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2 春夜喜雨教课ppt课件
展开友情是每个人心中永久的歌。在古人眼里,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那么,在诗人王维眼里,友情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笔下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位于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润,沾湿。客舍:旅店。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1.宋代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王维的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诗中有画”。所以读他的诗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请你读诗的前两句,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的脑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雨、轻尘、客舍、柳;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瓦楞青青的旅舍,清新嫩绿的杨柳。
2.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从这幅画面中你还品出了别的滋味吗?你是如何体会的?
细雨也好,客舍也罢,总能勾起离人心中淡淡的愁绪,特别是这依依杨柳更是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送别诗【隋】佚名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别【唐】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这两首诗里出现了相同的景物——柳树,表达了同样的情感——离别。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不忍分别,永不忘怀。二是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人之去乡犹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
诗人王维也正是借柳惜别,借景抒情啊!明白了诗人笔下暗藏着的如此深意。
3.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清晨,诗人王维要送自己的朋友元二到哪里去?
安西;安西与渭城相距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如果用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马车行驶,需要半年。
4.想象元二到达安西之后的境况是怎样的呢?
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呢?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5.这幅画中还有人呢,是谁啊?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诗中怎么写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怎么理解“故人”?结合资料说一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过故人庄》
7.作为好朋友的王维,友人即将离开家乡去到这样的地方不免有些不舍与担心,此时此刻,离别在即,王维是怎么劝酒的呢?为什么?
安西距离渭城3000公里,就算是坐马车,元二也要走上大半年才能到达,更何况这一路去都是茫茫戈壁,人烟荒芜。离别在即,王维的不舍、担忧、祝愿都化作了这杯中的酒,酒有喝尽的时候,可不尽的是王维对元二的深深不舍以及切切担忧。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小学人教部编版2 春夜喜雨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2 春夜喜雨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送元二使安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2 春夜喜雨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2 春夜喜雨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齐声朗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2 春夜喜雨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2 春夜喜雨教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读解题,了解诗人以画解诗,理解诗意入境悟情,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依依惜别,离别的酒,友谊的酒,祝福的酒,浇愁的酒,王维写景名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