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6含解析
展开7.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司南之档(勺),投之于地,其柢(柄)指南”。司南中“构”所用材质为Fe2O3
B.“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未涉及化学变化
C.“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D.“含浆似注甘露钵,好与文园止消渴”说明柑橘糖浆有甜味,可以止渴
【答案】A
【解析】A项、Fe3O4俗称磁性氧化铁,具有磁性,则司南中“杓”所用材质为Fe3O4,故A错误;
B项、“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的意思是流水在冰层下发出低咽的声响,原来崎岖不平的沙路铺上厚厚的积雪也显得很平坦,文中所述未涉及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项、乙烯能作水果的催熟剂,故C正确;
D项、“含浆似注甘露钵,好与文因止消渴”说明柑橘糖浆含有葡萄糖,有甜味,可以起到“止消渴”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化学与生活,试题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考查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化学问题能力,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是解答关键。
8.福建泉州港区发生碳九泄露事件。碳九主要含三甲苯、异丙苯、正丙苯、乙基甲苯等有机物。下列关于碳九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九是多种芳香烃的混合物,可通过石油催化重整得到
B.进入碳九的泄露区应佩戴含活性炭的口罩,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C.碳九含上述四种分子的分子式均为C9H12,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D.碳九含有的有机物均易溶于水,会造成泄露处海域严重污染
【答案】D
【解析】
碳九主要含三甲苯、异丙苯、正丙苯、乙基甲苯等有机物,为混合物,由石油催化重整可得到,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防止有机物中毒,B正确;
C.三甲苯、异丙苯、正丙苯、乙基甲苯分子式相同,都为C9H12,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
D.烃类有机物不溶于水,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
9.利用待测样品和指定的试剂设计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D
【解析】
A.检验补铁剂硫酸亚铁片是否部分氧化,要取硫酸亚铁片的水溶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或亚铁氰化钾溶液),若变为红色(或产生蓝色沉淀),就证明含有Fe3+,该补铁剂被氧化,否则未被氧化,A错误;
B.能够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可能是HCl,也可能是NaCl、Na2CO3、Na2SO4等物质,因此不能证明洁厕剂的主要成分是盐酸,B错误;
C.检验是否患糖尿病,要取患者尿液,向其中加入NaOH至溶液呈碱性,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由硫酸铜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制备),加热煮沸,若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C错误;
D.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的方法是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发生反应:Cl2+2I-=2Cl-+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10.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l碳正离子(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9NA
B.25℃,pH=13的Ba(OH)2 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8g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D.1 ml雄黄(As4S4),结构如图:,含有2NA个S-S键
【答案】D
【解析】A.一个碳原子含有6个电子,三个氢原子有3个电子,一个碳正离子带一个正电荷,故一个碳正离子电子数为6+3−1=8,1ml碳正离子(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8NA,故A项错误;
B.题目中未指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氢氧根数目,故B项错误;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氧气为过氧根失电子得来的氧化产物,且为唯一氧化产物,过氧根中氧为负一价,生成8g氧气即0.5ml氧气共失去1ml电子,即反应中失电子数为1NA,转移电子数为1NA,故C项错误;
D.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S-S键,1ml雄黄含有2NA个S-S键,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D。
1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B.只有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
C.短周期元素形成简单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答案】A
【解析】A. 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最高正价=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则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主族序数,故A正确;B. 主族和零族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短周期为一、二、三周期,过渡元素由长周期元素组成,故B错误; C. 短周期元素形成简单离子后,最外层电子不一定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如H元素,故C错误;D.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本题的易错点为B,注意理解主族的概念。
12.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是强碱,常温下甲胺(CH3NH2·H2O)的电离常数为Kb,且pKb=-lgKb=3.38。常温下,在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0.1ml·L-1的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和甲胺溶液,分别滴加浓度为0.1ml·L-1的盐酸,溶液的导电率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1代表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
B.在b、c、e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点是e
C.b点溶液中存在c(H+)=c(OH-)+c(CH3NH2·H2O)
D.常温下,CH3NH3Cl水解常数的数量级为10-11
【答案】D
【解析】
A. 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是强碱,甲胺(CH3NH2·H2O)为弱碱,同浓度的两种溶液中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的导电率大,所以曲线2为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故A错误;
