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中华民族取得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A.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
B.张青莲精准测量铟的相对原子质量
C.拉瓦锡打破了“燃素学说”这一错误思想
D.屠呦呦创制新型拉疟药青蒿素
2.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夯筑土屋B.结绳记事C.磨制石器D.烧制彩陶
3.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原子B.质子C.中子D.电子
4.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AgNO3B.P2O5C.H2SD.H2O
5.习总书记说:“垃圾分类回收是一种新时尚”。废旧报纸属于以下垃圾类别的是( )
A.有害垃圾B.可回收垃圾C.厨余垃圾D.其它垃圾
6.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它们都属于( )
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
7.下列事实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公园里花香四溢B.春天里柳絮飞扬
C.海面上浪花飞溅D.天空中乌云翻滚
8.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和排放
B.过滤操作能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C.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D.活性炭可吸附水中有臭味的物质
9.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信号实现全球覆盖。发射用的火箭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关于该燃料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热值高,推力大
B.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
C.绿色无污染
D.贮存、运输和加注都容易
10.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
C.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D.守恒观:24g镁和32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56g氧化镁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1.(2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 。
(2)一个硫原子得到二个电子,形成一种新粒子,该粒子的符号为 。
12.(3分)按要求填序号: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
①氦气 ②不锈钢 ③石墨
(1)可用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2)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3)可用于制造炊具的是 。
13.(5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三名科学家。
(1)甲图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乙图为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丙图为A、B、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②乙图中x的数值为 。
③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它与丙图中 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A”或“B”或“C”)。
(2)某锂电池充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反应条件略去):
2LiCO2+C6═2Li0.5CO2+LiC6
LiCO2中Li的化合价为+1价,则C的化合价为 。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4.(3分)根据工业制取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 。
(2)从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反应中B、C的分子个数比 。
15.(2分)补全实验报告。
16.(4分)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 (填字母)。
A.卧薪尝胆
B.釜底抽薪
C.火上浇油
D.煽风点火
(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灰”遇水成浆Ca(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3分)黄金、黄铜(铜锌合金),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都是金黄色固体。
(1)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时有明显划痕的是 。
(2)将黄铜片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8.(5分)如图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的常用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CO2时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该在 (填“a”或“b”)处。
(3)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O2,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于蜡烛的燃烧进行再探究。他们首先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方法为 ,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其次熄灭燃烧蜡烛采用以下方法:
(1)用嘴吹灭
(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熄灭?
(猜想假设)猜想①: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猜想②:呼出气体隔绝了氧气。
(实验验证)
(拓展延伸)同学们继续探究,发现生活中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而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请分析原因 。
(2)烧杯盖灭
(猜想假设)猜想③:氧气被消耗使蜡烛熄火;猜想④:产生二氧化碳浓度高使蜡烛熄灭。
(实验验证1)同学们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混合气体中,发现蜡烛正常燃烧,从而证明猜想 不成立。
(实验验证2)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实验小组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到熄火过程中的气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剩余氧气浓度14.11%,二氧化碳浓度3.019%。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不多,而氧气浓度明显下降。由此你对燃烧新的认识为 。
五、计算题(共6分)
20.(6分)氢气在氯气(Cl2)中燃烧生成氯化氯气体,计算燃烧100g氢气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
2020-2021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中华民族取得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A.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
B.张青莲精准测量铟的相对原子质量
C.拉瓦锡打破了“燃素学说”这一错误思想
D.屠呦呦创制新型拉疟药青蒿素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所属的国籍进行判断。
【解答】解:只有C项拉瓦锡是法国人。
故选:C。
2.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夯筑土屋B.结绳记事C.磨制石器D.烧制彩陶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夯筑土屋、结绳记事、磨制石器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夯筑土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结绳记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磨制石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烧制彩陶,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原子B.质子C.中子D.电子
【分析】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含有18个碳原子。
故选:A。
4.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AgNO3B.P2O5C.H2SD.H2O
【分析】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A、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是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故选项正确。
B、磷、氧分别带“石”字旁、“气”字头,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氢、硫分别带“气”字头、“石”字旁,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氢、氧均带“气”字头,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习总书记说:“垃圾分类回收是一种新时尚”。废旧报纸属于以下垃圾类别的是( )
A.有害垃圾B.可回收垃圾C.厨余垃圾D.其它垃圾
【分析】根据被回收的垃圾成分、性质和用途判断。
【解答】解:废旧报纸可以回收利用,既节约了资源又防止污染,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B。
6.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它们都属于( )
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解: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它们是由铁和其它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A。
7.下列事实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公园里花香四溢B.春天里柳絮飞扬
C.海面上浪花飞溅D.天空中乌云翻滚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公园里花香四溢,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正确。
B、春天里柳絮飞扬,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选项错误。
C、海面上浪花飞溅,浪花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选项错误。
D、天空中乌云翻滚,乌云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和排放
B.过滤操作能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C.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D.活性炭可吸附水中有臭味的物质
