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7.2.4 人的性别遗传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学习产生的过程,学会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性别遗传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重点
性别遗传的特点
难点
理解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我国法律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
2、父母都能卷舌,而小明却不能卷舌,这是怎么回事呢?
3、遗传病有哪些危害?
二、导入新课
场景一:医院里,医生接生一个新生儿后,第一句话就是告诉孩子的妈妈是男孩还是女孩;
场景二:听说人家添了小宝宝,人们不禁要问“是男孩还是女孩?”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复习旧知,准备新知。
倾听,思考。
检测上节课的重点问题,温故而知新。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明白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知识点。
2.复习:男女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有 对是常染色体,最后一对是什么染色体?
教师提示:发现性染色体的科学家是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
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1)人的性别是否也与基因有关呢?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教师总结:
(2)请同学们用高僧显微镜观察人类梁色体,想一想,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3)男女染色体有哪些差别?
教师补充如:女性体细胞中的那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且和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相似,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它们同是X染色体。
(4)想一想: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各有几条性染色体?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教师总结:经科学家研究调查表明:性染色体的增减,会使性别决定的机制受到干扰,常出现各种性别畸形,并具以下规律:
多一个或少一个性染色体,常会使性腺发育不全,失去生育能力。
Y染色体具有特别强烈的男性化作用。Y染色体内部存在有许多基因控制着睾丸发育,其中的基因丢失会导致不育症。
(5)为什么有的受精卵可以发育成男孩,而有的受精卵可以发育成女孩?
教师总结:女人在两次月经之间,会排出一个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男人在一次生殖活动中排出上亿的精子,这些精子从含有的性染色体来说只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有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6)既然如此,那么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否均等呢?
目标导学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的知识。
2.探究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提出问题: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吗?
作出假设:生男生女机会是均等的。
制定计划:材料用具:两个袋子,白色棋子(X染色体),黑色棋子(Y染色体)。
方法步骤:
每一袋中抓取1个,依次记录他们抓取结果,比如抓出“白白”,则表示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性别为______,抓出“白黑”,则表示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性别为_______。
教师提示:注意事项:一次抓取完成后,必须把取出棋子的放回容器中重新摇匀,然后进行第二次抓取。
记录结果整理:
得出结论: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男性能产生2种精子:22+X和22+Y。女性能产生一种卵细胞:22+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会产生2种结果,其比例是1:1。
3.可是现实生活中男女的比例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你能对这个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吗?
教师出示法律法规:
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在介绍2005年中国人口工作重点时透露,政府有意通过修改刑法来遏制人为因素造成的中国新生儿“男多女少”,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问题。
卫生部曾经发了紧急通知,严禁对胎儿做性别鉴定,对进行违法性别鉴定的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目的知识,初步勾画知识点。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如:性染色体: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
学生读图,分析并回答如:男性体细胞那一对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学生举手交流:男性的精子与女性的卵细胞中,都只有1条性染色体。男性有2种精子,分别含X、Y染色体;女性只有一种卵细胞,含X染色体。
学生回答:哪一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生男生女机会。
共同分析步骤:(1)棋子:
1号袋中的10个白棋子代表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统计:共抽取10次,统计“生男”和“生女”的次数,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打“√”。
学生讨论归纳:男性能产生2种精子:22+X和22+Y。女性能产生一种卵细胞:22+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会产生2种结果,其比例是1:1。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本目主要内容,便于下面的教学与学。
教师通过图片总结,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理解人的性别的决定因素。使学生易于识记,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通过指导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教材,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通过设问,引出下一目: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通过设置实验探究,使学生在亲自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清晰的理解生男生女的机会,能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链接生活,出示法律法规,使学生明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并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
复习巩固
1.下列说法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
A.“生男”“生女”的比例接近1:1
B.“生男”“生女”的比例接近1:2
C.“生男”“生女”的比例接近2:1
D.“生男”“生女”的比例接近3:1
2.某对夫妇,先后生育了四胎,全部是女孩。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女子所产生的卵细胞全部含有两条X染色体
B.该男子所产生的精子全部含X染色体
C.四次都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在一起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出现
3.若某家族中的某个性状总是在男性个体中代代相传,在女性个体中从未出现,则可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
A.X染色体上 B.Y染色体上
C.常染色体上 D.细胞质中
4.人类的生殖细胞、体细胞和受精卵各含有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 23条、23对、23对
B. 46条、46对、46条
C. 23条、23对、23条
D. 23条、23条、23条
5.女性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数目为(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完成检测练习。
通过复习巩固环节,检测本节课的教学与内的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人的性别遗传,知道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理解生男生女的道理,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 书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a href="/sw/tb_c545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4页。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