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南昌十九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南昌十九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1.(2分)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A.将废旧塑料变成燃料
B.研制开发新型低毒农药
C.苍蝇细胞的结构和组成
D.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2.(2分)我国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空气的是( )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B.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3.(2分)下列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入固体粉末 D.加热液体
4.(2分)下列各图中●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5.(2分)空气中的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这四种气体的含量由多到少的是( )
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6.(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是21%
B.CO2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C.CO2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D.空气质量指数的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7.(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8.(2分)如图所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了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C.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9.(2分)下列有关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火柴点燃时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点燃的木炭缓慢地从瓶口伸入集气瓶底
D.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盖上玻璃片,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倒放在桌上
10.(2分)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代表氧气 B.t1时刻,O2开始产生
C.t2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KMnO4是催化剂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3分)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几种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包含关系 B.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属于并列关系
B.化学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 关系
12.(3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作燃料 B.铁锅作炊具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稀有气体可以用作
13.(3分)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浪费,放回原试剂瓶中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
C.连接导管和橡胶塞时,先将导管用水润湿,再缓慢旋入橡胶塞中
D.量取25mL水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水的体积 25mL(填“>”、“<”或“=”)
14.(3分)如图是工业上生产氨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1个氨分子由1个氮分子和3个氢分子构成
D.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15.(3分)鉴别下列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铁片和铜片
观察颜色
B
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
汽油和酒精
点燃,观察是否燃烧
D
水和浓氨水
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65分)
16.(5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酒精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①通常情况下,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成气体;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④酒精易燃烧;⑤常用作酒精灯或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描述中,涉及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填数字序号)。
(2)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面上引起火灾,处理方法是 。
(3)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 2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酒精燃烧的生成物与蜡烛完全燃烧的生成物相同,则酒精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
17.(5分)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该反应完成填空。
(1)上述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名称,下同),不变的粒子是 。
(2)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 (填“改变”或“不变”,下同),原子的数目 。
(3)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的理由是 。
18.(5分)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将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的空气进行下列操作:
(1)工业制取氧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过程主要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 不同,进行分离。
(2)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工业液氧和氧气都支持燃烧,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
(4)分离出的氮气的用途 (写出一个)。
19.(7分)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 。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这说明分子 ,烧杯B的作用是 。
(3)图3实验中用 (填仪器名称)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
20.(8分)图中的物质和反应是初中化学第二单元中学习过的(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名称: 。
(2)反应④中瓶内放少量水,水的作用是 。
(3)上述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填序号)。
(4)反应⑥的文字表达式: 。
21.(10分)现有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装置中缺少了 。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上述装置制取氧气,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C”、“D”或“E”)。
(4)如果用装置F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该从 (填“a”或“b”)端通入,使用该装置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和现象是 。
(5)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已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欲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氢气,应该选择制取装置的组合是 (填字母)。
22.(7分)甲乙小组按图1、2所示实验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获得了不同实验现象。
(1)甲组:
如图1,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看到木条与外焰接触部分变得焦黑,与内焰接触部分为浅黑色,与焰心接触部分没有明显变化。该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证明蜡烛火焰的 部分温度最高。
如图2,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出现,能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
乙组:
图2中当烧杯位置明显降低时,烧杯内壁不仅有无色液滴,还看到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黑色固体是碳。
【实验验证】为了证明上述猜想是否正确,甲、乙小组的同学用图3装置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甲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燃烧,发出 ,b中溶液变浑浊。
乙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 ,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2)【分析与结论】
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实验操作如下,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A.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B.将试管b移走
(3)根据甲乙两组实验b中的实验现象 ,都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 ,由此可推断猜想 正确。
23.(10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对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进行探究。同学们进行了以下5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水槽中水的温度(℃)
20
70
70
20
20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30
15
30
30
30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6
6
X
6
6
锥形瓶中的物质
﹣﹣
﹣﹣
﹣﹣
0.5g氯化钠
0.5g氯化铁
60分钟内产生的氧气(mL)
0.0
4.5
12.1
2.0
650.0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③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的值是 mL。
(2)写出实验②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
(3)通过实验②③,可以得出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4)通过实验 (填实验序号)可知,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5)实验①④⑤说明, (填物质名称)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为了进一步证明该物质是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它在反应前后 和 没有改变。
【反思与评价】
(6)本实验中通过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气体体积比较反应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 比较反应速率。
24.(8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图Ⅰ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2)图Ⅱ中,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DE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
(3)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是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V、V1、V2表示)。
(4)若实验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则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个)。
(5)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换成铁丝,原因是 。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南昌十九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1.(2分)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A.将废旧塑料变成燃料
B.研制开发新型低毒农药
C.苍蝇细胞的结构和组成
D.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属于物质间通过化学变化进行转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A不符合题意;
B、研制开发新型低毒农药,属于新物质的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B不符合题意;
C、苍蝇细胞的结构和组成,属于生物研究的范畴,故C符合题意;
D、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属于新物质的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
2.(2分)我国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空气的是( )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B.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分析】有利于保护空气,减少污染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
