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三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达标测试
展开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课程标准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3.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域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
一、区域差异
1.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2.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的比较
(1)相似性: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差异性
区域
要素
日本
英国
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东侧
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
地形
地形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气候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
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
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
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大多有运河相通
矿产资源
贫乏
煤、铁、石油
2.经济发展的比较
(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2)差异性
区域
要素
日本
英国
经济发展特点
工业化起步较晚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工业及其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临海型”布局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资源型”布局为主
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中高产值的园艺作物居于重要地位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外大量移民
判断
1.日本与英国的内河航运均非常便利。( × )
2.日本与英国的农业都属于商品型农业。( × )
三、我国的区域差异
1.成因
2.划分依据:地形和气候。
3.具体划分(如下图)
(1)三大自然区名称: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4.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特征及成因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探究点一 区域差异比较
日本和英国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侧。读图,比较两国的地理特征,探究以下问题。
1.日本和英国渔业资源都比较丰富。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日本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英国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来自北极的寒流交汇处。
2.英国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英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终年温和多雨,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平原面积广;市场广阔。
3.分析英国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
4.日本的工业布局具有“临海型”的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工业原料多需要从国外进口;同时,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这里港湾众多,海运便利,既有利于进口原料,又有利于出口工业产品。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应该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分析为“入口”,以分析人文地理要素差异为“出口”。可从下表所示方面加以分析:
(1)自然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地理位置
交通位置→对外联系的差异
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
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
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相邻位置→区际联系的差异
气候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形
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水文水系
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
地质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质稳定性等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土壤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2)人文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人口
人口数量、素质、年龄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科技
发展水平
交通、通讯
通达度、速度
政策
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
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
农业
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工业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
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面积约1 700万平方千米)和“袖珍”小国卡塔尔(面积约1.14万平方千米)举办。阅读材料,完成1~2题。
1.两国都具有优势的能源资源是( )
A.水能和海洋能 B.煤炭和天然气
C.石油和水能 D.石油和天然气
2.下列关于俄罗斯和卡塔尔垦殖指数都不高的共同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差
B.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C.经济基础差,劳动力不足
D.气温偏低,冻土广布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两国都具有优势的能源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第2题,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所处纬度较高,气温偏低,冻土广布,故不利于农业生产,而卡塔尔位于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水源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
探究点二 我国的区域差异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探究以下问题。
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是依据单一指标划分的吗?为什么?
答案 气候和地形。 不是。 原因:在我国,气候和地形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它们都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依据。这说明了我国三大自然区不是依据单一指标划分的,而是依据综合指标划分的。
2.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环境的核心特征分别是什么?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南北差异显著,形成基础是什么?
答案 高寒、干旱。 热量差异。
3.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温特点一样吗?
答案 不一样。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距海洋远,全年降水少,晴天多,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而青藏高寒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的日较差大,但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气温的年较差小。
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答案 高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云量稀少,日照时间较长,光照资源丰富;气温日变化大,有利于农作物的营养物质积累。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区域
要素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
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
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
海拔最高,主要是高原、高山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普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较低
植被、土壤
植被以森林为主,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植被为草原、荒漠,土壤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及高山草甸灌丛,土壤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
代表性动物
熊、松鼠、熊猫、梅花鹿
骆驼、黄羊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水文
以外流河、淡水湖为主,雨水为地表水主要补给来源
多属内流河,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多咸水湖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
农业
农耕业发达
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高寒牧业、河谷农业
城市
众多
较少
很少
人口
稠密
较少
很少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据此回答3~5题。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和地势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高原、山地,海拔较高
高原,海拔高
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外流河
内流河
多冰川
土壤
黑土、褐土、红壤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冻土
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①
②
海拔
3.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
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4.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热带气旋的形成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
①降水丰富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 ④气温日较差大 ⑤土壤肥沃 ⑥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③④
答案 3.B 4.D 5.D
解析 第3题,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的气候、植被等差异,体现了自然带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所以表中空格①是热量。②对应的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域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热量、水分,B对。地形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A错。海陆位置影响水分,纬度位置影响热量,C、D错。第4题,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环流影响,季风环流是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结果,D对。季风环流打破了气压带、风带的影响,A、B错。东部季风区气候的形成与热带气旋的形成关系不大,C错。第5题,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劣势是降水少,①错。热量受纬度位置影响,西北地区没有优势,②错。西北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光照充足不意味着热量充足),③对。西北地区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④对。西北地区土壤并不肥沃,⑤错。西北地区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⑥错。
1.自然要素特征的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南温带或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地处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
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多(少)
地形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伏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有(无)凌汛
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支流(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流向
土壤
类型、
肥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
类型、
覆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资源
种类、
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水资源等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特征的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农
业
农业地域
类型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科技、土地价格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类型
轻工业或重工业或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原料、燃料、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科技、土地价格;环境条件
城市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资源短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非洲第一贸易伙伴国,非洲是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自2008年,中非贸易额超过1 0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和开展贸易。预计到2020年,非洲大陆商机最突出的消费品和服务、自然资源、农业和基础设施将合计创造每年多达2.6万亿美元的收入。
材料二 非洲轮廓图。
(1)简述图示A、B两地区相似的地理特征。
(2)图中F地和D岛屿东部的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并不一致。试分析其差异。
(3)我国与非洲之间往来贸易的主要产品分别是什么?
