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教案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7097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教案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7097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教案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7097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质教案
展开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知识结构: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工业革命 |
开始时间 |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70年代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时代特征 |
|
|
|
背景 |
|
|
|
主要发明 |
|
|
|
主要特点 |
|
|
|
意义 |
|
|
|
社会影响 |
|
二.知识整合:
1.结合必修二,比较中外近代科技成就:
时间 | 人物 | 发明项目 | 国别 | 最早出现于中国 |
1733年 | 凯伊 |
| 英国 | —— |
18世纪60年代 | 哈格里夫斯 |
| 英国 |
|
1769年 | 阿克莱特 | 水力纺纱机 | 英国 |
|
1779年 | 克隆普顿 | 骡机 | 英国 |
|
1785年 | 卡特莱特 | 水力织布机 | 英国 |
|
1807年 | 富尔顿 |
| 美国 |
|
1814年 | 史蒂芬孙 |
| 英国 | 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最早的蒸汽机车是 |
19世纪 | 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 |
|
|
|
1859年 | 达尔文 | 《 》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 | 英国 |
|
18世纪60年代 | 瓦特 | 制成“ ”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 | 英国 |
|
1831年 | 法拉第 |
| 英国 |
|
1866年 | 西门子 |
| 德意志 |
|
| 格拉姆 |
| 比利时 |
|
1876年 | 贝尔 |
| 美国 | 第一部电话开通于 |
1885年 | 戴姆勒、本茨 |
| 德国 |
|
1903年 | 莱特兄弟 |
| 美国 | 第一架飞机是 年 制成。 |
| 爱迪生 |
| 美国 |
|
18世纪 | 富兰克林 |
| 美国 |
|
19世纪 | 伏特 |
| 意大利 |
|
1837年 | 莫尔斯 | 有线电报 |
| 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建于 。 |
2.中西科学在特征和本质上的差异
① 。
② 。
③ 。
3.与西方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原因何;
| 中国 | 西方 |
经济上 |
|
|
政治上 |
|
|
外交上 |
|
|
思想上 |
|
|
4.“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重要区别
时期 | 动力(能源) | 信息传播方式 |
工业革命前 |
|
|
蒸汽时代 |
|
|
电气时代 |
|
|
信息时代 |
|
|
三.同步练习:
1.瓦特能够成功改良“万能蒸汽机”的条件和原因是( )
①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工业发展的动力 ②早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③有关蒸汽机的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④瓦特锲而不舍的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是 ( )
A.它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B.它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C.它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D.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结束
3.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关于“万能蒸汽机”的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使人类使用的动力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B.促进了汽油、柴油等燃料的应用
C.促使铁路时代的到来 D.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
5.19世纪70年代以后,导致动力工业发生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力的发现及应用 B.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C.内燃机和汽车的创制 D.电力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6.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满足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是通过( )
A.发电机 B.电动机 C.发电厂 D.输电线
7.蒸汽机的改良和发电机的发明都是( )
A.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B.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结果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
8.互联网时代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
①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③为人们提供了远程教育
④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交方式
⑤出现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吸毒犯罪
⑥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9.下列对互联网的叙述属于矛盾分析法的有( )
①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②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④互联网和其他事物一样在统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哪三项伟大的成就?它们对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思想认识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师用)
一.知识结构: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工业革命 |
开始时间 |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70年代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时代特征 | “蒸汽时代” | “电气时代” | “信息时代” |
背景 | ①早期蒸汽机排除矿井积水; ②工业革命开始后,纺织业的需要; | ①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 ②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研究; ③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 ①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冷战”时期,美国争霸需要; |
主要发明 | ①18世纪6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1785年,“万能蒸汽机”投入使用并得到推广 | ①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②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③爱迪生发明电灯; | ①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②互联网的产生; |
主要特点 | ①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 ②从一国到多国; | ①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②多国同时进行; | ①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科技转化为和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②各学科互相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 |
意义 |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②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电进入人们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①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③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交往方式; ④标志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
