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沪教版(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第一单元 数据与信息单元挑战 认识并制作二维码教学设计
展开——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
■学习目标
(1)了解程序及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2)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了解Pythn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法特征。
(3)掌握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能使用Pythn语言编写简单程序。
2.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
(1)软硬件环境:机房、投影仪。
(2)教学素材:教材案例的源代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及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Pythn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法特征。
(2)难点: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程序调试运行的方法。
■教学过程安排建议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1
课时
1.导入
提出问题:什么是程序?程序的特征都有哪些?
阅读知识链接中的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程序:程序实际上是一组操作指令或语句序列,是计算机执行算法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听讲、思考、归纳。
师生共同概括程序的特征。
2.了解程序设计语言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程序语言从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发展历程。
阅读教材。
组织学生交流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给开发者和使用者带来的好处、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等问题。
讨论。
引导学生总结: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正向着开发过程更简单、更有效率,便于应对快速软件开发的要求在发展。
总结。
3.探究
Pythn语言
扩展讲解Pythn的语法特点。
思考、讨论。
4.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师生共同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阅读教材。
要求学生陈述程序设计的各个步骤并按照自己理解进行分析、讲解。
归纳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讨论此过程中各步骤的重要性。
5.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回顾、概括。
思考、概括、表述。
第2
课时
1.导入
展示程序设计的第一步:分析问题,并给出待解决问题:温标转换。
了解任务。
2.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解决温标转换这一数学问题:摄氏温度=5×(华氏温度-32)÷9。强调算法或程序设计中数学基础的重要性。
把文字描述的公式转换为数学表达式。
3.设计算法
提出算法设计要求,引导学生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小组讨论。
设计算法,绘制流程图。
分组交流流程图。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2
课时
4.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
展示分别用Pythn和C语言编写的程序,解释Pythn程序,并对程序中出现的运算符、运算表达式、常量和变量等做详细地讲解和说明。
分析比对解决此问题中不同程序设计语言的优势与短板。与Pythn
阅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链接。
5.探究运行和调试程序的环境与步骤、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教材第82页“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1:若将第一条语句改为:f=input("请输入一个华氏温度:"),运行程序,会发生什么?为什么?
根据提示修改并编译程序,比较程序执行结果,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探究教材第82页“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2:若将第二条语句改为:c=5*(f-32)//9,运行程序,会发生什么?为什么?
6.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要点。
回顾、思考。
第3
课时
1.导入
展示用流程图描述的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复习算法的控制结构,引出程序的控制结构。
思考、表述。
2.对比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的程序
对比两个程序的算法结构和运行结果,引导学生体会程序的优化与效率,分析循环结构对提升程序效率的意义。
对比程序,表述对程序不同控制结构的认识。
3.认识循环结构及其实现语句
for循环举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小贴士”,介绍for语句的用法。
了解for循环中的循环参数,体验并感受循环结构对于提高程序效率的重要性。
4.分析优化程序的重要性
归纳程序设计中的常见错误,引导学生完成活动6.2,调整程序中的参数,强调程序设计中逻辑错误的“致命性”。
尝试完成活动6.2,思考并亲身体验程序逻辑错误的严重性。
5.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循环结构。
思考、回顾。
沪教版(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1.从树牌号认识编码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教版(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1.从树牌号认识编码公开课教学设计,共3页。
高中信息技术沪教版(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4.探讨信息社会的挑战及其应对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沪教版(2019)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4.探讨信息社会的挑战及其应对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3.建立手写数字识别模型并进行验证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3.建立手写数字识别模型并进行验证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