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练习题
展开www.gkstk.com
一、选择题
1.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 )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答案】D
【解析】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影响
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均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 B.汽车
C.电报 D.火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均柁,动如绕指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于19世纪中期传入中国,与题干中的诗所述特点相符,正确选项是D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火车
3.在中国各种传统礼教规范中,“男女授受不亲”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而在清末流行的诗词中却有这样的描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说明自古以来的“男女之大防”在近代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而与材料有关的突破口是( )
A.交通工具 B.社交场合
C.男女合校 D.男女合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乘坐近代交通工具出行的情景,这种现象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故A选项正确。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影响
4.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中写道:“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
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B.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答案】A
【解析】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影响
5. 竹枝词中近代上海的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C.近代通讯技术传入中国 D.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鸿”指鸿雁,在中国古代鸿雁代指书信,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在近代上海由于近代化的发展,上海的通讯发生了变化,旧式的通讯方式被新的方式所代替,所以答案选择C项。其他三项都是无关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通讯
6. 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 )
A.电报 B.火车
C.电影 D.电灯
【答案】A
【解析】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电报
7. 表中史实反映出
A.中国对西方发明接受进程缓慢 B.相关发明仅在上海成都使用
C.中国吸收西方发明的重要成果 D.内地大量采用西方发明成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电话、电灯属于西方发明的重要成果,中国吸收了这些西方发明的重要成果,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对西方发明接受进程缓慢,故A选项错误。相关发明仅在上海成都使用,过于绝对,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内地大量采用西方发明成果,故D选项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影响
8、1938—1941年,四川新筑公路3944公里,通车里程由战前的4637公里、只有65个县通车的落后状况,发展到战后的8581公里、111个县市通车(占当时170个县市的65%以上)这反映出
A.民生主义得到全面贯彻 B.抗战大后方的作用突显
C.交通服务于民族战争 D.国民政府积极准备抗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1938—194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四川新筑公路的发展服务于民族战争,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的思想,故A选项错误。抗战大后方的作用,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B错误。国民政府积极准备抗战,也没有突出交通的作用,故D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影响
9、1882年10月,顺天乡试在北京发榜,《申报》驻京记者将江、断、皖三省上榜者名单当日送到天津,转电上海,次日见报,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24小时。材料反映了
A.科举仍是重要的选官途径 B.《申报》为政府需要服务
C. 近代电报快速传讯的功能 D.《申报》突出的教化功能
【答案】C
【解析】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电报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 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两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陆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他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
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材料二 由清政府投资,于1907年2月建立的上海电话局,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主办的电话局。上海电话局是以始于1902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组建的,它的开设,打破了自1882年2月上海出现外商电话公司以后,上海电话通讯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
——摘自上海档案信息网
材料三 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来。一方面,中国的许多权利横被侵蚀。又一方面,西洋的新文明不断地输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驿传通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通讯手段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使用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驿站及从事驿务的人员多,耗费人力、物力较大。邮驿的种类较多。邮驿制度比较完善,组织和邮递速度达到很高的水平。
(2)原因:①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冲击;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③政府(清政府或民国政府均可)推动;④中国人民聪明才智。(任答三点即可)
(3)驱动力的变化,由畜力逐渐转化为机械力;交通工具逐渐商业化,并且没有阶级的限制。原因: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与使用;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解析】
第(3)问注意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归纳。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原因 特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8 罗斯福新政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8 罗斯福新政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