社会影响 | ①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 ②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③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④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 ⑤带来了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 |
二.知识整合:
1.结合必修二,比较中外近代科技成就:
时间 | 人物 | 发明项目 | 国别 | 最早出现于中国 |
1733年 | 凯伊 | 飞梭 | 英国 | —— |
18世纪60年代 | 哈格里夫斯 | “珍妮机” | 英国 |
|
1769年 | 阿克莱特 | 水力纺纱机 | 英国 |
|
1779年 | 克隆普顿 | 骡机 | 英国 |
|
1785年 | 卡特莱特 | 水力织布机 | 英国 |
|
1807年 | 富尔顿 | 蒸汽机驱动轮船 | 美国 |
|
1814年 | 史蒂芬孙 | 蒸汽机车 | 英国 | 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最早的蒸汽机车是“0号”机车 |
19世纪 | 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 | ①细胞学说②生物进化论③能量守恒定律 |
|
|
1859年 | 达尔文 | 《物种起源》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 | 英国 |
|
18世纪60年代 | 瓦特 | 制成“万能蒸汽机”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 | 英国 |
|
1831年 | 法拉第 | 电磁感应。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 英国 |
|
1866年 | 西门子 | 发电机 | 德意志 |
|
| 格拉姆 | 电动机 | 比利时 |
|
1876年 | 贝尔 | 电话 | 美国 | 第一部电话开通于南京 |
1885年 | 戴姆勒、本茨 | 三轮汽车 | 德国 |
|
1903年 | 莱特兄弟 | 飞机 | 美国 | 第一架飞机是1909年冯如制成。 |
| 爱迪生 | 1000多项(耐用白炽灯) | 美国 |
|
18世纪 | 富兰克林 | 避雷针 | 美国 |
|
19世纪 | 伏特 | 电池 | 意大利 |
|
1837年 | 莫尔斯 | 有线电报 |
| 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建于台湾。 |
2.中西科学在特征和本质上的差异
①中国科技主要是应用科学。科学研究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②西方科技主要是理论研究。大多数科学家研究的方法是采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以及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
③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在本质差异上的具体表现。
3.与西方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原因何;
| 中国 | 西方 |
经济上 | 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分散、封闭的特性,使科技发展缺少应有的动力 |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 |
政治上 | 封建制度开始衰落,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包括科技 |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许多国家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
外交上 |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包括科技的交流。这个时期, 来华传教士带来了一些西方科技(如利玛窦),但没有促使中国科技完成质的突破。 | 殖民扩张,开拓市场。市场的扩大,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
思想上 |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行,知识分子思想受到禁锢,迷恋于“之乎者也”间,陶醉于故纸考据中 |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带来“人”的解放。面向现实,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
4.“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重要区别
时期 | 动力(能源) | 信息传播方式 |
工业革命前 | 人力、畜力等 | 马车 |
蒸汽时代 | 蒸汽机 | 蒸汽机车、轮船 |
电气时代 | 电力、石油 | 电话、留声机、飞机、汽车 |
信息时代 | 原子能(核能) | 互联网 |
三.同步练习:
1.瓦特能够成功改良“万能蒸汽机”的条件和原因是
①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工业发展的动力 ②早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③有关蒸汽机的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④瓦特锲而不舍的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是 ( )
A.它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B.它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C.它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D.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结束
3.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关于“万能蒸汽机”的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使人类使用的动力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B.促进了汽油、柴油等燃料的应用
C.促使铁路时代的到来 D.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
5.19世纪70年代以后,导致动力工业发生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力的发现及应用 B.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C.内燃机和汽车的创制 D.电力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6.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满足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是通过
A.发电机 B.电动机 C.发电厂 D.输电线
7.蒸汽机的改良和发电机的发明都是( )
A.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B.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结果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
8.互联网时代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
①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③为人们提供了远程教育
④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交方式
⑤出现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吸毒犯罪
⑥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9.下列对互联网的叙述属于矛盾分析法的有( )
①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②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④互联网和其他事物一样在统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哪三项伟大的成就?它们对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思想认识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三大成就: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影响:
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使制造发电机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物种的发展变化,是对生物学的一次重大发展,使人的认识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传统物理学的观念,确定了现代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使人的认识深人到微观高速运动领域,其质能关系式奠定了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重点难点,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解析,教学策略,高考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3 文化史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蒸汽时代”的到来,电气时代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