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设计
展开地理 学科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 | 授课时间 |
| ||||
教师姓名 |
| 学生年级 | 高二 | 课 时 |
| ||
课程标准描述 |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
考试大纲描述 |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
教材内容分析 | 利用教材中德国鲁尔工业区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用辽中南工业区案例对比分析中外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 ||||||
学情分析 | 学生在运用案例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中,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涉及分析工业布局实例方面的知识仍然比较薄弱。 | ||||||
学习目标 |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准确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的传统工业区并说出主要工业部门。 2.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能够准确说明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及综合整治的措施。 3.依据材料,学生能够通过类比德国鲁尔区分析辽中南工业区的特点和问题。 | ||||||
重点 | 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 ||||||
难点 | 辽中南工业区的综合整治 | ||||||
评价任务 | 1.准确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的传统工业区并说出主要工业部门。 2.准确说明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及综合整治的措施。 3.分析辽中南工业区的特点和问题。 | ||||||
导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效果及问题预设 | ||||
导 | 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在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其中传统工业区多形成于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它们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本节课以德国鲁尔区工业为例探讨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 |
学生阅读《导学提纲》中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
所有同学明确学习任务。 | ||||
思 | 教师下班观察
| 学生阅读教材,在教材上圈点,完成《导学提纲》“基础感知”和“深入学习”内容 | 100%的同学能够完成完成《导学提纲》“基础感知”内容;60%“深入学习”内容的探究问题。 | ||||
议 | 教师聆听观察、再次复备 | 学生起立,分组讨论 | 80%的同学能够参与讨论并理解难点
| ||||
展 | 教师聆听,引导学生发言 | 小组推荐中心发言人回答,其他小组可适当补充 |
| ||||
评 | 教师点评、归纳总结
| 学生认真听讲,与教师互动,做好笔记 | 80%学生能够准确说明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及综合整治的措施。
| ||||
检 | 教师评讲总结
| 学生独立完成“堂测”作业
|
| ||||
堂测设计 | 《全品学练考·导学案》P34对点随练一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合格[ ] 不合格[ ]
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共12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概念,鲁尔区的区位特点,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