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第五单元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说作者 (一)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
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 (二)作品:《昌黎先生集》。 (三)评价: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寻背景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名韩老成,在族中同辈里排行第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有条件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这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他写下这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祭十二郎文》。
链常识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祇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
览译文(教师用书独具)
在本文中,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家常琐事的记叙,表现了自己与十二郎的骨肉至情,倾诉了对十二郎之死的深切悲痛与哀悼,并表达了对人生浮沉离合的无限感叹。
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 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形式上多采用四方韵文或骈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韩愈此文,完全突破了四言韵文和骈文的框框,用纯净的散文体自由抒写。为人们用祭文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以生活琐事为依托,抒发了作者对侄儿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且采用了反复直抒的方法,让人读其文能想见其为文时边哭边写、痛不欲生的情状,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
3.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饰 《古文观止》评此文:“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韩愈写这篇祭文,不是有意做文章,而是为了倾吐自己的真情,边诉边说,所以他能做到情至笔随,字字句句皆从肺腑中自然流出,毫无雕饰之痕迹。
通假字,通“馐”,美味食物
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第二年;今义是今年的下一年
唐代二品以上的官员死称为“薨”
古今异义词,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义是人十岁左右到十六岁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安家,今义是男子结婚
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等到长大成人,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好依靠哥嫂抚养。(宾语前置句,“惟……是……”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句的一种,即“惟依兄嫂”,“是”不译)(2)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安葬。[省略句,应为“从嫂归葬(于)河阳”](3)我想你在东边的汴州、徐州跟随(我),住在这里也是客居异乡,不可能久住。(状语后置句,应为“吾念汝于东从”)
3.下列各组句子直接表现叔侄“孤苦相依”的特殊感情的 一组是 ( ) ①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②既又与汝 就食江南 ③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④在孙惟汝, 在子惟吾 ⑤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⑥虽万乘之公相,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④⑤⑥
解析:①是叙述家境情况,提供“孤苦相依”的背景;⑤是韩愈嫂嫂的话,是侧面表现;⑥是表现作者的后悔之情。答案:B
C.第三自然段韩愈写自己为生活奔走,叔侄难见面的情形 以及虽几度相约而终“不果”的遗憾、悔恨、自责,这 是韩愈对十二郎无限深情的自然流露,也是对自己往日 追求功名富贵沉浮于仕途生涯的反省和批判。D.本部分作者运用顺序手法,以饱经沧桑的笔调挟带了身 世、家世之悲来悼十二郎,令人在一开始就感受到其悲 痛之情的绵远深重。解析:D项“本部分作者运用顺序手法”错,应为“本部分作者运用倒叙手法”。答案:D
名词作状语,在早晚之间
用于表示并列的问句之首,表选择,可以译为“还是……是……”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牙齿松动;今义是不稳固,不坚定
古今异义词,古义指意志和元气,精神;今义指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虽然这样;今义是连词,表转折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成长立业;今义是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多少(日子),指过不了多久;今义是几何学的简称
6.翻译下列句子。 (1)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 存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信然邪?其梦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 在吾侧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2)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3)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
7.下列各句不能体现作者“疑梦非真”的一句是( ) A.其信然邪?其梦邪? B.其传之非其真邪? C.梦也,传之非其真也。 D.其然乎?其不然乎? 解析:D项是作者揣测十二郎具体的死亡日期。 答案:D
C.第六、七两自然段相互配合,发后嗣难成之悲。上段自我 安慰——死后有知,则相见之日不久;死后无知,则可摆 脱悲哀。下段自然写到死期将至,两家后代难于成立,连 用两个“呜呼哀哉”,既表现了思绪的起伏跌宕又示以精 神的无可奈何之状,使读者同坠于悲哀迷惘之中而不觉。D.第八、九自然段以回忆的口吻,追忆往日通信的内容,表 达了作者对十二郎的关切之情。想了解十二郎死因和死亡 的日期,可惜由于耿兰的不言月日,及使者的胡说,导致 弄不清侄子确切的死亡日期。这段文字无论是用词上还是 感情上都显得平淡无奇,这是多余的话。
解析:D项,似乎是多余的话,但这些看似平淡的叙述,倾诉了自己不能确知侄儿死期的悲哀,更足见两人情谊之深厚。答案:D
通假字,通“殓”,给死人穿衣服入棺
10.翻译下列句子。 (1)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 以生,相守以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2)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
11.下列选项不能说明韩愈最终未能面见十二郎而自责的 一组是( ) A.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B.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C.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D.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解析:A项是作者安排十二郎身后事。 答案:A
C.在经过这次精神上的打击之后,“我”已无意于留恋人 间富贵,只求在伊、颍河旁买上几顷地,把“我”的和 你的儿子养大,希望他们成人,把“我”的和你的女儿 养大,嫁出去,也就罢了。通过对自己心灰意冷的描述, 又进一步加深了已有的哀痛。
D.本部分直接抒情,最后以“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 邪?其不知也邪”的问句为结束,更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了 作者的哀思。明知死后无知,还要如此提问,就使作者更 加伤痛不已。解析:本部分既有叙事,在叙事中融入情感;又有直接抒情。答案:D
解析:A项,“比”解释为“近来”,“就”解释为“就职上任”,“凭”解释为“临”;B项,“应”解释为 “应付”;D项,“止”解释为“留居”,“既”解释为“不久”“后来”。答案:A