【解答】解:A、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造成空气污染,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故有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B、燃煤火力发电产生大量的空气的污染物,所以发展燃煤火力发电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C、新能源公交车不污染环境,所以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D、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空气污染物,所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减少空气污染,故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分)下列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入固体粉末 D.加热液体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分)下列各图中●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应为水分子;根据水分子的构成,判断图中为水分子的选项。
【解答】解:A、能表示水分子,能保持H2O化学性质的,故A符合题意;
B、该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混合气体,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图是氢气,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把微粒的特性与微粒的微观示意图结合起来考查,解答时可根据题意由微粒特性确定微粒,再由微粒的构成判断表示微粒的微观示意图。
5.(2分)空气中的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这四种气体的含量由多到少的是( )
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这四种气体的含量由多到少的是③①④②。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是21%
B.CO2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C.CO2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D.空气质量指数的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分析】A、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进行分析;
B、根据C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
C、根据CO2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质量指数的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进行分析。
【解答】解: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故A错误;
B、C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
C、CO2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C错误;
D、空气质量指数的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空气有关的基础知识的记忆,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7.(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里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是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8.(2分)如图所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了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C.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分析】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瓶内压强增大,充气气球内的气体沿导管逸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会造成瓶内压强增大,充气气球内的气体沿导管逸出,故会观察到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密闭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下列有关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火柴点燃时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点燃的木炭缓慢地从瓶口伸入集气瓶底
D.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盖上玻璃片,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倒放在桌上
【分析】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气泡冒出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火柴点燃时不能立即伸入集气瓶中,要等到火柴快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点燃的木炭缓慢地从瓶口伸入集气瓶底,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盖上玻璃片,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正放在桌上,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代表氧气 B.t1时刻,O2开始产生
C.t2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KMnO4是催化剂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b物质的质量少,b是高锰酸钾,a是氯酸钾,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有氧气生成,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高锰酸钾的质量不断减少,直到为零,高锰酸钾产生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同学们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等知识以及观察图示的能力,并从图示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3分)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几种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包含关系 B.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属于并列关系
B.化学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 交叉 关系
【分析】A、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定义解答;
B、根据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定义解答;
C、根据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定义解答;
D、根据化合物与氧化物的定义解答。
【解答】解:A、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
B、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中物理性质,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两者属并列关系,故B错误;
C、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两者属于包含关系;故C错误;
D、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生成物是一种的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两者属于交叉关系;
故选:D;交叉;
【点评】此题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个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12.(3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B
A.酒精作燃料 B.铁锅作炊具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稀有气体可以用作 制造霓虹灯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A、酒精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铁锅作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用于制造霓虹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故选:B;补充:制造霓虹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3.(3分)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C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浪费,放回原试剂瓶中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
C.连接导管和橡胶塞时,先将导管用水润湿,再缓慢旋入橡胶塞中
D.量取25mL水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水的体积 > 25mL(填“>”、“<”或“=”)
【分析】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三不一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导管连接橡胶塞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仰视读数,读数偏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先把玻璃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橡胶塞内,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量取25mL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则量取的水的体积>25mL。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3分)如图是工业上生产氨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1个氨分子由1个氮分子和3个氢分子构成
D.该反应属于 化合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一定条件下,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1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这,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
故填:B;化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3分)鉴别下列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A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铁片和铜片
观察颜色
B
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
汽油和酒精
点燃,观察是否燃烧
D
水和浓氨水
闻气味
【分析】A、根据铁片和铜片的颜色分析;
B、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大,燃烧越剧烈,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汽油和酒精都具有可燃性分析;
D、根据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分析。
【解答】解:A、铁片是银白色的,铜是紫红色的,观察颜色能鉴别,故A正确;
B、带火星的木条在吸入空气、呼出气体中均会熄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不能鉴别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故B错误;
C、由于汽油和酒精都具有可燃性,点燃,都能燃烧,无法鉴别,故C错误;
D、由于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水是无味的,通过闻气味能鉴别。
故答案为:A,D补充:闻气味。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鉴别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65分)
16.(5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酒精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①通常情况下,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成气体;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④酒精易燃烧;⑤常用作酒精灯或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描述中,涉及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④ (填数字序号)。
(2)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面上引起火灾,处理方法是 用湿抹布盖灭 。
(3)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 小于 2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酒精燃烧的生成物与蜡烛完全燃烧的生成物相同,则酒精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
【分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2)根据灭火原理解答;
(3)根据分子性质解答;
(4)根据题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任意比互溶,以上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酒精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2)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面上引起的火灾,常用湿抹布盖灭;
(3)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间隔,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4)根据题中信息,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故答案为:(1)④;(2)用湿抹布盖灭;(3)小于;(4)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涉及区分物质的性质、灭火措施、分子的特性以及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关键是熟记基础化学知识.
