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教案设计
展开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看教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律,这些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的概念之一,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前”,指这节课详细的让学生明白物质的宏观组成是元素,并和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得认识系统化。所谓“启后”,指学生掌握了元素的概念对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研究,为学生是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应用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能主动的与他人交流和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的意义。
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周期表信息。
二、 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原子的结构,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本节课从微观到宏观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学生的思维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化学科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确定教法的知道思想是: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1、讲授法与发现式教学法;2、合作探究法;3、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直观教学法。
四、 说学法
1、复习提问学习法:让学生回顾旧知并检验自身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
2、巩固练习学习与体验中考。
五、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复习提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
环节二:考点1 元素及元素符号。出示H、O元素符号,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点评并补充,让学生知道一般情况下,元素符号表示两个意义: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表示某种元素,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表示某元素的一个某原子。提问符号2N、2H、5Fe又会表示什么呢?学生思考,教师补充当元素符号前有系数时,只表示有几个原子。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与小组合作能力。
环节三:学生认识门捷列夫,回忆门捷列夫的贡献,引出元素周期表,请同学们观察元素周期表,能说出那些规律。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适当的插入历年相关中考题,体验中考类型题。
设计意图:创造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共同进步。
环节四:体验历年中考题型。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和课堂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并理解本节在中考中的类型。
六、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题在上课过程中,从生活中的碘盐,高钙牛奶等引入元素,通过复习提问,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并题型部分学生课后加强巩固。通过学生的回答,强调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并加强练习,使得较为抽象的内容变得易于学习。重点难点突出。
在课堂上,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并能穿插部分历年中考题,让学生体验本节在中考中的地位。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好,遗忘的很多。所以本节课以复习提问,练习讲解为主,同时添加历年中考题型,让学生能感知中考中的难易程度。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周期表信息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归纳总结出元素符号的意义,重在多练多纠正点评,加深理解。在元素周期表的学习过程中,加强了知识获取过程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培养。对于元素符号的意义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中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深化指导,灵活把握。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共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