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01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02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03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04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05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06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07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08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2.构建碳循环图解。3.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4.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5.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一、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2.特点:全球性和反复利用。
    我们吃的蔗糖实际是含碳有机化合物。蔗糖是怎么来的?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碳又是怎样回到无机环境中去的?这些现象体现了什么?提示:蔗糖来自绿色植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含碳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再合成蔗糖。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无机环境。这些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
    二、碳循环1.循环形式: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2.图解
    (1)①~⑥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呼吸作用,④捕食,⑤分解作用,⑥燃烧。(2)A、B、C、D表示的生物类群是:A.生产者,B.分解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区别: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同于能量流动,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是不循环的。2.联系: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1)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而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2)循环的具体形式: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是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而进行的,并不是单纯的元素的移动。(3)概念中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2.特点(1)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因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反复利用,循环往返:物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循环往返。
    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能量流动不能离开物质循环而单独进行,能量的固定、储存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2)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能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3)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联系在一起的,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1.碳循环过程(1)存在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碳酸盐和CO2,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2)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的循环形式为CO2;在群落内部的流动形式为含碳有机物。(3)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化能合成作用。(4)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碳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被彻底分解成CO2和H2O等,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此外,古代动植物遗体中的碳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返回无机环境中。
    特别提醒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2.碳循环平衡的破坏——温室效应(1)大气中CO2的来源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CO2浓度增高,是形成“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
    (2)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②人类对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地破坏,如对森林的不合理砍伐、毁林开荒,对草原的过度放牧、毁草开荒等,大大降低了植被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③海洋环境污染,导致浮游植物大量减少,大大降低了海洋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3)温室效应的形成:CO2等气体含量增加是决定地球温度及气候的关键因素。CO2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当太阳的辐射能量大量透射到地球表面时,使地球变暖,这种热能又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太空辐射,再次被CO2吸收,从而使大气层成为地球的保温层,引起地球平均温度上升。(4)影响①气候变暖会使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使一些沿海城市和国家面临灭顶之灾。②气候变化也改变了降雨和蒸发机制,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降雨量的变化使部分地区更加干旱或更加雨涝,并使病虫害增加。
    (5)防止或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来路)。②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活动以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活动,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③保护海洋环境,增强海洋对环境尤其是对大气中CO2含量的调节能力。
    题型一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例1】下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解析:丁为无机环境,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过程为呼吸作用,b过程为光合作用。甲为生产者,生产者在食物链中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碳元素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利用。答案:A
    题型二 物质循环与温室效应【例2】下面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解析: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CO2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措施。答案:D反思领悟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气温升高,危害巨大,其根本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题型三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例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获得了大象的物质,同时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相关课件

    高中生物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堂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聚焦概念,NO1,mL蒸馏水,是否含有微生物,关键能力·突破重难,NO2,应用创新·提升素养,NO3,课堂检测·巩固素能,NO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不做任何,微生物能分解淀粉,不变蓝,产生砖红色沉淀,不变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不做任何,微生物能分解淀粉,不变蓝,产生砖红色沉淀,不变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