17.(5分)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该反应完成填空。
(1)上述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氢分子、氯分子 (填名称,下同),不变的粒子是 氢原子、氯原子 。
(2)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 不变 (填“改变”或“不变”,下同),原子的数目 不变 。
(3)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的理由是 产生了新的分子(或分子种类改变) 。
【分析】根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1个氢分子和1个氯分子反应生成2个氯化氢分子,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有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上述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与氯分子,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与氯原子;故填:氢分子、氯分子;氢原子、氯原子;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改变;故填:不变;不变;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产生了新的分子,即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所以该反应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填:产生了新的分子(或分子种类改变)。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8.(5分)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将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的空气进行下列操作:
(1)工业制取氧气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过程主要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 沸点 不同,进行分离。
(2)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工业液氧和氧气都支持燃烧,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4)分离出的氮气的用途 作保护气(合理即可) (写出一个)。
【分析】(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液氧”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3)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1)工业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该过程主要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故填:物理;沸点;
(2)“工业液氧”中含有液态氧气、液态二氧化碳、液态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3)液氧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气也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工业液氧和氧气都支持燃烧,故填: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4)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还可用液氮冷冻麻醉、制硝酸、氮肥等;故填:作保护气(合理即可)。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的工业制取原理,液态氧气的颜色,以及工业贮存氧气的方法,并且一定要理解该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9.(7分)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 分子之间有间隔 。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中溶液变红色 ,这说明分子 是不断运动的 ,烧杯B的作用是 对比 。
(3)图3实验中用 胶头滴管 (填仪器名称)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ba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节约药品,更环保 。
【分析】(1)气体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2)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4)不同的实验装置,仪器的不同。
【解答】解:(1)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故填:分子之间有间隔。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中溶液变红色,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氨分子运动到A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烧杯B的作用是对比,通过对比可知,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故填:A中溶液变红色;是不断运动的;对比。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ba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是因为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故填:胶头滴管;ba。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更环保。
故填:节约药品,更环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8分)图中的物质和反应是初中化学第二单元中学习过的(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名称: 氯酸钾 。
(2)反应④中瓶内放少量水,水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
(3)上述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①②③ (填序号)。
(4)反应⑥的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或铜+氧气氧化铜) 。
【分析】根据B为暗紫色固体,B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可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A为无色液体,可在黑色固体D的作用下生成X,白色固体C可在黑色固体D的作用下生成X,所以A为过氧化氢,C为氯酸钾,D为二氧化锰,X为氧气;氧气与黄色固体E反应生成H,所以E为硫,H为二氧化硫;氧气与暗红色固体F反应生成I,所以F为红磷,I为五氧化二磷;氧气与G反应生成黑色固体J,G可能是铁丝或铜,则J可能是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B为暗紫色固体,B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可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A为无色液体,可在黑色固体D的作用下生成X,白色固体C可在黑色固体D的作用下生成X,所以A为过氧化氢,C为氯酸钾,D为二氧化锰,X为氧气;氧气与黄色固体E反应生成H,所以E为硫,H为二氧化硫;氧气与暗红色固体F反应生成I,所以F为红磷,I为五氧化二磷;氧气与G反应生成黑色固体J,G可能是铁丝或铜,则J可能是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为氯酸钾;
(2)二氧化硫有毒,会造成空气的污染,反应④中瓶内放少量水,作用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由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①②③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或多种,属于分解反应;
(4)反应⑥为铁丝与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或铜与氧气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或铜+氧气氧化铜)。
故答案为:(1)氯酸钾;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①②③;
(4)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或铜+氧气氧化铜)。
【点评】解题关键,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或明显的化学反应特征,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21.(10分)现有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锥形瓶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序号),该装置中缺少了 棉花 。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上述装置制取氧气,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 (填“C”、“D”或“E”)。
(4)如果用装置F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该从 a (填“a”或“b”)端通入,使用该装置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和现象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木条复燃则集满 。
(5)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已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欲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氢气,应该选择制取装置的组合是 BD (填字母)。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进行分析;
(3)根据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需要用水吸收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所以该装置中缺少了棉花;
(3)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需要用水吸收,用上述装置制取氧气,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所以用装置F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该从a端通入,使用该装置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和现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木条复燃则集满;
(5)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应该选择制取装置的组合是BD。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A;棉花;
(3)D;
(4)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木条复燃则集满;
(5)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2.(7分)甲乙小组按图1、2所示实验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获得了不同实验现象。
(1)甲组:
如图1,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看到木条与外焰接触部分变得焦黑,与内焰接触部分为浅黑色,与焰心接触部分没有明显变化。该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 ,实验证明蜡烛火焰的 外焰 部分温度最高。
如图2,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出现,能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水 。
乙组:
图2中当烧杯位置明显降低时,烧杯内壁不仅有无色液滴,还看到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黑色固体是碳。
【实验验证】为了证明上述猜想是否正确,甲、乙小组的同学用图3装置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甲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燃烧,发出 红光 ,b中溶液变浑浊。
乙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 氧气 ,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2)【分析与结论】
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实验操作如下,操作顺序是 BA (填字母序号)。
A.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B.将试管b移走
(3)根据甲乙两组实验b中的实验现象 溶液变浑浊 ,都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 二氧化碳 ,由此可推断猜想 黑色固体是碳 正确。
