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下册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展开《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6课。本课完成了课程标准里的“11.4有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现在已不复存在,而有些现今存活的生物与它们具有相似之处”学段目标。此前,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地球上存在不同的生物,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并且已经描述比较过生物后代和亲代的异同。本课的内容则落在“描述已灭绝的生物,并比较灭绝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上。
本课通过观察典型古生物化石推测古生物的特点,比较其与现代生物的异同,再通过观察生物化石认识更多的古代生物。通过观察化石,描述古生物的形态,从而认识更多的古生物。之后,通过研讨对探索活动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遗传变异现象在生物中的作用进行全面了解,对生物的多样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明白现存生物都是由古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是借助化石研究古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丰富学生对古生物的认识,思考古生物化石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拓展部分利用橡皮泥或者黏土制作生物化石模型,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分析】
研究古生物及其化石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本课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进行探索,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课前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化石认识古生物,了解其与现存生物的关联,这些内容都可以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展开学习,需要学生课前掌握的资料有:①各种各样的古生物化石的资料,如恐龙化石、昆明鱼化石、三叶虫化石、鹦鹉螺化石等。②猛犸象和现代大象的资料。查阅、整理资料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有依据的推测。开展这些活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扶,在课前完成大量准备工作,包括提供一些设备和模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生物。
2.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
3.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
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表现出探究古代生物的兴趣。
2.能基于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对古代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及其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体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化石信息分析出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难点:学生知识储备量较小,能否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并对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进行正确汇报,影响到学生对古代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生物化石、古代生物与相应现存生物的图片、相关文字资料,记录表、橡皮泥、羽毛、树叶、鱼骨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视频引入。
提问:(播放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视频,出示图片)这段影视资料中出现的这些大型生物叫作恐龙,这些生物生存在什么年代?现在还存在吗?(板书:古代生物)
2.追问:这些古代生物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恐龙是人类从未见过的生物,我们是凭借什么将它们复原的呢?(板书:化石)
3.谈话:根据课前掌握的资料谈谈你们对化石的了解,如化石的形成、化石的种类或关于化石的其他知识。
4.小结:(出示化石图片)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古生物死亡后的遗体被掩埋,其柔软的组织被腐蚀,而其坚硬的部分和沉积物经过漫长的历程被石化,形成了化石。随着地壳运动和岩石的风化,这些化石暴露出来。科学家利用一些技术将化石还原成完整的古生物骨架,再根据还原后的骨架复原古生物的样貌。恐龙的样貌就是这样被复原出来的。
5.提问:除了恐龙,地球上还有哪些古代生物?
6.小结:(出示昆明鱼化石图片)1999年在我国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它生活在寒武纪时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它有一条比较原始的脊椎,这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可能是脊椎动物的祖先。这说明古代生物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远古时期地球上有过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与现在的生物相像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板书:多样性)
设计意图:抛出的问题为学生打开了丰富多彩的古生物世界,学生必定认为古代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有了这个共识,进行古代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就顺理成章了。
二、探索
活动一:观察典型古生物化石,推测古生物的特点,比较其与现存生物的异同
1.谈话:(出示恐龙化石图片)从1822年人类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陆续又出土了不同品种的恐龙化石。结合资料,观察恐龙化石,各小组以一种恐龙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想象力,说说它与现在哪种动物相似,并完成记录表。
2.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成员选取一种恐龙化石,综合本组成员的课前准备资料,观察描述该恐龙化石的特点(可以从体型大小、是否有角或者有头冠、运动方式、食性等方面研究),并结合研究结果,说说它与哪种现代动物相似。
每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记录员,填写记录表,记录讨论结果。
3.学生汇报交流。
每组记录员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班级大记录表上记录结果。
4.小结:大家观察得很细致,科学家也是通过观察化石研究古生物的。(板书:观察)例如,三角龙头上有角,牙齿细小,推测为草食性,四足行走;霸王龙牙齿锋利,肉食性,双足行走;梁龙体态庞大,脖子很长,可以够到树顶上的叶子。恐龙是爬行动物,(出示鳄鱼、伞蜥等动物的图片)与龟、蛇、鳄鱼、巨蜥等现存生物较为相似。
5.提问:(出示图片)请大家对比观察恐龙骨骼和鸟类骨骼,你发现了什么?
6.学生发表观点。
7.过渡:(出示始祖鸟化石图片)始祖鸟有羽毛,且具有爬行类动物的骨骼特征。研究表明,恐龙与鸟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古代生物具有多样性,除了恐龙和鸟类,还有哪些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具有亲缘关系呢?
