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领会文中运用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人生苦乐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文中阐述的人生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
提问:在生活中你认为最快乐的是什么?最痛苦的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新课:作为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他认为人生最苦与最乐又是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
二、简介作者,明确要点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曾和康有为发起“公交车上书”,提倡“维新运动”。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其文风:流畅、犀利、凝练。
三、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一)师生合作朗读课文。朗读时适时引导学生标注课文关键字词,并做适当积累。
1.关键字读音: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2.重点词语的解释: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二)解析课题,感知大意。
1.大家已经朗读了课文,我们来看看发现课文标题有何特点?这个标题好在哪里?
讨论:是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之间意思相反。
讨论:很好,引人注目。能够引起读者对内容的思考,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如果把课文标题改成“苦与乐”可以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明确:改后的题目太宽泛了。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苦与乐的典型情况,也就是“最苦”与“最乐”的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3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合作探究,理解论点
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3.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4.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理解要点: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担负未尽的责任。最大的快乐是尽了应尽的责任。
第2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3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们没有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两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4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谈“最苦”。
(一)研读第1、2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二)精读第3自然段,体会举例论证: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字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二、研读第二部分,论“最乐”:
1.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体会道理论证的作用。
有关句子有: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三、讨论第三部分,体会责任与苦乐的关系: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5.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得出: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四、拓展延伸,体会课文语言特色:
1.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明确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有哪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明确: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明确: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明确: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第四步:积累。
①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②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五、总结内容,启发思考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语文第四单元16*最苦与最乐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第四单元16*最苦与最乐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16*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16*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共10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跳读理解作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