【分析】(1)依据实验图示和题中信息分析;依据实验现象分析;
【实验验证】依据碳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实验现象分析;
(2)依据实验装置特点分析;
(3)依据实验装置b中试剂分析。
【解答】解:(1)分析实验图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看到木条与外焰接触部分变得焦黑,说明外外焰温度最高,与内焰接触部分为浅黑色,与焰心接触部分没有明显变化,则火焰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外焰>内焰>焰心,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实验证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图2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故填:探究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外焰;水;
【实验验证】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甲组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则实验现象为发红光;乙组的实验现象是发白光,则实验操作为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 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故填:红光;氧气;
(2)分析图3实验装置可知,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应现将导管移出b试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回流到试管,引起试管炸裂,则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实验操作如下,操作顺序是BA,故填:BA;
(3)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实验验证】可知,根据甲乙两组实验b中的实验现象溶液变浑浊,都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由此可推断猜想黑色固体是碳正确,故填:溶液变浑浊;二氧化碳;黑色固体是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实验探究能力,主要利用实验图示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3.(10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对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进行探究。同学们进行了以下5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水槽中水的温度(℃)
20
70
70
20
20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30
15
30
30
30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6
6
X
6
6
锥形瓶中的物质
﹣﹣
﹣﹣
﹣﹣
0.5g氯化钠
0.5g氯化铁
60分钟内产生的氧气(mL)
0.0
4.5
12.1
2.0
650.0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③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的值是 6 mL。
(2)写出实验②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
(3)通过实验②③,可以得出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4)通过实验 ①③ (填实验序号)可知,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5)实验①④⑤说明, 氯化铁 (填物质名称)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为了进一步证明该物质是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它在反应前后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没有改变。
【反思与评价】
(6)本实验中通过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气体体积比较反应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 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比较反应速率。
【分析】(1)根据对照性实验的唯一性进行分析;
(2)常见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3)根据实验②③数据进行分析;
(4)根据水槽中温度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①④⑤中数据进行分析;
(6)根据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来比较反应速率。
【解答】(1)由于要研究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素的因素:温度、溶液浓度、催化剂种类,所以要保证过氧化氢的体积相同,所以x=6;故填:6;
(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故填:过氧化氢 水+氧气;
(3)对比实验②③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变量为过氧化氢的浓度,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故填: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
(4)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所以实验变量为:过氧化氢的温度,所以通过①③进行对比;故填:①③;
(5)通过对比①④⑤中数据,可以看出加入氯化铁时相同时间收集的氧气最多,因此说明氯化铁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还需证明它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填:氯化铁;质量;化学性质;
(6)本实验中通过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气体体积比较反应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比较反应速率,故填: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点评】本题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一定掌握对比实验的唯一性,增强学生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
24.(8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图Ⅰ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
(2)图Ⅱ中,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红磷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气压增大 ,DE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打开弹簧夹,水倒流进集气瓶 。
(3)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是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V、V1、V2表示)。
(4)若实验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则可能的原因是 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写出一个)。
(5)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换成铁丝,原因是 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
【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图Ⅰ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故填: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图Ⅱ中,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气压增大,DE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打开弹簧夹,水倒流进集气瓶。
故填:红磷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气压增大;打开弹簧夹,水倒流进集气瓶。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故填:。
(4)若实验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则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故填: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换成铁丝,原因是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故填: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1.(2分)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A.将废旧塑料变成燃料
B.研制开发新型低毒农药
C.苍蝇细胞的结构和组成
D.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2.(2分)我国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空气的是( )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B.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3.(2分)下列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入固体粉末 D.加热液体
4.(2分)下列各图中●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5.(2分)空气中的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这四种气体的含量由多到少的是( )
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6.(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是21%
B.CO2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C.CO2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D.空气质量指数的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7.(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8.(2分)如图所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了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C.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9.(2分)下列有关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火柴点燃时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点燃的木炭缓慢地从瓶口伸入集气瓶底
D.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盖上玻璃片,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倒放在桌上
10.(2分)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代表氧气 B.t1时刻,O2开始产生
C.t2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KMnO4是催化剂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3分)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几种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包含关系 B.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属于并列关系
B.化学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 关系
12.(3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作燃料 B.铁锅作炊具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稀有气体可以用作
13.(3分)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浪费,放回原试剂瓶中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
C.连接导管和橡胶塞时,先将导管用水润湿,再缓慢旋入橡胶塞中
D.量取25mL水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水的体积 25mL(填“>”、“<”或“=”)
