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恶乎往而不可达标测试
展开一、基础应用(3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所以善吾死也 善:善待
B.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济:拯救
C.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信:信任
D.有过不罪,无功受赏罪:过错
【解析】选D。D项,罪:处罚。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予因以求时夜
B.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C.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
D.恶乎往而不可哉
【解析】选D。A项,“时”通“司”,B项,“县”同“悬”,C项,“兑”通“悦”。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闷然而后应,泛然而若辞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D.停数日,辞去
【解析】选B。例句和B项都当“推辞”讲。A项,辞别;C项,言词;D项,告辞。
4.下列句子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②唯命之从
③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④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⑤不爪剪
⑥恶乎往而不可哉
⑦不得复使
A.①③⑤/②④/⑥⑦
B.①⑦/②⑤⑥/③④
C.①④/②⑥⑦/③⑤
D.②④⑥/⑤/①③⑦
【解析】选B。①⑦为被动句;②⑤⑥为宾语前置;③④为判断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通过子舆、子来坦然面对生死和哀骀它“才全而德不形”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如何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困境,如何摆脱生命的负累。
B.庄子试图使人在陷于绝境时,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育,自解倒悬之苦,实现突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
C.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其实反映了人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样的。
D.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人生的困境、绝境。
【解析】选C。“其实……一样的”理解有误。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谁知道死生存亡是一体的,我就跟他做朋友了。
(2)儿子对于父母,向东向西向南向北,一切听命于父母。
(3)因此善待我的生,就是善待我的死的原因。
7.下面是某广播电台实习记者撰写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广播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符合广播稿的要求,请指出并做修改。(6分)
10月28日上午10时许,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致罹难者达十五人之多。11月2日,从公交车坠江事故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事故发生的原因系乘客刘某(女,48岁,万州区人)与驾驶员冉某之间的互殴造成车辆失控。官方通报称两人行为涉嫌犯罪。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10时许”改为“10点左右”;②“致罹难者达十五人之多”应改为“导致十五人死亡”;③“获悉”改为“获得消息”;④“系”改为“是”;⑤把括号删去,相关句子改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万州区48岁女乘客刘某与……”
8.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字。(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二、拓展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yǔ)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庄子·大宗师》)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而色若孺子 孺子:孩童
B.恶!恶可恶:可恶
C.亦易矣易:容易
D.已外天下矣外:遗忘
【解析】选B。B项,恶:不。
10.与例句“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安时而处顺
B.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
C.七日而后能外物
D.吾犹守而告之
【解析】选B。B项和例句同属于转折关系,可译为“却”。A项,表并列;C项,相当于“以”;D项,表顺承关系。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灭绝生命的东西没有死,产生生命的东西就没有生。
1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开。(5分)
副 墨 之 子 闻 诸 洛 诵 之 孙 洛 诵 之 孙 闻 之 瞻 明 瞻 明 闻 之 聂 许 聂 许 闻 之 需 役 需 役 闻 之 于 讴 于 讴 闻 之 玄 冥
答案: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
13.女偊认为学习需要哪些条件?你认为哪一点更重要?(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圣人的心境和圣人的才气。圣人的心境更重要。
【拓展练习】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南伯子问乎女偊曰 生乎吾前
B.吾欲以教人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
C.吾犹守而告之吾恂恂而起
D.子独恶乎闻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解析】选D。D项都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A项,向/相当于“于”;B项,来/用;C项,表递进/表修饰。
附【译文】
南伯子葵向女偊问道:“你的岁数很大了,可是你的容颜却像孩童,这是什么缘故呢?”(女偊回答)说:“我得‘道’了。”南伯子葵问:“‘道’可以学习而得到吗?”(女偊回答)说:“不!怎么可以呢!你不是可以学习‘道’的人。卜梁倚有圣人明敏的才气却没有圣人虚淡的心境,我有圣人虚淡的心境却没有圣人明敏的才气。我想用虚淡的心境来教导他,恐怕他果真能成为圣人呢?(即便)不是这样,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具有圣人才气的人,应是很容易的。我还是持守着并告诉他,三天之后便能遗忘天下;既已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后能遗忘外物;既已遗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后便能遗忘自身的存在;既已遗忘存在的生命,而后心境便能如朝阳一般清新明彻;能够心境如朝阳般清新明彻,而后就能够感受那绝无所待的‘道’了;既已感受了‘道’,而后就能超越时间的界限;既已能够超越时间的界限,而后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灭绝生命的东西没有死,产生生命的东西就没有生。作为事物,‘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这就叫作‘撄宁’。撄宁的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
南伯子葵又问:“你偏偏是怎么得‘道’的呢?”(女偊又回答)说:“我从副墨的儿子(文字)那里听说的,副墨的儿子从洛诵的孙子(记诵)那里听说的,洛诵的孙子从瞻明(目视明晰)那里听说的,瞻明从聂许(附耳私语)那里听说的,聂许从需役(勤行不怠)那里听说的,需役从于讴(吟咏领会)那里听说的,于讴从玄冥(深远虚寂)那里听说的,玄冥从参寥(高旷寥远)那里听说的,参寥从疑始(迷茫而无所本)那里听说的。”
三、经典研读(7分)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5、16题。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庄子·大宗师》)
15.从文段中可知庄子对“仁义礼信”等品质持什么态度?(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只有忘却“仁义礼信”等品质,才能达到“内圣”,不为外在的观念束缚,以至大通、同化的境界。属于典型的道家理念。只有超越社会制度和伦理道德对自然生命的压抑,才能消除人生的困惑和忧愁,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16.庄子的“坐忘”,在今天能够做到吗?为什么?(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做不到。顺应自然、不受约束,虽然能获得自由,但是社会生活是现实的,是一个群体社会,必须有固定的制度和伦理道德约束人的行为和言论。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如说学生上学要遵守学生守则,司机驾车要遵守交通规则,党政干部工作要遵守党纪国法。自由精神超脱物外,只是相对的,因为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附【译文】
颜回说:“我进步了。”孔子问道:“你的进步指的是什么?”颜回说:“我已经忘却仁义了。”孔子说:“好哇,不过还不够。”过了几天颜回又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孔子问:“你的进步指的是什么?”颜回说:“我忘却礼乐了。”孔子说:“好哇,不过还不够。”过了几天颜回再次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孔子问:“你的进步指的是什么?”颜回说:“我坐忘了。”孔子惊奇不安地问:“什么叫坐忘?”颜回答道:“毁废了强健的肢体,退除了灵敏的听觉和清晰的视力,脱离了身躯并抛弃了智慧,从而与大道浑然相通为一体,这就叫静坐心空物我两忘的坐忘。”孔子说:“与万物同一就没有偏好,顺应变化就不执滞常理。你果真成了贤人啊!我作为老师也希望能跟随学习而步你的后尘。”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恶乎往而不可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恶乎往而不可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鉴赏,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尚贤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尚贤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应用,拓展阅读,经典研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尊生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尊生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应用,拓展阅读,经典研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