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3 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专练)-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微专题
展开品味词句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
(1)“山青花欲燃”中“燃”字妙在何处?
赏析风格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下列对诗的语言风格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含蓄隽永 B、平淡质朴
C、粗犷豪放 D、缠绵哀怨
1.(2020北京练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望 岳
【唐】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所呈现的画面。
(2) 品析颔联中“钟”字和“割”字的妙处。
2.(2020湖北练考)阅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对该曲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望西都,意踌躇”中“西都”即长安,这句写了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B.“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
C.这首小令,格调豪迈高昂,气势雄浑磅礴,语言警策有力,描写生动,议论深刻,使写景、抒情和议论自然融为一体。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2)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怒”用得好吗?为什么?
3.(2019德州练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这种诗体,要求____联、颈联必须对仗。
(2)简析“遍”字和“稀”字的表达效果。
4.(2020宁夏练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①。
【注】1:①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注】2: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白居易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看见窗外积雪,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
(1) 下列对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已很大。
B.“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C.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
D.这首诗朴实自然,诗境优美,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1)赏析“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一夜”和“尽”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上秋夜
【宋】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①道潜(1043-1102),字参事,杭州于潜(今浙江临安)人。自幼出家。与苏轼。秦观友善。能写文章,尤其喜好作诗,为苏轼所称赏。②井梧:即井边梧桐。 ③断:停 。
(1)“雨暗苍江晚未晴”中的“暗”字用得十分巧妙,请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1)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剐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被不胜簪。
【乙】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袁,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描绘了春望所见,“破”字使人休目惊心,“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写出了长安城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的景象。
B、乙诗颔联集中表现了秋天的典型特征,“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禁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率之声,长江汹涌之状。
C、甲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乙诗通篇对偶。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昂扬振奋。
D、这两首律诗都是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为主,写出了国难家愁使诗人各尝艰难潦倒之苦,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菩萨蛮①
【宋】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熏香。
(1)同为李清照词作,两首词的风格有何不同?
考点练
1.【答案】“燃”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艳以及春的勃勃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鉴赏。“炼字”这种题型一般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炼字型答题基本模式:(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个“燃”字,妙在巧妙的以动词起到了形容词的效果。“燃”虽为动词,却写出了花的娇艳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顶的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风格的体会理解能力。古诗词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分为:(1)清新自然,晓畅易懂。(2)平实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不加修饰。(3)绚丽飘逸: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想象。(4)形象生动:既是诗又是画,有声有色。(5)含蓄隽永:意在言外,曲折倾诉。(6)粗犷豪迈:意境恢弘阔远,积极向上。(7)慷慨悲壮:多指边塞诗。(8)沉郁顿挫:内容博大精深,题材严肃,感情深沉。(9)语言凝练,自然流畅。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来体会诗词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理解诗歌内容,熟悉诗人的写作风格。
孟浩然这首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故B概括该诗语言风格最恰当。
拓展练
1.【答案】
(1)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眼眶似乎要裂开。
(2)“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秀丽的景色聚集于泰山,表达了诗人对泰山景色的赞美、喜爱之情。“割”字,是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形象。
【解析】《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诗歌炼字是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回答炼字题型答题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或描绘了……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增强了感染力,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画面的描述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形象、扣住画面发挥联想和想象,最后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描述画面时首先要明确诗歌的景物,即意象。然后分析景物(意象)的特点,然后用流畅的语言将之描述出来。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此题中把握“层云”“归鸟”“决眦”等要素,由此进行描述即可。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品析诗歌的语言时,往往选择动词、形容词、叠词等词语进行分析鉴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聚集”的意思,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分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答案】
(1)C
(2)好。“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态感,用拟人手法,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字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河咆哮发怒,如人生气,尽显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曲意的理解。ABD.正确; C.有误,本曲通过描绘潼关路上雄伟险要的形势和遗留的历史遗迹,感慨朝代更迭,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格调悲壮沉郁。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怒”字使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的汹涌澎湃,表现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3.【答案】
(1) 律诗 颔
(2)“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知识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有关知识,分清文体特点。本题比较容易,注意按照律诗知识回答即可。律诗由八句构成,每两句为一联,共分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律诗的颔联联尾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重点字词表达效果的能力。分析某个字的表达效果,一定要认真阅读这个字所在的诗句,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即可分析表达效果。阅读全诗,可以看出“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理解与赏析。ABC.正确;D.有误,这首诗朴实自然,诗境平易,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诗境优美”说法不妥。 故选:D。
模拟练
1.【答案】“一夜”是指征人无时不在望乡,此从时间上说;“尽”是“全、都”的意思,是指征人无人不在望乡,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有着不尽的乡愁。全句抒写了戍边将士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字的分析理解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就本题而言,“一夜”是指征人无时不在望乡,此从时间上说;“尽”是“全、都”的意思,是指征人无人不在望乡,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有着不尽的乡愁。全句抒写了戍边将士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2.【答案】“暗”字气象浑涵,用得精当,不但用浓墨绘出了天低云暗、秋水苍茫的江景,而且使浓重的雨意和渐渐来临的暗夜自然连成一气,写尽了白昼到傍晚的天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语句的能力。鉴赏语句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解答此题时,先确定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方法,然后根据方法分析效果,最后写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即可。“暗”字气象浑涵,用得精当,不但用浓墨绘出了天低云暗、秋水苍茫的江景,而且使浓重的雨意和渐渐来临的暗夜自然连成一气,写尽了白昼到傍晚的天色。
3.【答案】诗句大意是: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组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赏析能力。首先通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文内容。古诗中语言的作用有:1、为形象服务:写出了人物(或景象、或物象)的特点,使他(或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2、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怎样(有一定特点)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包括理想和追求)感情及精神境界。在具体的表述中,一定要结合诗(或词、或曲)的具体内容。古代诗文中,有一些特殊结构形式的词,如叠词、倒装等。诗歌中叠字能够增加诗歌的音律和修辞。在诗歌中,情和景常常融合在一起。而叠字恰恰有助于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叠字可以使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叠字不仅对诗歌的形式有作用,对诗歌的内容也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深化诗中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三、四句的大意是: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组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根据诗中意象,揣摩诗歌意境,感知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并仔细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歌的表达技巧,在此基础上,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结合整首诗歌来分析。ABD三项分析理解恰当;C项“昂扬振奋”分析理解有误,应改为“深沉抑郁”。故选C。
5.【答案】前者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豪迈奔放;后者婉约(含蓄委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风格的分析理解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 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鉴赏语言风格,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色分析品味。分析可知,同为李清照词作,两首词的风格不同,前者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豪迈奔放;后者婉约(含蓄委婉)。
考点15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考点专练)-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微专题: 这是一份考点15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考点专练)-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微专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4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详解)-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微专题: 这是一份考点14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详解)-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微专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赏析,完成下列题目,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4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专练)-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微专题: 这是一份考点14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专练)-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考点微专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