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是我县部分乡镇的传统工艺,在制作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碧洲竹编B.大汾折扇C.黄坑纸伞D.枚江酿酒
2.遂川狗牯脑茶名扬海外,据江西产品质量检测院报告显示,该茶含硒和锌比同类茶产品高出许多。其中“锌、硒”指的是
A.分子B.原子C.元素D.离子
3.分离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样B.溶解
C.过滤D.蒸发
4.绿满中原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C.露天焚烧秸秆D.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
5.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4B.+3C.+4D.-3
6.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
C.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
D.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
7.疫情期间经常使用消毒剂来杀菌、消毒。下列几种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括号内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双氧水消毒液(H2O2)B.“84”消毒液(NaClO)
C.酒精消毒液(C2H5OH)D.过氧乙酸消毒液(C2H4O3)
8.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加油站、面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9.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金属的熔点:
B.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C.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
D.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0.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丙和丁
二、选择填充题
11.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有色溶液的是(_____)
A.碘 B.硫酸铜 C.氯化钠 D._______
12.世卫组织(WHO)发表声明称,地塞米松(C22H29FO5)可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地塞米松属于氧化物 B.地塞米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地塞米松由四种元素组成 D.地塞米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13.瑞瑞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CO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正确的是(_____)
A.俗称:干冰 B.用途:冶炼金属 C.物理性质:能溶于水 D.化学性质_____
1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C.待测值为 5 D.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_______
15.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_____)
三、科普阅读题
16.请你阅读下列材料,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如何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
(1)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2)氢气和氧气完全燃烧后产物的化学式 _______。
(3)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
(4)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四、简答题
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你根据题目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若柴草堆起火可用水将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
(2)国家力争在2022年底全面实现“无烟学校”的目标,吸烟除了影响自身健康外,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吸烟”,其原因是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
(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测量体温是防控的重要环节。家庭常备体温计中的液态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医疗上大量使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酒精(C2H5OH)溶液作消毒剂,该酒精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重铬酸钾在鞋业上可供鞣革之用,铬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一些不法分子将回收的胶鞋提炼出的工业明胶用作药用胶囊,危害人体健康。该物质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
五、填空题
1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表中有_______种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_______(用符号表示)。
(2)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共同合成了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9的超重元素,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你还可以获得它的信息有_______(写一条)。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纵列叫做一个族,上表中每一族元素的_______相同。
(4)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第三周期开头元素和靠近尾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和,它们的单质易发生如下图所示变化。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六、流程题
19.碘元素被称为“智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们常通过摄入海产品或食用加碘盐来补充碘元素,以保证人体健康。下面是利用海带提取碘单质(I2)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你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在蒸馏操作中,蒸馏烧瓶内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______。
(3)在上述过程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填“是”或“否”)
(4)上述生产流程的“加水浸泡”,它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
七、推断题
20.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C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2)D可用于制_______。
(3)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此反应可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_______。
(4)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八、实验题
21.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常见气体的有关知识,请你根据小亮同学设计了一组与气体有关的“吹气球”实验,结合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小亮在检查甲装置气密性良好时,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
(2)乙装置的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②若锥形瓶中装有硝酸铵固体,向a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变瘪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3)小亮想验证丙装置锥形瓶中的CO2,你认为a中的液体是____,则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
九、科学探究题
22.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空气的知识后,想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进行再探究。
(回顾历史)(1)1774年,拉瓦锡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等实验,该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
(2)如图1的微粒示意图可简单表示金属汞与氧气反应的过程,请在反应中方框内画出正确的图示____。
(提出问题)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实验中装置内部的情况是怎样的,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实验)查阅资料后,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将数显设备(电脑等)、三种传感器(压强、温度、O2浓度)、测量装置(反应容器为蒸馏水瓶)按图3所示进行连接。
(2)打开导管活塞,向烧杯内加入适量的水,双手紧贴蒸馏水瓶外壁,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打开瓶口橡皮塞,加水并调节使蒸馏水瓶和烧杯内液面相平,关闭活塞,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显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的红磷点燃,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4)燃烧结束后,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导管活塞,待瓶内液面不再上升后再向烧杯内加入一定量的水,使烧杯和瓶内的液面相平。在数显设备上得到的曲线图(纵坐标为O2浓度,横坐标为时间,压强和温度曲线仅表示该段时间内对应的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数据分析)
①压强曲线A点表示红磷开始在集气瓶中燃烧,主要判断依据是:_______。
②压强曲线CD段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
③压强曲线EF段略低于OA段是因为_______。
(实验结论)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______。
(反思拓展)甲同学认为应该将蒸馏水瓶液面上的容积划分为5等分并加以标记,乙同学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_______。
23.某校九年级同学在外研学活动饮用可乐时,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产生了兴趣,于是小雪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条件下,1体积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呢?