设计意图:本活动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有依据的描述,意在引领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通过研究鸟类与恐龙的关系,巧妙过渡引出下一个环节,比较猛犸象和现代大象。
8.谈话:在动画片《冰河世纪》中我们认识了一头勇敢的大象,它的名字叫猛犸象。它和现代大象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像的地方,我们今天就扮演古生物学家一起来研究猛犸象吧。
教师出示猛犸象的化石图片和复原图,学生小组合作,结合资料,对比猛犸象和现代大象,讨论交流它们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9.学生交流后完成记录单,记录员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在班级大记录表上记录结果。
10.提问:根据这些记录,你能推测出猛犸象的生活环境吗?
学生思考并汇报。
11.小结:猛犸象的大小与现代大象差不多,它们是在480万年前,由相同的祖先分支下来的,存活于480万年前到4000年前。其化石出土于北极圈附近,而且从身体构造来看,它具有极强的耐寒能力,体表有厚厚的毛发。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猛犸象生活在寒冷的环境,这也是异于现代大象的地方。
12.研讨:你掌握了古生物学家的哪些研究方法?
学生发表意见。
13.过渡:对资料的对比整理可以使凌乱的资料变得有序。科学家研究古生物的另一个方法是将化石提供的信息与现代生物的特征进行比较,从而推测其亲缘关系。(板书:比较)我们利用学到的方法可以研究更多的古生物。
设计意图:猛犸象与学生熟悉的现代大象相似,会让学生产生亲近感。推测其生活环境需要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有依据的推测,激发学生探索古代生物的热情,以便开展活动二。
活动二:观察更多的古生物,推测一下它们可能是什么
1.谈话:科学家还发现了很多古生物化石(出示各种化石图片),请你通过观察推测一下它们可能是什么,并把化石和相应的名称连接起来。(完成活动手册相关内容)
2.各组阅读资料,合作完成连线。
3.汇报交流。
(1)化石按图片顺序依次是菊石化石、三叶虫化石、恐龙蛋化石、鱼化石、蕨类植物化石、鸟化石。
(2)描述古生物的样子,其他小组质疑,补充。
4.研讨:除了脊椎动物的骨骼可以形成化石,一些具有坚硬外骨骼的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叶片也可以形成化石。根据资料,上述的生物哪些在今天看不到了?哪些还依然存活?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汇报。
5.小结:这些生物有些完全适应了环境的变化,生存下来了,比如蕨类植物;有些为了不断适应改变的环境,一直在演化,比如鱼类和鸟类。但是还有些由于不适应环境的改变而灭绝了,比如菊石、三叶虫和恐龙。
出示幻灯片,介绍“演化”与“灭绝”。
演化又称进化,指生物在不同时代具有差异的现象。演化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扩大生存空间的过程,演化是长时间的。
灭绝是指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物种,已经不再存在。当一个物种最后一个个体死亡后,该物种就灭绝了。
设计意图:观察化石认识更多的古代生物,使学生加深了对古代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为之后制作化石模型奠定了基础。活动二需要使用活动手册,活动手册给出了古生物名称,可以降低学生识别古生物的难度。
三、拓展延伸,制作印迹化石标本
1.谈话:我们自己动手,一起来制作一个印迹化石模型。
2.明确制作方法。
(1)将橡皮泥压平。
(2)把植物叶、鱼骨或者贝壳等放在橡皮泥上,将其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
3.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4.学生制作模型,教师适时指导。
5.各组展示印迹化石模型,描述化石。
6.研讨: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7.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8.小结:并不是所有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化石的形成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深埋地下,并没有被挖掘出来,所以每一块化石都非常珍贵,我们应该尊重古生物学家的工作,感激他们的科学研究能让我们看到古生物的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用制作化石模型的活动引领学生体验神秘的古生物学家的工作,并加深他们对化石的理解,更好地达成对古代生物多样性共识。教师还可以展示真正的化石标本,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研讨
1.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平时的积累我们认识了很多古生物,下面来一次知识竞答,看谁知道的古生物种类最多。(出示多种化石图片或古生物复原图)
2.学生推测它们是什么古生物,并抢答。
3.提问: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些古生物,是因为自然界遗留了它们的化石,那么你能谈谈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4.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5.小结: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存情况和生存环境,以及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从而知道生物从古至今的演化过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丰富学生对古生物的认识,感悟研究化石的意义。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生物,有些已不复存在。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推测古生物特征,推测其与现存生物的关系,从而认识古生物。我们应该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多姿多彩、奇妙无穷的古生物世界像一座宝藏,等着我们去开发。
【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手册与教科书的第二个探索活动对应。教师可以借助活动手册帮助学生完成活动,活动手册给出了生物名称,可以降低学生识别古生物的难度。图片依次是菊石、三叶虫、恐龙蛋、鱼、蕨类植物、鸟。
收集古生物化石照片的活动,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完成。学生可以将收集到的古生物照片缩小后打印出来贴在上面,也可以选择几种古生物,将它们的样子画在活动手册上。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古代生物的多种多样,进一步构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6.设计我们的小船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6.设计我们的小船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日食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日食优秀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