B. 体积为20mL、浓度为0.1ml·L-1的甲胺溶液,滴加浓度为0.1ml·L-1的盐酸,当滴加20mL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为强酸弱碱盐,促进水电离,此时水电离程度最大,即b、c、e三点中c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B错误;
C.b点溶液中溶质为CH3NH2·H2O和CH3NH3Cl混合物,比例关系不明确,故C错误;
D.Ka×Kh=Kw,CH3NH3Cl的水解常数为10-14/10-3.38=10-10.62,其数量级为10-11。
综合以上分析,该题答案为D。
【点睛】
(1)判断水的电离程度,考虑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对水电离的影响
(2)注意灵活应用Ka×Kh=Kw
13.下列描述的化学反应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的是( )
A.H2(g)+Br2(g)2HBr(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B.2NO2(g)N2O4(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CaCO3(s)CO2(g)+ CaO(s),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N2(g)+3H2(g)2NH3(g),反应体系中H2与N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3:1
【答案】D
【解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判断。
A、H2(g)+Br2(g)⇌2HBr(g)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说明溴单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达到了平衡,选项A不符合题意;
B、2NO2(g)⇌N2O4(g)是前后气体系数和变化的反应,当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达到了平衡,选项B不符合题意;
C、CaCO3(s)CO2(g)+CaO(s) 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密度等于气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质量变化,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变化,当气体密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是平衡状态,选项C不符合题意;
D、3H2(g)+N2(g)⇌2NH3(g) 反应体系中H2与N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3:1,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一定是平衡状态,选项D符合题意。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二、非选择题:共58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26.(15分)次磷酸钠(NaH2PO2)是有机合成的常用还原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将黄磷(P4)和过量烧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次磷酸钠和PH3,PH3是一种无色、有毒的可燃性气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a中加入黄磷、活性炭粉末,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关闭K1,打开磁力加热搅拌器,滴加烧碱溶液。
①活性炭粉末作为黄磷的分散剂,原理是______,b的作用______。
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结束后,打开K1,继续通入N2,目的是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
(3)c中生成 NaH2PO2和NaCl,相关物质溶解度(S)如下:
充分反应后,将c中混合液蒸发浓缩,有大量晶体析出,该晶体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含NaH2PO2的粗产品。
(4)产品纯度测定:
取产品m克配成250mL溶液,取25mL于锥形瓶中,酸化后加入25mL0.10ml/L碘水,于暗处充分反应后,以淀粉溶液做指示剂,用0.10 m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VmL,相关反应方程式为:H2PO2-+H2O+I2=H2PO3-+2H++2I-,2S2O32-+I2=S4O62-+2I-。产品纯度表达式为________。
【答案】(1)①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加快反应速率(1分) 安全瓶(1分) ②P4+3NaOH+3H2O3NaH2PO4+PH3↑ (2分)
(2) 排出装置中的未反应的PH3,使PH3被c装置吸收 (2分)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2分)
(3) NaCl (1分) 趁热过滤(2分) 冷却结晶(2分)
(4) (2分)
【解析】
(1)①活性炭粉末作为黄磷的分散剂,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加快反应速率,b装置在实验流程中起到了安全瓶的作用,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加快反应速率;安全瓶;
②a中氢氧化钠与黄磷(P4)反应生成磷化氢和次磷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3NaOH+3H2O3NaH2PO4+PH3↑,
故答案为P4+3NaOH+3H2O3NaH2PO4+PH3↑;
(2)反应结束后,打开K1,继续通入N2,是为了排出装置中的未反应的PH3,促进PH3被c装置吸收,d装置最后进行尾气处理,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故答案为排出装置中的未反应的PH3,使PH3被c装置吸收;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c中混合液蒸发浓缩,有大量晶体析出,析出的晶体为NaCl,由于NaH2PO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所以应该进行趁热过滤分离出NaCl后,再进行冷却结晶得到NaH2PO2,
故答案为 NaCl;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4)产品纯度测定:
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n(H2PO2-)=n(I2)=[0.10ml/L×0.025L-n(S2O32-)]×10=[0.025-0.0005V]ml,产品纯度为:,
故答案为。
27.(14分)我国重晶石(含BaSO490%以上)资源丰富,其中贵州省重晶石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我省某工厂以重晶石为原料,生产“电子陶瓷工业支柱”——钛酸钡(BaTiO3)的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可知:
①常温下: Ksp(BaSO4)=1.0×10-10,Ksp(BaCO3)=2.5×10-9
②TiC1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遇水容易发生水解:TiCl4+2H2O=TiO2+4HCl。
③草酸氧钛钡的化学式为:BaTiO(C2O4)2·4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重晶石(假设杂质不与Na2CO3溶液作用),待达到平衡后,移走上层清液,重复多次操作,将BaSO4转化为易溶于酸的BaCO3,该过程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填写计算结果)。若不考虑CO32- 的水解,则至少需要使用_____ml/L 的Na2CO3溶液浸泡重晶石才能实现该转化过程。