(进行实验)(1)将蒸馏水煮沸后,置于细口瓶中,立刻盖上瓶塞,冷却至室温,备用。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
(2)制取二氧化碳,以软塑料瓶为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后备用。
a 定性实验
(3)实验①:取两瓶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分别倒入250毫升水,立即盖紧瓶盖。将其中一瓶静置,一瓶充分振荡。观察到,静置的一瓶几乎没有,而振荡后的塑料瓶发生形变。
(得出结论 1):_______
b 定量实验
(4)实验②: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空气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1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
实验③:另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至体积不再减少为止。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_______。
(5)记录数据:
(得出结论2)由上表所列数据可知,在实验室条件下,空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为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_______体积的二氧化碳。
(反思质疑)为了能更加直接的观察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化学老师用数字实验测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的变化。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连接压强传感器和一只装有20mL备用的蒸馏水的注射器,刚开始时测量到容器内压强为106.07KPa,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压强开始缓慢减小,约10秒后振荡烧瓶,观察到压强明显减小,一段时间后压强几乎不变,最终烧瓶内压强为106.51KPa。压强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1)BC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
(2)D点压强大于B点,说明反应后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由此你的解释是_______。
十、计算题
24.晨晨同学暑假在海边捡贝壳,他想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5g贝壳,逐滴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
(1)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
(2)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3)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步骤)。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5
3
5
6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9
5
20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炒菜时闻到香味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D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_______
实验编号
抽取气体的体积
抽取蒸馏水的体积
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
②
10mL空气
10mL
20mL
③
10mL现制的二氧化碳
10mL
13mL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碧洲竹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大汾折扇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黄坑纸伞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枚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这里的“锌”和“硒”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锌、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
3.A
【详解】
A、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是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取用,选项A正确;
B、溶解固体药品应该在烧杯中进行,量筒不能作为溶解固体药品的容器,选项B不正确;
C、过滤时要“一贴、两低、三靠”,图中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选项C不正确;
D、蒸发操作要在蒸发皿中进行,在蒸发液体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4.B
【详解】
A、燃放烟花爆竹,烟花爆竹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烟尘,会污染空气,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分类便于垃圾处理,不会污染环境,故选项B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烟尘和二氧化碳,会污染空气,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酸会腐蚀下水管,而且会使水质酸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
C3N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4)×3+4x=0,x=-3;故选:D。
6.D
【详解】
A、氢气液化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这是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造成的,选项A不正确;
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氮气首先达到沸点,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氧,液氧中氧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选项B不正确;
C、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液氧变成气态氧时,应该吸收热量,不会放出热量,选项C不正确;
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所含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因此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就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选项D正确。故选D。
7.B
【详解】
A、双氧水消毒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94.1%;
B、“84”消毒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1.5%;
C、酒精消毒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4.8%;
D、过氧乙酸消毒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3.2%。
故选B。
8.B
【分析】
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
【详解】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物质吸入,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故A正确;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不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
C、森林发生火灾,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是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故C正确;
D、加油站、煤粉厂等含有可燃物,遇烟火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则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故D正确。故选B。
9.B
【详解】
A、金属的熔点由低到高应该为:汞,银,钨,错误。
B、地壳中元素含量有多到少排名:氧、硅、铝,正确,符合题意。
C、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应该为:N2、O2、CO2,错误。
D、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应该为:Cu、Zn、Al,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
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温度不同,其他的变量控制相同,可选用甲与丙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故选:C。
11.B 高锰酸钾等
【详解】
A、碘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误;
B、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故B正确;
C、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无色溶液,故C错误。
故选B。
D、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等。
12.C 33:10
【详解】
A、地塞米松(C22H29FO5)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地塞米松(C22H29FO5)中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29):19:(16×5)=264:29:19:80,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地塞米松(C22H29FO5)是由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D、地塞米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6×5)=33:10。
13.B 可燃性或还原性等
【详解】
A、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故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错误。
故选B。
D、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或还原性等。
14.C 8:7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增加了19g-3g=16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0g-6g=14g;由质量守恒定律,甲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6g+14g=30g,故待测的数值为35-30=5。
【详解】
A、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C、待测的数值为35-30=5,故正确。
故选C。
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6g:14g=8:7。
15.A 分子构成不同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炒菜时闻到香,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故选项解释错误;
C、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乒乓球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
