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题: 第1单元 第1课 学业分层测评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9185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试卷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题: 第1单元 第1课 学业分层测评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9185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试卷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题: 第1单元 第1课 学业分层测评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9185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测试题
展开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
【解析】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是社会大变革,而不是“百家争鸣”引起了社会大变革,即B项是原因而不是意义。
【答案】 B
2.《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
【解析】 根据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明孔子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由此可知,孔子重视尊卑秩序,维护周朝礼制,故选A项。
【答案】 A
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解析】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A项的“兼爱非攻”思想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符合题意;C项是孔子的德治思想,不符合题意;D项是法家的法治和集权思想,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4.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 【导学号:71640001】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君舟民水”的思想可知该思想家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
【答案】 C
5.有人阅读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后,总结了以下内容,你认为可信的是(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C.“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D.“若是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解析】 A项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B项主张仁政,是儒家思想;C项主张严刑、重罚,是法家思想;D项主张兼爱,是墨家思想。故选A项。
【答案】 A
6.“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 )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解析】 如果君主若能坚决推行法治,国家就能强盛,反之,国家就会衰弱,这是法家的思想主张,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能力提升]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解析】 道家学派主张消极避世、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不符合材料中思想的特点,故A项错误;儒家注重实用、主张积极入世,注重道德伦理,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根据材料信息“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实用性”“道德体系”“礼仪”“社会责任”等关键词可知符合儒家学说的特点,故B项正确;墨家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材料的思想特点不符合,故C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用严刑酷法来统治人民,与材料中强调道德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8.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 )
A.道家、法家 B.法家、儒家
C.儒家、道家 D.墨家、道家
【解析】 儒家强调“仁”和“礼”,注重为政以德,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道德准则。道家主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从而为中国的哲学奠定基础。故选C项。
【答案】 C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太史公仕于……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材料二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1)材料一中“天下”处于什么历史时期?
(2)“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是对这个时代历史现象的一种总结,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3)结合材料二,简述当时的法家学说比儒家思想更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青睐的原因。
【解析】 第(1)问从“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入手分析,可以判断题干中的“天下”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第(2)问应首先理解“务为治者也”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主张虽不同,但都是反映时代需求、为社会变革制造舆论的。第(3)问应从当时的社会需要考虑,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时期,法家思想推动了政治变革,比儒家思想更符合时代要求。
【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
(2)诸子百家的具体思想观点不尽相同,但其学说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即为社会变革服务,“务为治者也”。(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
(3)儒家重视“仁”“礼”,而法家强调“法治”,君主集权,更符合当时统治者富国强兵、争雄称霸的需求。
10.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学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也。……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
材料二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材料三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荀子》
(1)材料一反映了商代到春秋时期人们对天人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关于人际关系的两个核心概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子、荀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他们的思想有何一致性?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上述思想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贡献。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尊神”“先鬼而后礼”等信息说明商代尊崇鬼神,重鬼神而轻视礼仪;根据材料中“敬鬼神而远之”等信息说明否定鬼神作用而专注人事;“原因”可以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分析。第(2)问,结合对材料的理解,主要强调“仁”和“礼”,结合两者的内涵分析两者的关系。第(3)问,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恶”,其“一致性”体现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儒家思想及中华文化的影响角度概括孔子、孟子和荀子的“贡献”。
【答案】 (1)变化:由商代尊崇鬼神到春秋时期专注人事。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经济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争霸局面出现,人们更多关注社会现实。
(2)概念:仁和礼。关系:“仁”是内在精神,“礼”是外在表现;“仁”是追求的目标,“礼”是实现目标的途径。
(3)不同看法: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荀子主张性恶论。一致性: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4)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本学说;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测试题,共6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5页。
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第7课 启蒙运动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第7课 启蒙运动复习练习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