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 课件 9 次下载
- 3.8.2 登高课件 课件 15 次下载
- 3.8.3 琵琶行(并序)课件 课件 8 次下载
- 3.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 课件 15 次下载
- 3.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课件 7 次下载
高中语文7.2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ppt课件
展开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知识与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 一步了解其文其人。审美鉴赏与创造: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 爱欣赏之情。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早年: “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
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一体)“隐逸诗人”(41岁辞官归田)“靖节先生”(谥号)“五柳先生”(自号)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荫:遮盖。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墟:集市
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2、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其中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3、请用原文回答(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1)比喻和拟人。 (2)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诗人如何描写园田?园田的景色有何特点?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
恬静 空阔 幽雅 朦胧。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
(亲切可即,环境幽雅美丽)
(以动衬静,更显宁静、 和平 )
4、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一些使用白描手法的作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描写:“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样寥寥几笔,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答:(1)我赞成这种说法。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我反对这种说法。a.陶渊明归隐是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不愿同流合污,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官场的反叛; b.“性本爱丘山”,这是陶渊明的个人追求; c.陶渊明处在乱世之中,纵是文武双全,有济世之才,一介书生,除却不甘之外,也只有悲愤和无奈,既然改变不了现实,还不如独善其身。 (3)辩证地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若从个人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感来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但陶渊明的归隐是坚守节操,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具有积极的意义。
方宅 草屋榆柳 桃李村庄 炊烟狗吠 鸡鸣
官场: 尘网 樊笼
6、围绕“归”,看图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免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免费课件ppt,共15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2* 归园田居(其一)备课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析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2* 归园田居(其一)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2* 归园田居(其一)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教学课件归园田居其一示范课件pptx、教学方案归园田居其一示范教案doc、同步测试归园田居其一同步测试doc、活动设计活动设计认识陶渊明docx、情境课文归园田居其一课文朗读wav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