【分析】A.根据防治水污染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过滤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D.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A.生活污水不能随意排放,以防造成水体污染,应集中处理和排放,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操作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所有杂质,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信号实现全球覆盖。发射用的火箭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关于该燃料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热值高,推力大
B.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
C.绿色无污染
D.贮存、运输和加注都容易
【分析】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结合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气燃烧热值高,放热量多,推力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燃烧生成水,绿色无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的密度小、氢气的熔点(﹣259℃)和沸点(﹣252℃)很低,贮存、运输和加注都不容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
C.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D.守恒观:24g镁和32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56g氧化镁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根据氢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首先正确写出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积的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2MgO
48 32 80
在此反应中镁、氧气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48:32:80,则24g镁和能与16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0g氧化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1.(2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 2H 。
(2)一个硫原子得到二个电子,形成一种新粒子,该粒子的符号为 S2﹣ 。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一个硫原子得到二个电子,形成一种新粒子,该粒子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表示为:2H。
(2)一个硫原子得到二个电子,形成一种新粒子,该粒子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
故答案为:
(1)2H;
(2)S2﹣。
12.(3分)按要求填序号: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
①氦气 ②不锈钢 ③石墨
(1)可用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③ ;
(2)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① ;
(3)可用于制造炊具的是 ②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电极
(2)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3)不锈钢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可用于制造炊具。
故答案为:
(1)③;
(2)①;
(3)②。
13.(5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三名科学家。
(1)甲图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乙图为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丙图为A、B、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941 。
②乙图中x的数值为 3 。
③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 失 (填“得”或“失”)电子,它与丙图中 C 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A”或“B”或“C”)。
(2)某锂电池充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反应条件略去):
2LiCO2+C6═2Li0.5CO2+LiC6
LiCO2中Li的化合价为+1价,则C的化合价为 +3 。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①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故填:6.941;
②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x=2+1=3;故填:3;
③锂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丙图中的C粒子最外层也有1个电子,二者化学性质相似;故填:失;C;
(2)LiCO2中Li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C的化合价为x,则:
(+1)+x+(﹣2)×2=0,x=+3
故填:+3。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4.(3分)根据工业制取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 N2 。
(2)从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分子 (填“分子”或“原子”),反应中B、C的分子个数比 3:2 。
【分析】根据工业制取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物质的构成、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工业制取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3H2+N22NH3。
(1)由物质的构成可知,A物质的化学式为:N2。
(2)从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分子,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中B、C的分子个数比即氢气和氨气的分子个数比是:3:2。
故答案为:(1)N2。
(2)分子;3:2。
15.(2分)补全实验报告。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2、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解答】解: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红;
2、乒乓球片和滤纸片均具有可燃性,均与氧气接触,实验中观察到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6.(4分)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 A (填字母)。
A.卧薪尝胆
B.釜底抽薪
C.火上浇油
D.煽风点火
(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 分解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灰”遇水成浆Ca(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分析】(1)根据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2)①石”转化为“灰”,即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进行分析解答。
②“灰”遇水成浆Ca(OH)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A.卧薪尝胆,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原意与燃烧不相关。
B.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与燃烧相关。
C.火上浇油,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与燃烧相关。
D.煽风点火,燃烧过程中不断地鼓入空气,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从而促进燃烧,与燃烧相关。
(2)①“石”转化为“灰”,即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②“灰”遇水成浆Ca(OH)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
(1)A;
(2)①分解;②CaO+H2O═Ca(OH)2。
17.(3分)黄金、黄铜(铜锌合金),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都是金黄色固体。
(1)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时有明显划痕的是 纯铜片 。
(2)将黄铜片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H2SO4═ZnSO4+H2↑ 。
【分析】(1)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时有明显划痕的是纯铜片,是因为纯铜片硬度比黄铜片小。
(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解答】解:(1)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划时有明显划痕的是纯铜片,是因为纯铜片硬度比黄铜片小。
故填:纯铜片。
(2)将黄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故填:Zn+H2SO4═ZnSO4+H2↑。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8.(5分)如图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的常用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 试管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CO2时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该在 b (填“a”或“b”)处。
(3)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O2,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C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该在b处,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以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故填:试管。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CO2时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该在b处,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以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故填:b。
(3)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O2,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故填:C;2KMnO4K2MnO4+MnO2+O2↑。
19.(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于蜡烛的燃烧进行再探究。他们首先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方法为 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 ,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其次熄灭燃烧蜡烛采用以下方法:
(1)用嘴吹灭
(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熄灭?
