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章第3节 城市化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8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章第3节 城市化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8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章第3节 城市化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8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章第3节 城市化
展开第三节 城市化
基础巩固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 )
A.英国城市化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速度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是(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在不同年份的斜率(倾斜程度),可以判断不同年份英国城市化的速度与美国互有高低,A项错。美国晚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B项错。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速度快于美国,C项对。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的比重,D项错。第2题,2030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城市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加,A项错。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B项错。中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C项对。203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60%,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D项错。
答案1.C 2.C
3关于城市化中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
B.人口迁往小城镇和农村
C.郊区城市化明显
D.市区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现象不明显
解析城市化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郊区城市化明显,市区范围迅速扩大,市区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化后期阶段人口有向小城镇和乡村回流的现象。
答案C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15年比较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特点是( )
A.新增铁路干线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C.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5从1990年到2015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市区迁移到郊区,主要的原因有( )
①市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郊区的劳动力更加廉价
③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④避免市区的客运和货运发生干扰,产生交通拥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第4题,B、C、D三项均为城市化的特点,但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第5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促使部分工业部门由市区迁往郊区。
答案4.D 5.B
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
7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
A.C时段 B.B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解析第6题,由图甲可知,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第7题,图乙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高达58%左右,而农村人口也有在工业、服务业中就业的劳动力。故该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应低于40%,最有可能处在图甲中的B时段。
答案6.C 7.B
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5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5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9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五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解析第8题,考查城市人口密度随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变化,解题关键是准确读取图中信息。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即人口密度,结合选项中四个位置,分别读出它们在1990年和2015年的人口密度数值,算出两者的数值差即可判断。2千米和4千米附近变化值为负值,所以排除A、B两项;比较8千米与10千米附近的数值可知,10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增长最大。故选D项。第9题,考查城市郊区化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关系。图示人口密度的变化说明该城市出现了郊区化现象,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下降,它反映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
答案8.D 9.D
1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说出该地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简述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
(3)简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土地。
解析第(1)题,对比两幅图可知,该地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功能区分化明显。第(2)题,国道穿过城区会导致交通拥堵。第(3)题,城市的发展会占用大量土地,故应合理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主要从合理规划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分析。
答案(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
(3)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区;集约利用土地,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能力提升
读下面“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国家与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英国——a阶段 B.朝鲜——c阶段
C.中国——b阶段 D.印度——c阶段
2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
解析第1题,a、b、c分别代表城市化进程中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英国为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c阶段;中国、朝鲜和印度均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a或b阶段。第2题,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1.C 2.B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在提高城镇化质量上下功夫,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据此完成第3~4题。
3关于城市化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
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
4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 )
A.调整行政区划,合并城市,扩大城市管辖面积
B.在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逐步形成城市群
C.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D.适当发展乡镇企业
解析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推进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是合理而有效的途径。
答案3.C 4.C
读下表,完成第5~6题。
时间 | 我国自然村数量 | 10年间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有200~300个 |
2000年 | 360万个 | |
2010年 | 270万个 |
5我国自然村数量大量减少的原因有( )
①新农村建设 ②农村出生率快速下降 ③城镇化 ④城乡差别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对于表中数据所反映的现象,正确的对策是( )
A.加大城镇化建设,加快消失速度
B.马上叫停城镇化,保护自然村
C.顺其自然,政府不必干预
D.尽快研究,选择性保护
解析第5题,近些年,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导致村落慢慢变得空巢化,只有少数老人和儿童,新农村建设将一些村庄进行合并,城镇化占用农村大量土地,这些都是导致自然村数量大量减少的原因。第6题,许多自然村比较古老,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村的消失会使其中所蕴含的大量文化信息、形态随之消失,这个损失无法弥补,因此要尽快研究,选择性保护。
答案5.D 6.D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8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第7题,由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中各要素对比分析可知,城市建设使地下径流减少了18%,地面径流增加了33%,蒸发量减少了15%,故降水后,大量雨水迅速汇集到河流中,从而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加大。第8题,城市建设必然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从而使雨水下渗减少,则地下径流减少,地面径流增加。
答案7.D 8.C
读漫画,完成第9~10题。
9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建筑物高大密集,用地紧张
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土地面积小,居住条件差
10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
解析第9题,漫画中小鸟的羽毛如墨染一般,反映出城市污染严重。第10题,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城区环境的有效措施。
答案9.B 10.D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使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的“多岛效应”,即“热岛”“雾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1)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 ;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 。
(2)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讨论中,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增加生态林面积,来改善市区绿地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你认为此做法能否起到作用?并简要说明依据。
(3)试解释城市被称为“混浊岛”的原因。
(4)根据图文材料,选择“多岛效应”中的某一项作为主题词,就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并补充完成基本研究思路。
①认识什么是 →②讨论 给城市带来的影响→③
→④
解析第(1)题,夏季午后气温由市区向郊区降低,公园、农田等绿地气温较建筑区气温低。第(2)题,在城市风作用下,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在此范围之内营造生态林可有效改善城区大气质量。第(3)题,“混浊岛”即指城市大量悬浮颗粒物使大气能见度下降,雨雾天气多,空气混浊。
答案(1)① 自郊区吹向市区
(2)能。如造林位置处于城市风下沉的距离之内,由郊区流向城区的空气经过生态林的调温和净化作用,可以调节流入城区的大气温度,改善大气质量。
(3)城市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燃烧矿物燃料,排出大量大气污染物;大量尘粒使大气中凝结核增多,因此雾天多,阴天多。
(4)如①②主题词为“城市热岛效应”;③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④为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