答案 (1)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居民多白色人种——阿拉伯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是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任答四点即可)
(2)F地: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量丰富,多对流雨。
D岛东部:纬度较低,气温高;终年受南半球信风带控制,遇到山地抬升,岛屿东部多地形雨,降水丰沛;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3)我国从非洲主要进口农矿产品,向非洲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解析 第(1)题,地理特征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资源等自然特征,人口、城市、生产、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等。第(2)题,考查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F地)和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D岛屿东部)的差异。第(3)题,我国与非洲相对比,我国是相对发达区域,非洲是相对欠发达区域。区域之间的联系,发达地区输出的多是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等,欠发达地区输出的多是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等。
下图中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2题。
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 )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根据两图的经纬度判读,甲为荷兰,乙为肯尼亚。如果不能判读出国家,也可以从纬度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图中的信息来判读,甲图中的“北海”可判定该区域为欧洲西部,处于西风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处于赤道地区,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第2题,从纬度即可得出,乙国的纬度低,所以热量丰富,乙国为热带草原气候,光照比甲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充足。
读“我国自然区划分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各区域,原始自然状态保存相对较完整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4.地跨淮河两岸的河南省信阳市被誉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原因是其地处( )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区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交界区
C.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交界区
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交界区
5.Ⅱ自然区的传统腌制品多为蔬菜,Ⅲ自然区多为肉类。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物产差异 B.饮食习惯差异
C.气候差异 D.食用盐类的不同
答案 3.D 4.A 5.C
解析 第3题,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特征为高寒,人口稀疏,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所以原始自然状态保存相对较完整。第4题,河南省信阳市地跨淮河两岸,位于秦岭—淮河一线,故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第5题,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交通不便,在温室农业尚未推广的时代,冬季缺乏新鲜蔬菜,故多在秋末腌制蔬菜;南方夏季气候炎热,肉类难以长期存放,故将肉类作为腌制原料。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简图。
材料二 美国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
材料三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比较,美国中部平原气候大陆性强,试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二,推断甲、乙两地农业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结合图文材料,简述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的自然条件。
答案 (1)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使得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高;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得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
(2)甲:种植业;乙:畜牧业。
原因: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乙地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利于牧草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
(3)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通航里程长;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解析 (1)读材料一,美国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使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高。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2)结合材料二分析,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乙地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利于牧草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所以甲地的农业类型为种植业,乙地的农业类型为畜牧业。(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中、下游流经平原,水流平缓,便于航运,通航里程长;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读图,回答1~2题。
1.日本和英国气候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2.关于英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英国工业化起步早,日本工业化起步晚
B.英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日本农业以渔业为主
C.英国工业以“资源型”布局为主,日本工业多为“临海型”布局
D.英国的传统工业和日本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英国常年受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因此,两国气候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A项正确。第2题,英国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不利于农作物成熟,适合牧草生长,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日本气候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B项说法错误。
下图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3~5题。
3.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
答案 3.D 4.C 5.B
解析 第3题,该地区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由图中可知矿产资源丰富。第4题,该地区南部纬度相对较低,气温较适宜,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因而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第5题,20世纪后期以来,俄罗斯开发了新资源,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回答6~8题。
6.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
7.有关Ⅰ、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Ⅱ区比Ⅲ区纬度高,故热量较Ⅲ少
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Ⅱ区强
C.Ⅲ区与Ⅰ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
8.下列不属于Ⅰ自然区的地貌单元是( )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答案 6.B 7.D 8.D
