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3.1愚公移山精品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554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3.1愚公移山精品教案
展开23 愚公移山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重点)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难点)
1.朗读法;2.品读法;
3.讨论探究法。
第1课时
步骤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愚公移山》)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还要不要发扬愚公的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步骤二 自学互研 自我感悟
1.作者简介
列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2.文体知识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3.字词积累
箕畚(jī běn) 始龀(chèn)
穷匮(kuì) 万仞(rèn)
孀妻(shuāng) 智叟(sǒu)
一厝(cuò) 荷担(hè)
迂(yū) 魁父(kuí)
惩山北之塞(chéng sè)
4.听读录音,注意重音、停顿及语气。
(1)惩/山北之塞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5.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读出感情。
6.独立学习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译出大意。
(1)通假字
①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
②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③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④一厝雍南(“厝”同“措”,放置)
⑤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
(2)一词多义
①其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副词,表示诘问)
②之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③且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④焉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词)
⑤而面山而居(表示修饰)
何苦而不平(表示承接)
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
(3)词类活用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③面山而居(名词活用为动词,面向,面对着)
(4)特殊句式
①宾语前置: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前置)
②状语后置:告之于帝(状语“于帝”后置)
③被动句:帝感其诚(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④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即“汝之不惠,甚矣”,你也太不聪明了)
步骤三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故事。
愚公移山最终成功。
2.理清文章的脉络。
故事背景——介绍两座山(面积、高度、地理位置)
故事开端——愚公率众移山
故事发展——愚公驳斥智叟
故事结局——移山愿望实现
3.按照要求找出下列句子。
(1)《愚公移山》中表现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反驳智叟的观点的句子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4.愚公的精神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步骤四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