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二 熔化和凝固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二 熔化和凝固教案配套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习题链接,答案呈现,熔化凝固,非晶体,熔化吸收,夯实基础逐点练,答案A,整合方法提升练,答案C,探究培优拓展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A.湖水结冰 B.雾气消散C.露珠形成 D.冰雪消融
2.【中考•黄冈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画“糖人”,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其作画过程是艺人先将红(或白)糖放在热锅里,糖的温度会升高从而________。然后用小勺子将糖汁淋在玻璃上或刻画有戏曲人物、小动物等的造型模板上,待糖汁________后,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制成了。(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和平是每一个人的梦想。“铸剑为犁”的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
4.【中考•赤峰】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A.蜡、玻璃、沥青 B.蜡、铝、玻璃C.冰、铁、铝 D.冰、铁、沥青
5.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温度很高,因此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来吸热降低发动机的温度,冷却液是用水和特殊的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由于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冷却液本身还要有防冻结的特性,因此汽车的冷却液应该是( )A.凝固点较高 B.凝固点较低C.凝固点和纯水一样 D.无法确定
6.【中考•德阳】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可达-88.3 ℃,依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应选用________温度计。
【点拨】-88.3 ℃时水银已凝固,无法工作。
7.【中考•兰州】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8.【中考•烟台】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 ℃的开水降温至55 ℃左右,也可以将冷水升温至55 ℃左右,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 ℃杯”。“55 ℃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点拨】首次使用时,加注热水,晶体物质吸热熔化,当温度低于55 ℃后,物质凝固放热,这个过程中,水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9.现在市场热销的空调扇,与秦王建造的阿房宫相似。盛夏来临时,空调扇的盒子中装入冰块,这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是利用冰块熔化时要______热。室外的气温高达35 ℃,而冰块尚未完全熔化时,盒子内的温度为________℃。
10.【中考•西宁】夏天在农贸市场卖海鲜产品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块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且冰在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沥青表面被烤化 B.水中加糖得到糖水C.冰凌化成水 D.蜡烛燃烧
【点拨】水中加糖得到糖水,是糖变成小颗粒溶解在水中,属于溶解现象,不是熔化现象。
12.【中考•郴州】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判断( )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的熔化时间是5 minC.海波的熔点是50 ℃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点拨】由题图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50 ℃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50 ℃,A、D错误,C正确;海波的熔化时间小于5 min,故B错误。
13.【中考•贺州】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
【点拨】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试管内的冰虽达到熔点0 ℃,但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不能吸热,故无法熔化。
14.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根据对联可知冰的熔化条件是:温度达到_______,且继续吸热。
15.【中考•无锡】如图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
【点拨】蜡烛碾碎后放入试管中,可使蜡烛均匀受热,故A正确;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故B正确;“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故C正确;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故D错误。
16.【中考•云南】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点拨】为了使晶体均匀受热,要选择水浴法加热晶体,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适当”的含义是试管不接触烧杯底部和侧壁且还要注意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由题图甲可知,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试管内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可以利用搅拌器搅拌晶体。
【答案】试管内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使用搅拌器
(2)待温度升高到40 ℃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熔化经历了________min。
【点拨】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由图乙可知,该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保持48 ℃不变,故熔点为48 ℃;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为10 min-5 min=5 min。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晶体可以继续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点拨】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是因为此时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仍然高于晶体的熔点,晶体可以继续从水中吸收热量,从而继续熔化。
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
17.【中考•枣庄】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为“-2~102 ℃”和“-20~102 ℃”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使用量程为-20~102 ℃的温度计,主要是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答案】-20~102 ℃;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做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点拨】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点拨】药品要求在0 ℃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 ℃以下,冰的熔点是0 ℃,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的熔点低于0 ℃,所以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二 熔化和凝固完美版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尖子生笔记,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条件,实验装置,动动脑,规则的分子链式结构,形状规则的固体分子,熔化和凝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二 熔化和凝固图文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工厂里铸造金属零件,课前导入,学习目标,熔化凝固,新知探究,实验探究,海波熔化过程记录表,蜂蜡熔化过程记录表,晶体与非晶体,非晶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二 熔化和凝固授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现象,海波的熔化,松香的熔化,固体分类,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