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 驿路梨花教案
展开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课题名称 | 《驿路梨花》 | |||||||||||||||
学科 | 语文 | 授课班级 | 七年级(6)班 | 授课时数 | 1 | |||||||||||
授课教师 | 马惠平 | 授课时间 | 2017年6月18日 | |||||||||||||
教材分析: | ||||||||||||||||
《驿路梨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阅读这些文章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驿路梨花》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学习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及作者的巧妙构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术,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本课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助人为乐精神。 | ||||||||||||||||
学情分析: | ||||||||||||||||
七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积累不多。依据单元目标,我重点让学生学习略读,侧重观其大意,粗知文章的大意。所以布置预习作业时,让学生注意这个故事写到了哪些人物,看看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用哪种顺序来组织材料。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作为教师,重要的是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同时,注意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 | ||||||||||||||||
教学设想: | ||||||||||||||||
这是一篇反映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感人故事,题材不新,但文章写得巧妙。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作者用插叙达到一波三折的精巧构思并拓展延伸.第二课时分析标题含义及描写梨花的语句,体会文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1.引入策略:通过观看图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2.引导探究策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领悟设悬念、造误会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 3.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理清两个误会、三个悬念。 4.延伸拓展策略: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由插叙法设置悬念延伸出其他方法。 | ||||||||||||||||
本节课教学目标: | ||||||||||||||||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课文中插叙的顺序和文章在立意、构思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项 目 | 内 容 | 教学方法 | ||||||||||||||
教学重点 | (1)学习课文中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记叙顺序. | 1、朗读法 2、引导法 3、合作讨论法 4、拓展延伸法
| ||||||||||||||
教学难点 | (2)如何巧妙运用设置悬念来谋篇布局。
| |||||||||||||||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 ||||||||||||||||
教学 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投影展示图片):一片盛开的梨花林 思考:图片里盛开的是什么花?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导入:梨花代表纯洁、美好。它的花语是:纯真!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梨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 教师投影展示,出示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学生带着期待,翻开课文。 | 通过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带着思考,阅读课文,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 ||||||||||||
看一看, 略读全文 | 思考:1.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如何? 明确: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2.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 明确:我”和老余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 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直接请一位同学回答。 | 通读全文,了解全貌,是阅读分析的基础。从整体到部分,是阅读的规律。这样安排,是为深入阅读作好准备。 | ||||||||||||
说一说, 复述课文内容
| 1.时间顺序: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 老师请一位同学按时间顺序来重新组织情节。在让同学比较哪种顺序好。 | 同桌比较哪种叙述顺序好,分析好在哪里. | 采用口头复述形式,一是为了调动学生阅读分析、发表见解的积极性;二是促使学生体会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构思. | ||||||||||||
自主,合作,探究 | ||||||||||||||||
读一读, 探究课文的曲折美 | 1.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的曲折美,体现在哪里?(二次误会,三个悬念) 明确: 第一次误会13-14段: 第二次误会30-32段: 第一个悬念: 生: 第7、8段。 第三次悬念: 生:29至32段 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 3.这两次误会的描写,给读者设置了强烈的悬念,也使文章一波三折。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学生讨论后发言) 2.请五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简单人物对话)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体会课文情节一波三折的曲折美 |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并做出回答 | 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分组讨论使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提炼概括的能力。 | ||||||||||||
品一品, 拓展延伸 |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大山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侍句。在我国古代,如果有人因为一篇好文章考取了状元,人们就说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这里的“文曲”大家明白吗?“曲”就是曲折、起伏、有悬念才吸引人,才是好的文章。那么如何设置悬念呢?有哪些方法呢?请同学们看小片段,归纳方法! 1直接提问法 2.特例与寻常对照法 3.矛盾对立法 4.抑扬法
| 出示小片段,指导学生,如何设置悬念。 | 学生阅读小片段,并归纳出设置悬念的方法。 |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 ||||||||||||
写一写, 作业布置 | 题目:《原来如此》
| 教师出示作文题目,提出要求。 | 结合自身体验,进行仿写练习,学会悬念法和误会法 。 |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创造条件给学生运用知识的机会,以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 ||||||||||||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 ||||||||||||||||
驿路梨花 彭荆风
| ||||||||||||||||
教学预测、反思 | ||||||||||||||||
预测:1.学生概括课文情节时,语言不够简练,归纳不到位。 2.如何设置悬念中,对片段内容分析不透彻。 反思: 好的方面:整节课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能力强 。 不好的方面:学生朗读时,老师点评不到位。 | ||||||||||||||||
语文第四单元15 驿路梨花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第四单元15 驿路梨花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业布置,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课文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