D、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性质不同。
16. H2O
【详解】
(1)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核外有两个电子层,电子排布分别是2、6,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氢气和氧气完全燃烧后产物是水,化学式为H2O;
(3)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将+4书写在二氧化碳化学式中碳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可表示为:;
(4)甲烷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煮沸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Hg 混合物 K2CrO4
【详解】
(1)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既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又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用水把余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吸烟除了影响自身的健康外,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吸烟”;
(3)汞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家庭常备体温计中的液态物质是金属汞;医疗上常用的酒精是由酒精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4)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的4个铬原子、8个钾原子和16个氧原子转化到了X中,因为X的化学计量数是4,所以每个X中含有2个钾原子、1个铬原子、4个氧原子,即X是K2CrO4。
18.10 S2- 118 该元素核电荷数为118或该元素核外电子数为118或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7 最外层电子数 氯化钠是钠原子与氯原子通过电子的得失形成的
【详解】
(1)金属元素一般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不带“金”字旁,氦、氖、氩等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图中列出的18种元素中,有5种属于金属元素,有10种非金属元素,有3种稀有气体元素;硫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有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S2-;
(2)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质子数为118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18+179=279,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有:该元素核电荷数为118或该元素核外电子数为118或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7;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纵列叫做一个族,上表中每一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4)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得到电子,得到稳定结构,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氯化钠是钠原子与氯原子通过电子的得失形成的。
19.过滤 引流 防止液体的暴沸 是 使海带中的碘离子溶于水,便于从海带中获得碘离子
【详解】
(1)操作①是海带灰变为含碘离子的溶液,该过程为过滤,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烧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过滤;引流;
(2)蒸馏烧瓶内加入沸石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合液体加热时暴沸,故填:防止液体的暴沸;
(3)上述过程中碘离子的化合价为-1,碘单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价发生变化,故填:是;
(4)上述生产流程的“加水浸泡”,它的实验目的是使海带中的碘离子溶于水,便于从海带中获得碘离子,故填:使海带中的碘离子溶于水,便于从海带中获得碘离子。
20.FeSO4 作导线 弱 化合
【分析】
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A是金属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C,则C是硫酸亚铁,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则黑色固体B是四氧化三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红色固体D是铜单质,红棕色粉末E在CO作用下生成铁,E是三氧化二铁,代入检验,推理正确。
【详解】
由分析可知(1)C是硫酸亚铁溶液,溶质的化学式为FeSO4;
(2)D是铜,可用于制作导线;
(3)反应③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4)反应④是三氧化二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①是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
21.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先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 分液漏斗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装置内气压减小 澄清石灰水
【详解】
(1)甲装置中,向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水后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观察到气球大小不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由图可知需要在常温下反应,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②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装置内气体体积缩小,压强减小,导致气球变瘪;
(3)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加入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澄清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钙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A点对应的氧气浓度开始降低 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温度降低 烧杯内液面低于蒸馏水瓶中液面 红磷燃烧不能将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耗尽 氧气的体积含量可在数显设备上直接显示(或氧气的体积含量可根据压强变化数值计算)
【详解】
(1)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化学方程式为:;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方框内正确的图示为:;
[进行实验]
(2)打开导管活塞,向烧杯内加入适量的水,双手紧贴蒸馏水瓶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填: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数据分析]
①红磷开始在集气瓶中燃烧时,氧气开始消耗,A点对应的氧气浓度开始降低,故填:A点对应的氧气浓度开始降低;
②压强曲线CD段降低的原因是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温度降低,故填: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温度降低;
③红磷燃烧消耗完氧气后,装置冷却后,水会从烧杯进入集气瓶内,会导致烧杯内液面低于蒸馏水瓶中液面(烧杯和蒸馏水瓶中液面不相平) ,故填:杯内液面低于蒸馏水瓶中液面;
[实验结论]
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红磷燃烧不能将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耗尽,故填:红磷燃烧不能将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耗尽;
[反思拓展]
此装置连接着数据分析系统,实验结束后,氧气的体积含量可在数显设备上直接显示(或氧气的体积含量可根据压强变化数值计算) ,故填:氧气的体积含量可在数显设备上直接显示(或氧气的体积含量可根据压强变化数值计算)。
2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赶走蒸馏水中溶解的气体,减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振荡可以加快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让气体在水中充分溶解 0.7 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增大 1体积水只能溶解0.7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的水也占有一定的体积
【详解】
[进行实验]
(1)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气体,会对实验造成干扰,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赶走蒸馏水中溶解的气体,减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得出结论 1]
取两瓶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分别倒入250毫升水,立即盖紧瓶盖。将其中一瓶静置,一瓶充分振荡。观察到,静置的一瓶几乎没有发生形变,而振荡后的塑料瓶发生形变。得出结论:振荡,可以加快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二氧化碳被水溶解后,瓶内压强减小,塑料瓶会变瘪;
(4)实验③: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让气体被水充分溶解;
[得出结论2]
表中数据可知:10mL水中只能溶解(20mL-13mL)=7mL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为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7;
[反思质疑]
(1)实验中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增大,即BC段压强上升;
(2)因为1体积水只能溶解0.7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的水也占有一定的体积,因此反应后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
24.(1)8.8g;(2)80%;
(3)设恰好反应时,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y,
y=14.6g,
则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14.6%。
【详解】
(1)根据题意可知,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25g-5g=20g;设恰好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8.8g;
(2)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3)见答案。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5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填空题与说明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填充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