14.(3分)如图是工业上生产氨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1个氨分子由1个氮分子和3个氢分子构成
D.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15.(3分)鉴别下列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铁片和铜片
观察颜色
B
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
汽油和酒精
点燃,观察是否燃烧
D
水和浓氨水
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65分)
16.(5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酒精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①通常情况下,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成气体;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④酒精易燃烧;⑤常用作酒精灯或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描述中,涉及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填数字序号)。
(2)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面上引起火灾,处理方法是 。
(3)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 2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酒精燃烧的生成物与蜡烛完全燃烧的生成物相同,则酒精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
17.(5分)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该反应完成填空。
(1)上述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名称,下同),不变的粒子是 。
(2)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 (填“改变”或“不变”,下同),原子的数目 。
(3)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的理由是 。
18.(5分)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将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的空气进行下列操作:
(1)工业制取氧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过程主要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 不同,进行分离。
(2)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工业液氧和氧气都支持燃烧,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
(4)分离出的氮气的用途 (写出一个)。
19.(7分)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 。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这说明分子 ,烧杯B的作用是 。
(3)图3实验中用 (填仪器名称)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
20.(8分)图中的物质和反应是初中化学第二单元中学习过的(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名称: 。
(2)反应④中瓶内放少量水,水的作用是 。
(3)上述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填序号)。
(4)反应⑥的文字表达式: 。
21.(10分)现有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装置中缺少了 。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上述装置制取氧气,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C”、“D”或“E”)。
(4)如果用装置F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该从 (填“a”或“b”)端通入,使用该装置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和现象是 。
(5)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已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欲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氢气,应该选择制取装置的组合是 (填字母)。
22.(7分)甲乙小组按图1、2所示实验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获得了不同实验现象。
(1)甲组:
如图1,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看到木条与外焰接触部分变得焦黑,与内焰接触部分为浅黑色,与焰心接触部分没有明显变化。该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证明蜡烛火焰的 部分温度最高。
如图2,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出现,能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
乙组:
图2中当烧杯位置明显降低时,烧杯内壁不仅有无色液滴,还看到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黑色固体是碳。
【实验验证】为了证明上述猜想是否正确,甲、乙小组的同学用图3装置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甲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燃烧,发出 ,b中溶液变浑浊。
乙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 ,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2)【分析与结论】
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实验操作如下,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A.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B.将试管b移走
(3)根据甲乙两组实验b中的实验现象 ,都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 ,由此可推断猜想 正确。
23.(10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对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进行探究。同学们进行了以下5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水槽中水的温度(℃)
20
70
70
20
20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30
15
30
30
30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6
6
X
6
6
锥形瓶中的物质
﹣﹣
﹣﹣
﹣﹣
0.5g氯化钠
0.5g氯化铁
60分钟内产生的氧气(mL)
0.0
4.5
12.1
2.0
650.0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③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的值是 mL。
(2)写出实验②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
(3)通过实验②③,可以得出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4)通过实验 (填实验序号)可知,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5)实验①④⑤说明, (填物质名称)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为了进一步证明该物质是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它在反应前后 和 没有改变。
【反思与评价】
(6)本实验中通过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气体体积比较反应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 比较反应速率。
24.(8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图Ⅰ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2)图Ⅱ中,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DE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
(3)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是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V、V1、V2表示)。
(4)若实验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则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个)。
(5)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换成铁丝,原因是 。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南昌十九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1.(2分)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A.将废旧塑料变成燃料
B.研制开发新型低毒农药
C.苍蝇细胞的结构和组成
D.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属于物质间通过化学变化进行转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A不符合题意;
B、研制开发新型低毒农药,属于新物质的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B不符合题意;
C、苍蝇细胞的结构和组成,属于生物研究的范畴,故C符合题意;
D、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属于新物质的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
2.(2分)我国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空气的是( )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B.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分析】有利于保护空气,减少污染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
【解答】解:A、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造成空气污染,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故有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B、燃煤火力发电产生大量的空气的污染物,所以发展燃煤火力发电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C、新能源公交车不污染环境,所以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D、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空气污染物,所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减少空气污染,故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分)下列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入固体粉末 D.加热液体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分)下列各图中●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应为水分子;根据水分子的构成,判断图中为水分子的选项。
【解答】解:A、能表示水分子,能保持H2O化学性质的,故A符合题意;
B、该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混合气体,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图是氢气,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H2O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把微粒的特性与微粒的微观示意图结合起来考查,解答时可根据题意由微粒特性确定微粒,再由微粒的构成判断表示微粒的微观示意图。
5.(2分)空气中的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这四种气体的含量由多到少的是( )
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这四种气体的含量由多到少的是③①④②。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是21%