(2)酸浸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TiCl4溶液时通常将TiCl4固体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循环使用的物质X 是_________(填化学式),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草酸氧钛钡晶体是否洗涤干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煅烧草酸氧钛钡晶体得到BaTiO3的同时,高温下生成的气体产物有CO、_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1) BaSO4(s)+CO32-(aq)=BaCO3(s)+SO42-(aq) (2分) 0.04 (或1/25 ) (2分) 2.5×10-4 (2分)
(2)BaCO3+2H+= Ba2++CO2↑+H2O(2分)
(3)抑制TiCl4的水解(2分)
(4)HCl (1分)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滴入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晶体已经洗涤干净 (1分)
(5)CO2(1分) H2O(g)(1分)
【解析】(1)用饱和Na2CO3溶液将BaSO4转化为易溶于酸的BaCO3离子方程式为:BaSO4(s)+CO32-(aq)=BaCO3(s)+SO42-(aq),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结合方程式可知K=c(SO42-)c(CO32-)=Ksp(BaSO4)c(Ba2+)Ksp(BaCO3)c(Ba2+)=0.04,饱和硫酸钡溶液中,SO42-浓度是1×10-5ml/L,所以此时CO32-浓度是1×10-5ml/L÷0.04=2.5×10-4ml/L;(2)酸浸时,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二氧化碳,离子反应为BaCO3+2H+=Ba2++CO2↑+H2O;(3)TiC1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遇水容易发生水解可知,在配制为抑止其水解,需将TiCl4固体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4)向混合液中加入TiC14溶液和H2C2O4溶液反应得到草酸氧钛钡和HCl,故可循环使用的物质X 是HCl;草酸氧钛钡晶体表面附着氯离子,验证草酸氧钛钡晶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滴入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晶体已经洗涤干净;(5)BaTiO(C2O4)2•4H2O煅烧,发生分解反应,由元素守恒可知,生成高温下的气体产物有CO、CO2、H2O(g)。
点睛:工艺流程题,就是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阶段即生产流程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设问,形成与化工生产紧密联系的化工工艺试题。制备类工艺流程题一般由多步连续的操作组成,每一步操作都有其具体的目标、任务。审题的重点要放在与题设有关操作的目标、任务上,分析时要从成本角度(原料是否廉价易得)、环保角度(是否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现实角度等方面考虑;解答时要看框内,看框外,里外结合;边分析,边思考,易处着手;先局部,后全盘,逐步深入。而且还要看清问题,不能答非所问。要求用理论回答的试题应采用“四段论法”:本题改变了什么条件(或是什么条件)→根据什么理论→所以有什么变化→结论。
28.(14分)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是环保和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请根据要求回到下列问题:
(1)研究表明,利用太阳能可以将分解制收炭黑,其原理如图1所示,制取炭黑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已知:①
②
则过程2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当反应容器中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的转化率增大
C.增大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平衡时CO、 的体积分数一定相等
(3)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nml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转化率与温度、投料比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若,则B点的K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
②若在500K时,按投料,在恒压下进行,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的转化率______ 填“”“”或“”;
(4)某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能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换成碳氢化合物燃料。如图3是通过
和作用制备的原理示意图。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
【答案】(1) (2分) (2分)
(2) AB (2分)
(3)① (2分) (2分) ② (2分)
(4) (2分)
【解析】
二氧化碳催化剂作用生成氧气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①,②,所求反应为:,反应可由得-(①+②)到,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的焓变,故答案为:;;
恒容条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随反应进行不确定,即容器内压强不断变化,当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反应吸热,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加快反应速率, 的转化率提高,故B正确;
C.增大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不改变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只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反应是在定温下进行的,故C错误;
D.若起始只加入CO2和CH4,CO和的变化量始终相等,平衡时CO、H2的体积分数一定相等,若起始时还加入了CO或H2,平衡时CO、H2的体积分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①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投料比时,即,在B点的平衡转化率为,所以各组分的平衡浓度为,,c(CH3OH)==0.75ml/L,,所以化学平衡常数为K===5.3L2/ml2,
②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随着反应进行,体系压强降低,在 500K 时,按 投料,在恒压下进行,达到平衡状态压强较大,因此在恒压装置中进行反应相当于对原平衡加压,则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的转化率增大,所以此时 的转化率,故答案为:;
根据原理图分析,电极b为电子流入的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应为转化为的反应,则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故答案为:。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1)丙酮()分子中2号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
(2)写出镍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
