酸 固定仪器 压强增大 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硫,避免造成污染
【详解】
(1)实验室采用稀盐酸与石灰石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所以需要稀盐酸,故填:稀盐酸;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故还需要铁架台固定仪器,故填:固定仪器;
(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当大于外界大气压时,水被排出,氧气在集气瓶内被收集;故填:压强增大。
(5)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可以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比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硫,避免造成空气污染;故填: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硫,避免造成污染。
21.Na2CO3 CO2 白色沉淀
【分析】
B被广泛用于洗涤剂、玻璃的生产,B是碳酸钠; D是胃液的主要成分,D为盐酸,A、D、E含有两种元素,E与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且能由盐酸转化而成,E为二氧化碳;A能与盐酸相互转化,则A为氯化钡;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钡或碳酸钡反应转化成氯化钡; F含三种元素,能与盐酸、氯化钡、碳酸钠反应,F是硝酸银。C和氯化钡、碳酸钠反应,能转化成盐酸,二氧化碳,则C为硫酸。
【详解】
(1)B、E的化学式分别为:Na2CO3,CO2;
(2)A与C反应即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
(3)F与D反应即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
22.
10% 40g C
【分析】
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结合图中的数据分析。
【详解】
(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设参加反应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X=10.6g,y=11.7g
则固体混合物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为
(3)当滴加了100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2. 4g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知,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200g×7. 3%÷36. 5%=40g,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40g÷1. 18g/mL≈33. 9mL,则量取该浓盐酸(密度为1. 18g/mL)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50mL。
故答案为:①;② ;③10%;④40g;⑤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主要是利用图像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3.Ba(NO3)2 Na+、OH﹣、Ba2+、Cl﹣ 除去溶液中的氢氧化钠 硫酸钠 干扰物质除掉 引入新的干扰物质,再证明该物质是
【分析】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硝酸钡、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向白色固体中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向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再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得到红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硫酸钠、碳酸钠中至少一种,一定不含硝酸钡,因为硝酸钡能与碳酸钠、硫酸钠反应,不能共存,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能将碳酸钠除尽,溶液还是红色,说明含氢氧化钠,向红色溶液B中先加过量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于加入氯化钡,引入了氯离子,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氯化钠。
【详解】
初步探究:由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Ba(NO3)2,因为硝酸钡与硫酸钠、碳酸钠反应,不能共存;
向无色溶液A中,滴加酚酞溶液,再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得到红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过量的氯化钡能与碳酸钠(或硫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或硫酸钡)和氯化钠,能将碳酸钠(硫酸钠)除尽,溶液变红,说明一定含氢氧化钠,由于氯化钡过量,故红色溶液中一定含氯化钡、氯化钠、氢氧化钠,故一定含有的离子是:Ba2+、OH-、Cl-、Na+;
红色溶液B中含有氢氧化钠,滴加硝酸银溶液前加入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氢氧化钠,防止对氯离子的检验产生干扰;
继续探究:取少量白色沉淀C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减少,无气泡,硫酸钡与稀硝酸不反应,碳酸钡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故白色沉淀为硫酸钡,白色固体中一定含硫酸钠,一定不含碳酸钠;
表达与交流:由以上分析可知,无法确定是否含氯化钠,因为氯化钡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氯化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总结与提升:由以上分析可知,证明混合物中某一物质时,如果有干扰物质存在,我们证明该物质的一般思路是:先将干扰物质除掉(如验证氢氧化钠时,先将碳酸钠除尽),同时不能引入新的干扰物质(如验证氯化钠是否存在时,之前加入了氯化钡,会影响氯化钠的检验,应加入硝酸钡),再证明该物质是否存在即可。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Ag-108,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生活中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物质的应用错误的是,哈尔滨啤酒名扬全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初中毕业学年综合测试二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初中毕业学年综合测试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德强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德强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德强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德强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