解析:A项“省”,分别解释为“知道”和“探望”,B项“致”,分别解释为“使……来”和“表达”,C项“始”,都解释为“才”,D项“穷”,分别解释为“穷尽”和“处境困难”。答案:C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解析:①⑦为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为人称代词“你的”;③⑤为副词,表反问语气;⑥为假如;⑨为副词,表揣测语气;④⑩为人称代词“他的、他们”。答案:C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C.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D.敛不凭其棺 解析:A项,羞—馐;B项,世—逝;D项,敛—殓。 答案:C
解析:A项“几何”,古义:过不了多久;今义:数学领域的一个分支。B项“成立”,古义:成长立业;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D项“以为”,古义,把……当做是……;今义:认为。答案:C
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B.惟兄嫂是依 C.其又何尤 D.技经肯綮之未尝 解析:A项为状语后置,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 答案:A
7.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 辈人,但如同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 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 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悯 人;四十一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 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穿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解析:B项,应该是“长为少祭”。 答案:B
8.翻译下列句子。 (1)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 克蒙其泽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纯正明智本来是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2)唉,(谁知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呢?或者由于别的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解析:B项,益:动词,扩充,增强。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这道题难度不大。答案: B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 )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 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 ④公礼之甚厚, 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解析: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③⑤⑥都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答案: D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 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 加以杖责。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 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 这篇墓表。
解析: 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杖责的是张宗,而不是他儿子。答案: C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介词结构后置句和省略句。(1)句中的“屈”意思是“降低”;“礼”名词用作动词,以礼相待;“委”意思是“委托”。(2)“以”,作为;“于”,介词,比。(3)“尔曹”,你们;“逮”,及,赶得上;“姑”,姑且;“寡”,少。答案:(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都委托给他。(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那些言事的官好多了!(3)你们的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也就可以了。
参考译文: 我的伯父名涣,早年字公群,晚年字文父。年轻时就聪慧过人,和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人。天圣元年,才参加乡试,第二年就考中,担任凤翔郡宝鸡县主簿。 不久,改为凤州司法。王蒙正担任凤州知府,因为与章献太后是联姻的家族,依仗太后的势力傲慢专横。他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都委托给他。苏公虽然因为职务的原因为他做事,却十分瞧不起他的为人。王蒙正曾经向朝廷推荐苏公,并且给显要的官员写信,推荐苏公是可用的人才。公告诉京师办事处的官吏,摒弃了王蒙正的奏章收藏起他的书信。不久,王蒙正败落,士大夫因此都赞称苏公。
苏公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服孝期满)起用为开封士曹。雍丘百姓有冤死狱中的,县令害怕罪责,用病死来推托。知府委派官吏来处理这件事,经过多人也没有查清楚。等苏公一到,就为他洗雪冤屈。西夏人袭扰边境,知府要收购百姓的马来扩充骑兵,知府把这件事委托给苏公,马都如数购得而百姓不受骚扰。苏公到阆州做通判,虽然治理十分宽松,但使用刑律十分恰当,官吏百姓十分畏惧但十分安定。阆州人鲜于侁,年轻时就爱好学习行为端正,苏公对他厚礼相待,准备把他作为乡里选拔、推荐的人才,鲜于侁因此进入仕途。鲜于侁刚开始担任官职,苏公又用守法循理的官吏勉励他,鲜于侁官至谏议大夫,被称为名臣。
苏公被选为祥符知县。原来书吏张宗长期做非法谋取利益的事,害怕苏公,假托有病满一百天就离开了,却推荐他的儿子代替自己。苏公说:“书吏按法律要用三等人,你是二等人,不能用。”张宗平时就侍奉权贵,向知府投诉。知府又把这个案子交给县令,苏公杖责他。不久皇上宠幸的近臣到了府上,传达圣上旨意,让张宗担任书吏,苏公依据法律不接受诏书。又一个皇上宠幸的近臣到了说:“一定要在法律之外让他担任书吏。”苏公对知府李绚说:“一个平民百姓就能这样扰乱法令,知府也不用做了,您为何不用县令不答应的理由来力
争呢?”李绚对苏公的话感到惭愧,第二天进宫汇报了这件事。皇上十分赞许,命令内侍者来查办这件事。张宗用贿赂请求于温成这样的大家族,不再加以追究,杖责假传圣命的人,放逐了张宗,整个开封府都震惊了。孝肃公包拯见到苏公,赞叹说:“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那些言事的官好多了!”提升为提点利州路刑狱,苏公到任满一年,弹劾城固县令一人随意杀人,整个州都震惊恐慌,于是再也无事发生。
苏公去世二十七年后,他的儿子苏不危写下了苏公的遗事,把它交给我说:“我父亲已经去世,只有儿子活着,经常记下父亲的事情,时间长了就会散失,那就是大大的不孝了。”我年幼时侍奉伯父,听他说:“我年轻时读书,稍大开始写文章,每天都有进程,从不中途停止。在路上出游,行为符合礼法。回到家中,没有懒惰的样子。所以在那时,没有听到有错误的言行。你们的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也就可以了。”我害怕子弟一天天懈怠下去,所以记下自己所听到的来警示他们。
三、语言运用13.小王得知师傅身患重病、住院治疗后,发了一条短信表 示问候。短信内容多处语言不得体,请指出四处并修改。 ①得知您身患顽疾,②深感不幸。③您可知道在您 不在了的日子里,④我们缺少了多少欢乐。⑤您的健康 是我们最大的快乐,⑥您的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⑦愿您能想得开,⑧早日战胜病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日知录》三则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日知录》三则授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看结构,突破词句,的原因,文理赏析,把当做,兼词之于,形容词用作动词厌恶,没有用来的,名词用作动词证实,动词任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修拟行路难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拟行路难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运命数,徘徊不前,泻水置平地,安能行叹复坐愁,举杯断绝歌路难,吞声踯躅不敢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书愤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书愤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名传后世,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千载谁堪伯仲间,美文迁移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