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时练习
展开课时跟踪检测(三)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
下面的两幅图表示我国的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和年降水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
②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
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④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关于两幅图所表示的论断正确的是( )
①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 ②随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 ③在1 000 m以下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降低;1 000 m以上,人口密度降速变慢 ④在1 000 mm以下随降水量增加,人口密度增加;1 000 mm以上增速变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某地 ②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 ③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④图中D点可能在东北平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1.B 2.C 3.A 第1题,人口分布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平原地区人口密度较大;降水适中的地区人口密度比气候干旱的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除城市外,绝大部分地区很难超过1 000人/km2,所以两图的纵坐标均表示人口密度。第2题,认真读图,可以看出人口密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在1 000 m以上,降低速度减慢;人口密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1 000 mm以上增速减慢。第3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人口密度极低;四川盆地位于地势的第二阶梯上,平均海拔不可能为0 m,C点不符合;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很少,人口密度也很低,E点符合条件;东北平原降水量为400~800 mm,D点不符合条件。
读某城市2015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4~5 题。
4.该城市2015年的人口容量为( )
A.351万 B.105.6万
C.97.3万 D.85.4万
5.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市政
C.教育 D.劳动就业
解析:4.C 5.D 第4题,由于“木桶效应”,该城市人口容量为最短板的人口容量。第5题,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最短板——劳动就业。
读下图,回答6~7题。
6.图中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和环境人口容量对实际人口数量的指导意义分别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A.临界性、警戒性 B.警戒性、临界性
C.相对性、限制性 D.相对性、警戒性
7.甲处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消费水平下降
解析:6.D 7.B 第6题,图中环境人口容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这体现了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一个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该地区的资源环境将遭受灾难性的破坏,因而环境人口容量对该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具有警戒性。第7题,科技进步能增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数量,并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因而可大大提高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数量关系不大,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的消费水平会逐渐提高而不是下降。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8~9题。
8.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9.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解析:8.C 9.C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50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说明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第9题,由“环境负担”公式可知,减轻环境负担的途径应落实在技术方面,故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能有效减轻环境负担。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图,完成10~11题。
10.“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11.根据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为( )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解析:10.C 11.B 第10题,比较四国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便可得出结论。第11题,中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小于印度,可知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二、非选择题
12.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 | 森林面积 | 淡水(平均) |
0.1公顷 | 0.1公顷 | 2 000 m3 |
材料二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 | 面积 | 耕地 | 森林面积 | 年径流总量(有效) |
6 200万 | 22万km2 | 8万km2 | 7.5万km2 | 5 105亿m3 |
材料三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二十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9 000万的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面积而减少8 000 km2,新造林面积1万km2。
(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淡水________。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____,从有利于增加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这种资源应如何利用?
解析: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有三个基本条件,即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第(1)题可通过计算得出,后两题则应在第(1)题的基础上,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答案:(1)0.001 3 km2/人 0.001 2 km2/人 8 234 m3/人
(2)耕地 ①在城市、公交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淡水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
(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的分布和产生差异的原因。第(1)题,结合图例和图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减小的趋势。第(2)题,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我国东西部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①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②人口的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③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等。
答案:(1)具有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趋势。
(2)①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②人口素质的差异;③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④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等。
地理必修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随堂练习题,共5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二节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后测评,共6页。
高中地理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同步测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