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训练题
展开A.牛耕 B.蒸汽机 C.内燃机 D.互联网
【解析】 蒸汽机发明以后,工业革命完成,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这样人类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过渡。
【答案】 B
2.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机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这表明( )
A.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B.蒸汽机的发明是工匠们长期积累丰富生产经验的结果
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能提供更方便可靠的动力
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
【解析】 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B、C两项与所给的材料关系不大,排除。D项与材料中所述因果关系正好相反。故选A项。
【答案】 A
3.今天人们常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来命名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和演进的历史阶段,这是因为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
A.改变了当时工人的经济地位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
D.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解析】 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未改变工人的经济地位,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只是其对社会生活影响的一个方面,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是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不能涵盖整体影响,故C项错误;结合上述结论,可以看出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均产生重要影响,故D项正确。
【答案】 D
4.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 )
A.电已进入生产领域和人们的生活当中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C.科学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仆人”,这说明电为人类提供了广泛的服务,成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答案】 A
5.1988年,《时代》杂志预测: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我们:“吻别你的mall: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这说明互联网( )
A.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
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解析】 互联网知识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不是颠覆,故A项错误;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不符合材料反映的信息,故B项错误;“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的信息说明互联网购物方便快捷,改变了传统的购物方式,故C项正确;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C
6.当代美国法学家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一书中指出,应该对互联网及其对言论自由、观念市场和民主制度的影响投注更多关心。互联网可以有效保存上述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但也潜藏着破坏上述价值的能力。对上述认识错误的是( )
A.互联网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
B.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C.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
D.互联网下只能采用民主共和国
【解析】 人们以互联网为平台表达观点,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互联网的利弊同时存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因为互联网“潜藏着破坏上述价值的能力”,因此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互联网的使用与社会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能力提升]
7.恩格斯在评价某项技术的意义时曾指出:“这一发现使工业彻底摆脱几乎所有的地方条件限制,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里的“某项技术”应该指(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电力传输技术
【解析】 蒸汽机、内燃机不可能使工业摆脱所有地方条件限制。如果使遥远的水力利用成为可能,只能把水力变为电力传输过来,用电力为工业提供能源。因此,材料所指的发明应是D项。
【答案】 D
8.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 )
A.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
B.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
C.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
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
【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无法代替蒸汽火车和轮船,故A项错误;“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说明它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现代信息技术与“出行方式”无关,故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当时互联网尚未诞生,故D项错误。
【答案】 B
9.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科学家占38位。下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了时代发展。
瓦特 法拉第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了时代发展”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
(3)根据材料三,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解析】 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瓦特和法拉第的主要成就作答即可。第(2)问可根据材料及基础知识作答,根据题干“设立科研机构,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得出科技发展途径。政治因素结合必修1作答。第(3)问材料三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是指科技发展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即环境恶化和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的应对策略是: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答案】 (1)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当时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电磁感应为电的发明和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途径:内部研发(科学研究机构、科技革新);外部引进(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
因素:国家统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府重视。
(3)理解: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等问题。
应对: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材料二 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传播,并且在工业中加以利用。
——恩格斯《致爱·伯恩施坦》
材料三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期“把热变成机械运动”的发明家。
(3)材料三反映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实现了什么样的转换。
(4)根据材料中出现的“工业”“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等信息,归纳你对科技的认识。
【解析】 第(1)问材料一图中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与蒸汽动力的广泛使用有关。“工业革命初期……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随着蒸汽机车成为新的运输工具,运煤成本降低,也与煤炭产量有关。第(2)问考查工业革命的成就,根据问题中“把热变成机械运动”作答即可。第(3)问主要是要求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动力革命的转换角度理解。第(4)问设问开放,答案不唯一,但要言之有理,切忌离题。
【答案】 (1)变化: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2)瓦特、富尔顿、史蒂芬孙。(写出两人即可)
(3)从蒸汽时代转向电气时代。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23课 美术的辉煌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23课 美术的辉煌课时练习,共6页。
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7课 毛泽东思想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7课 毛泽东思想随堂练习题,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课后测评,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