解析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理界线P为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为我国一月0℃等温线,同时也是我国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因此,其南北两侧水热条件不同,从而影响到南北两侧种植业的不同,南方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第7题,由图可知,Ⅰ区为东部季风区,Ⅱ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Ⅲ区为青藏高寒区;联系三大自然区之间的分界线和各自的特征可知,Ⅲ区纬度虽比Ⅱ区低,但因海拔高,热量较Ⅱ区少,可以排除A选项;Ⅲ区太阳光照比Ⅱ区强,是因为Ⅲ区海拔高,且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可以排除B;Ⅲ区与Ⅰ区的界线是以地势的高低来确定的,因为这里地势的差异是最基本的差异,故排除C;Ⅱ区与Ⅰ区北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有明显差异,且由此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明显不同,故以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第8题,联系三大自然区之间的分界线确定范围,内蒙古高原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回答9~11题。
9.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A.工业基础雄厚 B.水陆交通便捷
C.自然资源丰富 D.劳动力素质高
10.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商品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B.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
C.城市带动农村,城市化水平高
D.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11.图中三城市所在平原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历史上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但现在其地位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除人口增长迅速外,还有( )
A.城镇化迅速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减小
B.大量的退耕还湖,导致耕地面积锐减
C.棉花价格的上涨,棉花种植面积增大
D.休耕制度的实施,导致耕地大量闲置
答案 9.C 10.B 11.A
解析 第9题,由图可知,“中三角”自然资源比长三角丰富,C正确;“长三角”工业发展早,工业基础更雄厚;长三角临海,水陆交通便捷;“长三角”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第10题,“中三角”地区是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较严重。第11题,“中三角”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是城镇化的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减小。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不列颠岛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图甲)。
材料二 日本北海道岛略图(图乙)。
材料三 日本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对比表。
日本海侧
太平洋侧
月份
1
2
1
2
平均最低气温(℃)
-4.9
-5.2
-5.2
-4.9
平均最高气温(℃)
1.9
2.5
5.9
6.2
降水量(mm)
133
104
79
76
(1)大不列颠岛该月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北海道岛冬季多暴雪。根据材料三的数据可知,暴雪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不列颠岛和北海道岛的地带性植被都是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北海道岛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判断,日本的________、________资源均较丰富。
(4)大不列颠岛和北海道岛______(填“东”或“西”)侧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共同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传统上日本人吃米饭寿司,而大不列颠岛居民的食物主要是牛排、奶油和奶酪等,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要素是__________。
答案 (1)西南高、东北低 纬度 洋流(暖流)
(2)日本海(或西) 冬季风(或西北风)经过海洋带来湿润气流,在岛屿西侧受到地形抬升影响多降雪
(3)温带落叶阔叶林 森林 水能(水力) 水(任答两点)
(4)东 寒暖流在该海域交汇 气候
解析 (1)据图描述即可。气温的南北差异主要是纬度影响所致,气温的东西差异主要是受洋流影响所致——英国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2)据材料三表中数据可看出,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暴雪)多,其原因在于北海道西侧处于来自日本海的湿润气流的迎风坡。(3)大不列颠岛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海道为温带季风气候,两地的地带性植被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海道地形以山地为主,冬夏降水都比较丰富,因此水、水力和森林资源比较丰富。(4)大不列颠岛和北海道岛东侧处于寒暖流交汇处,因此有渔场分布。两岛饮食结构的差异主要源于气候差异:大不列颠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该地乳畜业发达;北海道为温带季风气候,水稻种植普遍。
13.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构建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1)图1所示的各农产品主产区中,位于我国暖温带与半湿润区的是汾渭平原、__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位于我国最大平原的是__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水稻生长可一年三熟的地域位于____________农产品主产区的南部。
(2)比较长江流域和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完成下表。
主产区
项目
长江流域
河套灌区
农业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农业发
展的自
然条件
有利方面
不利方面
(3)新疆绿洲农业是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中的特色农业。据图2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答案 (1)黄淮海平原 东北平原 华南
(2)
主产区
项目
长江流域
河套灌区
农业类型
水田农业
旱作农业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
农业发
展的自
然条件
有利
方面
地势较为低平;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水热条件充足;土壤较肥沃
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有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
不利
方面
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气候干旱,降水不足;多风沙;盐碱地;易发寒潮
(3)南疆绿洲农业围绕塔里木盆地呈半环状分布,北疆沿天山北麓呈带状分布。前者是因为塔里木盆地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绿洲主要依靠两大山脉的冰川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后者是因为绿洲主要依靠南部的天山冰雪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
解析 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回答即可。第(2)题,长江流域水热充足,土壤和水源条件好,适宜发展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河套灌区光热条件、地形条件和水源条件较优越,但降水不足,不合理灌溉易诱发土地盐碱化。第(3)题,南疆和北疆的农业分布受水源条件影响,而水源主要是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因此山脉的位置影响了农业的具体分布。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环境差异
1~13
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1页。
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页。
高中鲁教版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鲁教版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