(3)H2O分子的键角比NH3分子的键角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N、P、As属于同族元素,它们的简单氢化物沸点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铜与氯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黑点代表铜原子)。
①将晶胞内的4个黑点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__;
②晶体中与一个氯原子距离最近的氯原子有___________个;
③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中铜原子和氯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__pm(列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1)sp2杂化 (1分)
(2)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2分)
(3)NH3中存在1对孤电子对,H2O中存在2对孤电子对,孤对子对数越多,和其他电子发生排斥作用越大,键角越小(2分)
(4)NH3>AsH3> PH3 (2分) NH3分子间有氢键,沸点最高,AsH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PH3大 (2分)
(5)①正四面体型 (2分) ② 12 (2分) ③(31/2/4) ×[4×99.5/ (NA×ρ)]1/3×1010 (2分)
【解析】
(1)丙酮中羰基碳原子与两个甲基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相连,丙酮()分子中2号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故答案为sp2杂化。
(2)镍元素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
(3)NH3、H2O分子中心原子都是sp3杂化, NH3中存在1对孤电子对,H2O中存在2对孤电子对,孤对子对数越多,和其他电子发生排斥作用越大,键角越小,故答案为NH3中存在1对孤电子对,H2O中存在2对孤电子对,孤对子对数越多,和其他电子发生排斥作用越大,键角越小。
(4)NH3分子间有氢键,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大,所以沸点最高;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As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P,所以沸点:NH3>AsH3> PH3,故答案为NH3>AsH3> PH3;NH3分子间有氢键,沸点最高,AsH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PH3大。
(5)①由该晶胞可以看出,与金刚石晶胞相似,所以晶胞内的四个黑点相互连接,可以组
成一个正四面体形,故答案为正四面体型。
②晶胞不应作为孤立体系而存在,周围有无数晶胞重叠,从底心的Cl看出,周围最近的Cl原子有8个(4个顶点和邻近的4个面心),下面一个晶胞有4个(邻近的4个面心),因此在它周围最近的Cl有12个,故答案为12。
③设晶胞边长为acm,则一个晶胞的体积为a3cm3,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Cu,含有4个Cl,则1个晶胞的质量为m=(4×64+4×35.5/NA)g=(4×99.5/NA)g,因为密度为ρg.cm-3,所以晶胞边长a=[4×99.5/ (NA×ρ)]1/3cm;CuCl的晶胞与金刚石晶胞相似,所以该晶体中铜原子和氯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体对角线的四分之一,即:(31/2/4) ×(4×99.5/ NA×ρ)1/3cm=(31/2/4) ×[4×99.5/ (NA×ρ)]1/3×1010pm。故答案为(31/2/4) ×[4×99.5/ (NA×ρ)]1/3×1010pm。
【点睛】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比较熔沸点大小时,先看有没有氢键, 没有氢键,再看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都是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有一种新型药物,具有血管扩张活性的选择性β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用于合成该药物的中间体G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乙酸酐的结构简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物质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反应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④、⑤变化过程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 苯环上只有两种取代基。
Ⅱ. 分子中只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Ⅲ. 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6)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补充完成以和乙酸酐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部分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请完成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羧基 醚键 (2分)
(2) (2分)
(3) 加成(或还原)反应(2分) 消去反应(2分)
(4) (2分)
(5) (2分)
(6) (3分)
【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结合流程可得,有机物A.在浓硫酸作用下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在AlCl3条件下生成C.;在乙酸钠作用下与乙二酸二乙酯生成D.;与H2加成生成E.;发生消去反应生成F.,与H2加成生成G.。
(1)根据G的结构简式可得,G的含氧官能团是羧基和醚键。
(2)有机物A.在浓硫酸作用下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反应A→B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与H2加成生成E.;发生消去反应生成F.,④、⑤变化过程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加成反应(还原反应)、消去反应。
(4)有机物F的结构简式为:。
(5)C为,C的同分异构体:由条件Ⅲ. 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则必有羧基;由Ⅰ. 苯环上只有两种取代基、Ⅱ. 分子中只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则必为2个对位取代基(-COOH和-CH2X或-CH2COOH和-X),故结构简式为:和。
(6)由已知,转化为后,须引入碳碳双键,所以先把羰基还原为羟基,再消去,流程如下:。实验目的
待测样品
试剂
A
检验补铁剂硫酸亚铁片是否部分氧化
硫酸亚铁片的水溶液
铁氰化钾溶液
B
检验洁厕剂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洁厕剂
硝酸银溶液
C
检验是否患糖尿病
患者尿液
硫酸铜溶液、纯碱溶液
D
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
海带灰浸出液
氯水淀粉溶液
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2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8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8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1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1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