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9 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专练)-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微专题
展开通假字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B.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C.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古今异义
2.写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语境含义。
(1)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指货物或商品
(2)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一般指偷东西的人
(3)故曰:教学相长也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指“教书”或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4)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主旨
(5)教然后知困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困难
(6)女有归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归还,返回
(7)不独子其子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专指儿子
一词多义
3.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1)学:学学半 ( ) 学学半 ( )
(2)善:不知其善也 ( ) 陈康肃公善射 ( )
(3)反:然后能白反也 (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4)亲:故人不独亲其亲( ) 故人不独亲其亲 ( )
(5)子:不独子其子 ( ) 不独子其子 ( )
词类活用
4.文言文阅读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9杭州练考)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而置之其坐( )
(2)反归取之 ( )
2.(2020福州练考)文言文阅读。
【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仿佛若有光 B. 悉如外人
C. 阡陌交通 D. 落英缤纷
3.(2020杭州练考)文言文是我国古代艺术家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白话文逐渐被国人适用,有些同学对理解文言文上还是很头疼。岳老师在文言文学习方法分享了一个方法:
(一)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二)
先公①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②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③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先公:指欧阳修; ②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 ③闾里:街坊。
举一反三归纳词:小A同学找到了四组一词多义,要求你判断是否正确。其中哪一组不属于一词多义( )
A. 孤:先公四岁而孤 孤常读书
B. 以:太夫人以荻画地 以我酌油知之
C. 为:使学为诗 愿为市鞍马
D. 惟:惟读书是务 惟手熟尔
4.(2019天津练考)阅读《岳阳楼记》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和景明 景:风景
B. 宠辱偕忘 偕:一并
C. 沙鸥翔集 集:停息
D. 微斯人 微:没有
(2) 下面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B. 或异二者之为。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①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④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⑤乎其似巢也!”
(陆游《书巢记》)
【注】①[枕藉]交错地躺在一起。②[觌]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槁(gǎ),干枯。④[就]靠近。⑤[信]确实。
下列加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以调素琴 众口难调
B. 辄自笑曰 浅尝辄止
C. 无案牍之劳形 好逸恶劳
D. 或陈于前 推陈出新
2.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 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 凡三往,乃见。 ______
② 先主遂诣亮。 ______
③ 欲信大义于天下。 ______
④ 昔武王伐纣。 ______
3.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
【乙】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边际)。其上,为睥睨(城上的矮墙)梁之形(指山石堆积,形似城上望楼类建筑);其旁出堡坞(小城),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小竹子),益奇而坚,其疏数(密)偃(俯)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指少数民族聚居的荒远地区)。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小石城山记》)
下面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水尤清冽 (清凉)
B.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C. 是二者,余未信之 (肯定判断词)
D.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有人)
考点练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通假字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阅读文言文,不明了古字通假,只照字面意思理解,往往会解释不通或者解错句意。作为古代用字的现象,学习中必须掌握它在音、形、意方面独特的语法特点,从而为学习文言文更好地服务。
A.“被”同“披”,穿着。B.“式”同“轼“。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C.“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D.无通假字。故选D。
2.【答案】(1)财物 (2)害人 (3)教与学 (4)味美 (5)困惑 (6)女子出嫁 (7)子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在解释古今异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句意:对于财物,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货:古义指财物。
(2)句意: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贼:古义指害人。
(3)句意: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学:古义指教与学。
(4)句意: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古义指味美。
(5)句意: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困:古义指困惑。
(6)句意:女子有归宿。归:古义指女子出嫁。
(7)句意: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第二个“子”:古义指子女。
3. 【答案】
(1)同“教”,教导 学习
(2)好处 擅长
(3)反思 同“返”,返回
(4)名词作动词,以……为亲 指父母
(5)名词作动词,以……为子 指子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古文中一词多义的能力。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句意:教人是学的一半。学:同“教”,教导。
句意:教人是学的一半。学:学习。
(2)句意: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善:好处。
句意:陈尧咨擅长射箭。善:擅长。
(3)句意: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反:反思 。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反:同“返”,返回。
(4)句意:所以人们不单独以自己的父母为亲。第一个“亲”:名词作动词,以……为亲。
句意:所以人们不单独以自己的父母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
(5)句意:不单独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第一个“子”:名词作动词,以……为子。
句意:不单独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第二个“子”:指子女。
4.【答案】
(1)名词作动词,以……为亲。
(2)名词作动词,以……为子女。
(3)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如亲:名词作动词,以……为亲。
拓展练
1.【答案】(1)坐通“座”,座位 (2)反通“返”,返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能力。通假字一般都会在课文注释中标注出来,学生要注意记忆,准确判断。本题中的通假字为:(1)坐通“座”,座位;(2)反通“返”,返回。
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
A.“仿佛”,古义:好像,今义:隐隐约约,若有若无。B.“外人”,古义:桃花源以外的人;今义: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C.“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D.不是古今异义词。故选D。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古文中一词多义的能力。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A. 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古代帝王自称。
B. 以:介词,用;介词,凭借。
C. 为:动词,作、创作;为此(指代父从军)。
D. 惟:只,只是。
4.【答案】(1)A (2)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A项中的“景”的意思是“日光”,原题解释错误。BCD解释正确。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词语的辨析能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A项:没有词类活用词语。B项:没有词类活用词语。C项:“先、后”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后)。D项:没有词类活用词语。
模拟练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做题时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A画线词意思不同,“调素琴”应为“悠闲自得的弹琴”,“众口难调”应为“调和”。故不选A。
B画线词意思相同,“辄自笑曰”与“浅尝辄止”都是“就”的意思,表语气转折的助词。故选B。
C画线词意思不同,“无案牍之劳形”应为“劳累,疲劳”,“好逸恶劳”应为“劳动”。故不选C。
D画线词意思不同,“或陈于前”应为“陈列,表述,述说”,“推陈出新”应为“陈旧”。故不选D。
2.【答案】①总共;②拜访;③通“伸”,伸张;④讨伐,征讨。
【解析】本题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如要注意“信”是通假字,“伐”是多义词,在这里指讨伐。
译文:
蔡洪来到洛阳,洛阳当地的人对他说:“官署刚刚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属,在出身卑微中求英才,于山野隐士中征俊杰。你是吴楚之地的读书人,亡国之人,有什么特殊才华来参加征召呢?”蔡洪回答:“夜明珠不一定出产在孟津河里;满握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昆仑山中。大禹生在东夷,文王生在西羌。圣贤的诞生地,不必是一个固定的地方。从前武王讨伐纣王,把商朝愚顽的百姓迁到了洛阳,难道诸位就是那些百姓的后代吗?”
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C代词,这。故C错误。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练习考点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练习考点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师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考贵州贵阳卷】古代诗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考点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考点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共12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考点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备战2019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考点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备战2019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