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6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6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6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测试题
展开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海洋水域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加速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如果开发过度,将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据此完成第1~2题。
1.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2.下列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的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有( )
①全面禁止捕捞 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 ③控制渔网网眼大小 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第1题,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植物与动物的数量并不相等。第2题,全面禁止捕捞虽然能保护渔业资源,但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答案1.C 2.D
3.有关大陆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与大陆是一个整体,深度一般超过200米
B.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可供人类开采
C.大陆架坡度很陡,向海洋底部逐渐延伸
D.大陆架就是指大陆四周的边缘部分
解析大陆架坡度较缓,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
答案B
4.关于海洋污染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的扩散、稀释、氧化、沉降作用能快速并无限度地将污染物加以分解与消化
B.海洋污染物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产过程
C.海洋污染物能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坏人类自身
D.施入农田的农药、化肥能最终进入海洋
解析海水的扩散、稀释、氧化、沉降作用能逐渐将污染物加以分解与消化,但海洋的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A
5.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有( )
①某些海洋工程建设不尽科学、合理 ②潮汐现象 ③人类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 ④波浪运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①④
解析有些海洋工程建设不当及人类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破坏严重。
答案C
6.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港到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的最佳航线先后经过( )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
解析出发地是上海港,目的地是摩尔曼斯克港,先后经过②(马六甲海峡)、④(红海)、①(直布罗陀海峡)、③(英吉利海峡)。
答案C
7.关于可燃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存在于海底基岩上
B.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
C.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下形成
D.遇火就着
解析可燃冰分布在深海沉积物中,不是在基岩上分布。
答案A
8.图1为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分布示意图。图2为我国赤潮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沿海赤潮发生次数从20世纪 年代开始快速增长。
(2)从各海域分布看, 海发生赤潮次数最多, 海发生赤潮次数最少。
(3)下图为赤潮形成的主要环境条件示意图。据图可知我国南方海域赤湖比北方海域严重的原因为
。
(4)江苏省海岸线较长,且较为平直,其海岸类型主要属于 ,从成因看属于 作用形成的。在江苏沿海地区的开发中,这类海岸适合发展 。
解析第(1)(2)(3)题,从图中可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赤潮发生次数快速增长,主要发生在南海和东海,它的发生与水温高低和废水排放多少有关。第(4)题,江苏沿岸多为平原,海滩多为淤泥质海滩,是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可发展晒盐、养殖等。
答案(1)80
(2)南 黄
(3)南方海域纬度较低,水温较高;南方沿海地区工农业发达,废水排放量大
(4)淤泥质海岸 堆积 滩涂养殖、晒盐、风电场、旅游等
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海洋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生命
B.能自行增殖
C.不断再生
D.不包括贝类
解析海洋生物约有20万种,包括鱼类、虾类、贝类、藻类。
答案D
2.关于海洋矿产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深海
B.滨海砂矿是岩浆活动形成的
C.海绿石可提取钾,也可作净化剂
D.热液矿床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浅海大陆架;滨海砂矿是沉积作用形成的;热液矿床是由海底裂谷喷出的高温岩浆冷却沉积形成的。
答案C
3.不属于海洋空间利用的是( )
A.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
B.海上机场
C.京九高铁
D.海底通信
解析京九铁路全线在陆地上,不属于海洋空间利用。
答案C
4.以下措施中,属于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是( )
A.建海洋博物馆
B.建设人工鱼礁
C.开发海底油气资源
D.海水晒盐
解析建海洋博物馆,是利用海洋空间的一种形式。
答案A
5.关于合理地开发海洋资源,正确的做法是( )
A.禁止开发海底资源
B.禁止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C.不用保护海洋环境
D.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解析A、B项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C项说法错误。
答案D
6.在旧金山和夏威夷之间的广阔的太平洋水域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大小与中欧相近!科学家认为,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塑料袋通过下水道进入海洋,不断运动的洋流将它们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这座庞大的“垃圾岛”。这座垃圾岛一直在“茁壮成长”。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座“岛屿”面积每10年就增长10倍。要彻底清除这些垃圾可能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大洋上的“垃圾岛”对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海洋动物吞食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B.改变洋流流向,危害海洋环境
C.严重阻碍海上船只航行
D.增加海洋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
解析本题考查海洋环境污染。“垃圾岛”的形成是因为人类大量排放污染物,属于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环境污染会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如海洋动物吞食下塑料垃圾,危及其生命。
答案A
近年来,我国沿海捕鱼量越来越少,捕上来的都是鱼子鱼孙。据此完成第7~8题。
7.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海水升温
B.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洋
C.修建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8.上述行为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解析第7题,材料反映渔业资源的枯竭,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第8题,过度捕捞导致了渔业资源的枯竭,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可再生性,故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7.D 8.B
9.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处海域的海岸类型,分别为 、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P海域应属于我国海洋权益的 类型。
(2)C海域发展滩涂养殖的不利因素有 ,B海域发展滨海旅游的有利自然因素为 。
(3)为了防止近海天然捕捞量的下降,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B处等高线稀疏,海岸平缓又以滨海旅游为主判断,应为砂质海岸;而A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应为基岩海岸。第(2)题,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温暖,但夏季多台风和风暴潮。第(3)题,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从防止过度捕捞和保护鱼类生存环境两方面分析。
答案(1)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内水
(2)台风、风暴潮、热污染 气候温和、水温适宜;风光优美,海湾风浪小;砂质海滩平坦开阔
(3)实行休渔制度;防止过度捕捞;发展海洋牧场;防止水污染。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次休渔期,人类活动对海洋影响最大的区域是,该人工岛的建设主要利用了海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N处的矿产资源主要是, 右图中,处于发电状态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随堂练习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