(猜想假设)猜想①: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猜想②:呼出气体隔绝了氧气。
(实验验证)
(拓展延伸)同学们继续探究,发现生活中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而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请分析原因 蜡烛燃烧放热较少,扇子扇蜡烛火焰,能使温度降低至蜡烛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煤燃烧放热较多,用扇子扇煤炉火焰,不能使温度降低至煤的着火点以下,补充了氧气,越扇越旺 。
(2)烧杯盖灭
(猜想假设)猜想③:氧气被消耗使蜡烛熄火;猜想④:产生二氧化碳浓度高使蜡烛熄灭。
(实验验证1)同学们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混合气体中,发现蜡烛正常燃烧,从而证明猜想 ④ 不成立。
(实验验证2)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实验小组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到熄火过程中的气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剩余氧气浓度14.11%,二氧化碳浓度3.019%。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不多,而氧气浓度明显下降。由此你对燃烧新的认识为 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 。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1)当温度降低至可燃物中的以下时,可燃物熄灭。
生活中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而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原因:蜡烛燃烧放热较少,扇子蜡烛火焰,能使温度降低至蜡烛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煤燃烧放热较多,用扇子扇煤炉火焰,不能使温度降低至煤的着火点以下,补充了氧气,越扇越旺。
(2)同学们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混合气体中,发现蜡烛正常燃烧,证明不是因为产生二氧化碳浓度高使蜡烛熄灭。
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
【解答】解: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方法: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气体;Ca(OH)2+CO2═CaCO3↓+H2O。
(1)(实验验证)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故填:蜡烛熄灭。
(拓展延伸)同学们继续探究,发现生活中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而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原因:蜡烛燃烧放热较少,扇子扇蜡烛火焰,能使温度降低至蜡烛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煤燃烧放热较多,用扇子扇煤炉火焰,不能使温度降低至煤的着火点以下,补充了氧气,越扇越旺。
故填:蜡烛燃烧放热较少,扇子扇蜡烛火焰,能使温度降低至蜡烛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煤燃烧放热较多,用扇子扇煤炉火焰,不能使温度降低至煤的着火点以下,补充了氧气,越扇越旺。
(2)(实验验证1)同学们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20%氧气的混合气体,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混合气体中,发现蜡烛正常燃烧,证明不是因为产生二氧化碳浓度高使蜡烛熄灭,从而证明猜想④不成立。
故填:④。
(实验验证2)剩余氧气浓度14.11%,二氧化碳浓度3.019%。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不多,而氧气浓度明显下降,由此可知,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
故填: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
五、计算题(共6分)
20.(6分)氢气在氯气(Cl2)中燃烧生成氯化氯气体,计算燃烧100g氢气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依据化学方程式中氢气的质量可求消耗的氯气的质量。
【解答】解:设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x
H2+Cl22HCl
2 71
100g x
x=3550g
答:燃烧100g氢气需要氧气的质量是3550g。
实验方法
1、二氧化碳的性质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少量水,然后各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其中一支通入二氧化碳。
2、燃烧的条件
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分开放在薄铜片两侧,加热铜片中部。
现象分析
通入二氧化碳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
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慢慢推进注射器
蜡烛燃烧旺
/
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快速推进注射器
猜想②不成立
实验方法
1、二氧化碳的性质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少量水,然后各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向其中一支通入二氧化碳。
2、燃烧的条件
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分开放在薄铜片两侧,加热铜片中部。
现象分析
通入二氧化碳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红 色。
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慢慢推进注射器
蜡烛燃烧旺
/
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快速推进注射器
蜡烛熄灭
猜想②不成立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慢慢推进注射器
蜡烛燃烧旺
/
用注射器收集氧气,对着燃着的蜡烛,快速推进注射器
蜡烛熄灭
猜想②不成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卷,共3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片学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化学用语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