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地理第13天——植被答案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0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地理第13天——植被答案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0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地理第13天——植被答案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0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地理第13天——植被答案 练习
展开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地理第13天——植被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选B。从自然带的分布看,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解析】选C。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带性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区。
3.【解析】选D。从图中看,喇叭沟门位于山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喇叭沟门海拔较高,气温低,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4.【解析】选D。图中①处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因此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
5.【解析】选C。图中③地降水较少,地处热带,形成了热带草原。
6.【解析】选B。根据材料该地应位于温带与亚热带之间的过渡部位,并稍微偏北,秦岭-淮河为温带与亚热带的界线,据此选B。
7.【解析】选B。香樟树、玉兰、石楠等苗木属于常绿阔叶林,冬季,当降雪量过大,这些林木由于枝多叶密,会被积雪压折,大量枝条折断。
8.【解析】选D。根据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可知,针叶林一般分布于高山或较高纬度地区。台湾岛纬度较低,纬度不是针叶林分布原因,B错。海洋影响不是森林类型差异的原因,A错。中东部地势较高,符合针叶林的生长环境,台湾岛的森林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D对。林业发展区划不能影响植被类型,C错。
9.【解析】选D。樟树宜生长在年均温16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上的地区。台湾位于亚热带,最冷月气温小于15℃。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在台湾岛东部地区,海拔超过2 000米处,1月气温一定在5℃以下,樟树不适宜生长的海拔是 2 000~3 500米,D对。其他选项的海拔范围适宜樟树生长。
10.【解析】选B。樟树叶片的革质特征,不能减轻病虫危害,不能增强光合作用,C、D错。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台湾岛降水丰富,叶片特征与减少水分蒸腾无关,A错。樟树抗寒能力不强,叶片的革质特征主要起抗寒作用,B对。
11.【解析】选B。据图可知,云雾林主要分布在山地的西南侧,说明水汽是由西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的。
12.【解析】选B。海南岛基带为热带季雨林带,而云雾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因此海南热带云雾林植被类型最可能是常绿阔叶林。
13.【解析】选D。海南岛夏季风势力强,且经常有台风经过,为适应环境,减轻大风的危害,因此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
14.【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风滚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说明风滚草能适应干旱的环境,应为戈壁中的一种常见的植物,主要习性为耐旱。
15.【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其随风滚动,说明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大风。
16.【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而风滚草是最有效的种子传播工具。据材料可知风往哪吹,它们就往哪跑。有些害虫会搭便车,和风滚草一起来到新的地方危害当地,导致生物入侵,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1.【解析】A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其特点是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B植被类型是热带草原,其特点为湿季葱绿,干季枯黄,散生着乔木和灌木;C是热带荒漠,D、F地区是地中海气候,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E地区是热带荒漠,G地区是热带雨林,该地区热带雨林的形成主要与东南信风、暖流及地形有关。
答案:(1)热带雨林带 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热带沙漠气候
(2)地中海气候 F 7 (3)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4)赤道横贯中部,地形较单一,海岸线平直
(5)热带雨林 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受暖流影响。
2. 【解析】第(1)题,分析土壤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从土壤的酸碱性质、透气透水性能、土层厚度、有机物含量、肥力高低等角度进行分析。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第(2)题,读图可知,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年、25年达到顶点;之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第(3)题,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第(4)题,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
答案:(1)纬度高,气候冷湿,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层浅薄,酸性强,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
(2)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年、25年达到顶点;之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3)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
(4)优势物种为灌木。原因:与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相比,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的烧伤,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
3. 【解析】第(1)题,山顶苔藓矮曲林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山顶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所以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第(2)题,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山顶海拔高,气温低,热量少。山地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所以山顶苔藓矮曲林长成“矮曲”。第(3)题,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变化是自东向西升高,或分布高度由西向东降低。原因是山顶苔藓矮曲林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由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向东降低。第(4)题,保护原因可以从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功能、科研价值等方面分析。
答案:(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
(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
(3)变化:分布高度自东向西升高(或分布高度自西向东降低)。
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山顶苔藓矮曲林的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
(4)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地、采药等)的威胁日益严重;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态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