B.CO2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C.CO2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D.空气质量指数的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分析】A、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进行分析;
B、根据C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
C、根据CO2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质量指数的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进行分析。
【解答】解: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故A错误;
B、C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
C、CO2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C错误;
D、空气质量指数的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空气有关的基础知识的记忆,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7.(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里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是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8.(2分)如图所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了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C.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分析】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瓶内压强增大,充气气球内的气体沿导管逸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会造成瓶内压强增大,充气气球内的气体沿导管逸出,故会观察到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密闭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下列有关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火柴点燃时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点燃的木炭缓慢地从瓶口伸入集气瓶底
D.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盖上玻璃片,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倒放在桌上
【分析】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气泡冒出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火柴点燃时不能立即伸入集气瓶中,要等到火柴快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点燃的木炭缓慢地从瓶口伸入集气瓶底,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盖上玻璃片,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正放在桌上,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代表氧气 B.t1时刻,O2开始产生
C.t2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KMnO4是催化剂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b物质的质量少,b是高锰酸钾,a是氯酸钾,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有氧气生成,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高锰酸钾的质量不断减少,直到为零,高锰酸钾产生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同学们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等知识以及观察图示的能力,并从图示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3分)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几种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包含关系 B.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属于并列关系
B.化学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 交叉 关系
【分析】A、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定义解答;
B、根据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定义解答;
C、根据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定义解答;
D、根据化合物与氧化物的定义解答。
【解答】解:A、纯净物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
B、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中物理性质,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两者属并列关系,故B错误;
C、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两者属于包含关系;故C错误;
D、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生成物是一种的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两者属于交叉关系;
故选:D;交叉;
【点评】此题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个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12.(3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B
A.酒精作燃料 B.铁锅作炊具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稀有气体可以用作 制造霓虹灯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A、酒精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铁锅作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用于制造霓虹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故选:B;补充:制造霓虹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3.(3分)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C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浪费,放回原试剂瓶中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
C.连接导管和橡胶塞时,先将导管用水润湿,再缓慢旋入橡胶塞中
D.量取25mL水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水的体积 > 25mL(填“>”、“<”或“=”)
【分析】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三不一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导管连接橡胶塞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仰视读数,读数偏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先把玻璃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橡胶塞内,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量取25mL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则量取的水的体积>25mL。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3分)如图是工业上生产氨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1个氨分子由1个氮分子和3个氢分子构成
D.该反应属于 化合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一定条件下,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1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这,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
故填:B;化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3分)鉴别下列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A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铁片和铜片
观察颜色
B
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
汽油和酒精
点燃,观察是否燃烧
D
水和浓氨水
闻气味
【分析】A、根据铁片和铜片的颜色分析;
B、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大,燃烧越剧烈,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汽油和酒精都具有可燃性分析;
D、根据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分析。
【解答】解:A、铁片是银白色的,铜是紫红色的,观察颜色能鉴别,故A正确;
B、带火星的木条在吸入空气、呼出气体中均会熄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不能鉴别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故B错误;
C、由于汽油和酒精都具有可燃性,点燃,都能燃烧,无法鉴别,故C错误;
D、由于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水是无味的,通过闻气味能鉴别。
故答案为:A,D补充:闻气味。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鉴别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65分)
16.(5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酒精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①通常情况下,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成气体;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④酒精易燃烧;⑤常用作酒精灯或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描述中,涉及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④ (填数字序号)。
(2)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面上引起火灾,处理方法是 用湿抹布盖灭 。
(3)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 小于 2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酒精燃烧的生成物与蜡烛完全燃烧的生成物相同,则酒精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
【分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2)根据灭火原理解答;
(3)根据分子性质解答;
(4)根据题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任意比互溶,以上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酒精易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2)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在桌面上引起的火灾,常用湿抹布盖灭;
(3)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间隔,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4)根据题中信息,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故答案为:(1)④;(2)用湿抹布盖灭;(3)小于;(4)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涉及区分物质的性质、灭火措施、分子的特性以及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关键是熟记基础化学知识.
