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16*最苦与最乐一等奖教案及反思
展开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注音: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恩惠( )卸却( )纵然( )监督( )循环( )如释重负( )
达观:如释重负:心安理得:无入而不自得: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仁人志士:苦海: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原是佛教用语,后来泛指很困苦的环境。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张潮在随笔写道:“人莫乐于闲。”
自由诵读文章,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3):谈苦第二部分(4):论乐第三部分(5、6):得出观点“人生当勇于尽责任”。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引用名言的作用: 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
1.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语文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严密的论证之美,精彩的语言之美,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第四单元16*最苦与最乐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第四单元16*最苦与最乐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16*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16*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