17.(5分)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该反应完成填空。
(1)上述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氢分子、氯分子 (填名称,下同),不变的粒子是 氢原子、氯原子 。
(2)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 不变 (填“改变”或“不变”,下同),原子的数目 不变 。
(3)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的理由是 产生了新的分子(或分子种类改变) 。
【分析】根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1个氢分子和1个氯分子反应生成2个氯化氢分子,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有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上述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与氯分子,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与氯原子;故填:氢分子、氯分子;氢原子、氯原子;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改变;故填:不变;不变;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产生了新的分子,即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所以该反应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填:产生了新的分子(或分子种类改变)。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8.(5分)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将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的空气进行下列操作:
(1)工业制取氧气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过程主要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 沸点 不同,进行分离。
(2)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工业液氧和氧气都支持燃烧,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4)分离出的氮气的用途 作保护气(合理即可) (写出一个)。
【分析】(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液氧”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3)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1)工业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该过程主要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故填:物理;沸点;
(2)“工业液氧”中含有液态氧气、液态二氧化碳、液态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3)液氧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气也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工业液氧和氧气都支持燃烧,故填: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4)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还可用液氮冷冻麻醉、制硝酸、氮肥等;故填:作保护气(合理即可)。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的工业制取原理,液态氧气的颜色,以及工业贮存氧气的方法,并且一定要理解该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9.(7分)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 分子之间有间隔 。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中溶液变红色 ,这说明分子 是不断运动的 ,烧杯B的作用是 对比 。
(3)图3实验中用 胶头滴管 (填仪器名称)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ba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节约药品,更环保 。
【分析】(1)气体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2)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4)不同的实验装置,仪器的不同。
【解答】解:(1)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故填:分子之间有间隔。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中溶液变红色,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氨分子运动到A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烧杯B的作用是对比,通过对比可知,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故填:A中溶液变红色;是不断运动的;对比。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ba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是因为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故填:胶头滴管;ba。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更环保。
故填:节约药品,更环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8分)图中的物质和反应是初中化学第二单元中学习过的(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名称: 氯酸钾 。
(2)反应④中瓶内放少量水,水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
(3)上述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①②③ (填序号)。
(4)反应⑥的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或铜+氧气氧化铜) 。
【分析】根据B为暗紫色固体,B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可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A为无色液体,可在黑色固体D的作用下生成X,白色固体C可在黑色固体D的作用下生成X,所以A为过氧化氢,C为氯酸钾,D为二氧化锰,X为氧气;氧气与黄色固体E反应生成H,所以E为硫,H为二氧化硫;氧气与暗红色固体F反应生成I,所以F为红磷,I为五氧化二磷;氧气与G反应生成黑色固体J,G可能是铁丝或铜,则J可能是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B为暗紫色固体,B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可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A为无色液体,可在黑色固体D的作用下生成X,白色固体C可在黑色固体D的作用下生成X,所以A为过氧化氢,C为氯酸钾,D为二氧化锰,X为氧气;氧气与黄色固体E反应生成H,所以E为硫,H为二氧化硫;氧气与暗红色固体F反应生成I,所以F为红磷,I为五氧化二磷;氧气与G反应生成黑色固体J,G可能是铁丝或铜,则J可能是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为氯酸钾;
(2)二氧化硫有毒,会造成空气的污染,反应④中瓶内放少量水,作用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由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①②③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或多种,属于分解反应;
(4)反应⑥为铁丝与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或铜与氧气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或铜+氧气氧化铜)。
故答案为:(1)氯酸钾;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①②③;
(4)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或铜+氧气氧化铜)。
【点评】解题关键,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或明显的化学反应特征,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21.(10分)现有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锥形瓶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序号),该装置中缺少了 棉花 。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上述装置制取氧气,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 (填“C”、“D”或“E”)。
(4)如果用装置F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该从 a (填“a”或“b”)端通入,使用该装置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和现象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木条复燃则集满 。
(5)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已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欲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氢气,应该选择制取装置的组合是 BD (填字母)。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进行分析;
(3)根据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需要用水吸收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所以该装置中缺少了棉花;
(3)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需要用水吸收,用上述装置制取氧气,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所以用装置F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该从a端通入,使用该装置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和现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木条复燃则集满;
(5)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应该选择制取装置的组合是BD。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A;棉花;
(3)D;
(4)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木条复燃则集满;
(5)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2.(7分)甲乙小组按图1、2所示实验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获得了不同实验现象。
(1)甲组:
如图1,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看到木条与外焰接触部分变得焦黑,与内焰接触部分为浅黑色,与焰心接触部分没有明显变化。该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 ,实验证明蜡烛火焰的 外焰 部分温度最高。
如图2,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出现,能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水 。
乙组:
图2中当烧杯位置明显降低时,烧杯内壁不仅有无色液滴,还看到烧杯底部附着有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呢?
【猜想】黑色固体是碳。
【实验验证】为了证明上述猜想是否正确,甲、乙小组的同学用图3装置分别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甲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燃烧,发出 红光 ,b中溶液变浑浊。
乙组
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 氧气 ,点燃酒精灯加热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b中溶液变浑浊。
(2)【分析与结论】
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实验操作如下,操作顺序是 BA (填字母序号)。
A.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B.将试管b移走
(3)根据甲乙两组实验b中的实验现象 溶液变浑浊 ,都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 二氧化碳 ,由此可推断猜想 黑色固体是碳 正确。
【分析】(1)依据实验图示和题中信息分析;依据实验现象分析;
【实验验证】依据碳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实验现象分析;
(2)依据实验装置特点分析;
(3)依据实验装置b中试剂分析。
【解答】解:(1)分析实验图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看到木条与外焰接触部分变得焦黑,说明外外焰温度最高,与内焰接触部分为浅黑色,与焰心接触部分没有明显变化,则火焰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外焰>内焰>焰心,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实验证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图2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故填:探究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外焰;水;
【实验验证】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甲组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加热,则实验现象为发红光;乙组的实验现象是发白光,则实验操作为取少量该黑色固体于a中,通入 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故填:红光;氧气;
(2)分析图3实验装置可知,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应现将导管移出b试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回流到试管,引起试管炸裂,则实验结束时,停止通入气体,后续两步实验操作如下,操作顺序是BA,故填:BA;
(3)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实验验证】可知,根据甲乙两组实验b中的实验现象溶液变浑浊,都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由此可推断猜想黑色固体是碳正确,故填:溶液变浑浊;二氧化碳;黑色固体是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实验探究能力,主要利用实验图示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3.(10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对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进行探究。同学们进行了以下5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水槽中水的温度(℃)
20
70
70
20
20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30
15
30
30
30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6
6
X
6
6
锥形瓶中的物质
﹣﹣
﹣﹣
﹣﹣
0.5g氯化钠
0.5g氯化铁
60分钟内产生的氧气(mL)
0.0
4.5
12.1
2.0
650.0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③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的值是 6 mL。
(2)写出实验②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
(3)通过实验②③,可以得出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4)通过实验 ①③ (填实验序号)可知,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5)实验①④⑤说明, 氯化铁 (填物质名称)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为了进一步证明该物质是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它在反应前后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没有改变。
【反思与评价】
(6)本实验中通过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气体体积比较反应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 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比较反应速率。
【分析】(1)根据对照性实验的唯一性进行分析;
(2)常见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3)根据实验②③数据进行分析;
(4)根据水槽中温度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①④⑤中数据进行分析;
(6)根据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来比较反应速率。
【解答】(1)由于要研究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素的因素:温度、溶液浓度、催化剂种类,所以要保证过氧化氢的体积相同,所以x=6;故填:6;
(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故填:过氧化氢 水+氧气;
(3)对比实验②③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变量为过氧化氢的浓度,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故填: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
(4)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所以实验变量为:过氧化氢的温度,所以通过①③进行对比;故填:①③;
(5)通过对比①④⑤中数据,可以看出加入氯化铁时相同时间收集的氧气最多,因此说明氯化铁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还需证明它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填:氯化铁;质量;化学性质;
(6)本实验中通过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气体体积比较反应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比较反应速率,故填: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点评】本题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一定掌握对比实验的唯一性,增强学生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
24.(8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图Ⅰ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
(2)图Ⅱ中,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红磷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气压增大 ,DE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打开弹簧夹,水倒流进集气瓶 。
(3)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是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V、V1、V2表示)。
(4)若实验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则可能的原因是 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写出一个)。
(5)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换成铁丝,原因是 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
【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图Ⅰ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故填: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图Ⅱ中,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气压增大,DE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打开弹簧夹,水倒流进集气瓶。
故填:红磷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气压增大;打开弹簧夹,水倒流进集气瓶。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故填:。
(4)若实验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则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故填: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该实验不能将红磷换成铁丝,原因是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故填: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点评】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