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详解要点 1.利用图文资料,正确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综合思维) 2.利用海洋资源分布图,正确认识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3.收集相关资料,针对某海域的海洋资源开发或海洋地理环境问题,撰写一篇相关的小论文。(地理实践力) 4.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关注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地协调观)
详解教材:海洋与人类的发展 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早期的地球上是没有任何生物的。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而现有的各种动物和各种植物,包括我们人类,都是原始生命的后裔及发展。最早的真核生物大概出现在18-14亿年前,大概在10亿年前开始出现了多细胞的动物。到距今5.7-5亿年的寒武纪,海洋里已经长满了多种海藻,带骨骼的各门类的无脊椎动物也出现了,此后,又逐渐出现了脊椎动物。在前寒武纪的末期,大气上层逐渐出现和形成了臭氧层,为生物到陆上生活创造了条件。在寒武纪以后,生物成功地到陆上生活,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的生物进化与发展由此开始。
详解教材:海洋与人类的发展 2.海洋是风雨的故乡:风雨、温度等气候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影响巨大。海洋是风雨的故乡,海洋是地球 上决定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地球上的水呈现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以及大气之中。由于海洋占地球表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所以我们所说的气候系统五大圈中的水圈,主要是指海洋。各种生命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离不开海洋的。 通过以上两句话——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是风雨的故乡,我们不难体会到海洋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关心海洋、爱护海洋、保护海洋,就是关爱我们人类自己。
详解教材:海洋与人类 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海水养殖、石油开采、填海造陆等产业活动,让人类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海洋交通运输长期占据重要地位,具有运量大、价格低、污染少的特点。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于海洋开发,促使海洋产业迅猛发展。但是,不合理的海洋开发方式,使得海洋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多种威胁。
详解教材:海洋生物资源 (1)含义: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种类: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3)用途 ①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②提取用于生产各种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的有效成分。
详解教材:渔场的成因分析
详解教材:世界四大渔场
详解教材: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捕捞,造成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减。 2.沿海滩涂围垦和人工填海造陆,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物种减少。 3.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详解教材:海洋矿产资源 (1)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大陆架。 (2)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3)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可分为非金属砂矿、重金属砂矿、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三大类。
详解教材: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工程;目前海底矿产资源开发以油气资源为主,海底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已占世界油气总产量的30%,滨海砂矿主要包括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等,因分布广泛、矿种多、储量大、工业品位要求低、开采方便、选矿简单、投资小等,成为产值仅次于海底石油、列居第二位的海底矿产资源。
详解教材:盐场的区位分析 ①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便于海盐晒制。 ②气候: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③海滩:淤泥质海岸有利于提高产量。 我国的三大盐场: ①长芦盐场位于天津、河北境内,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春季),是我国最大盐场,是附近的化工厂的原料产地之一。 ②台湾布袋盐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加之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故降水少,多晴天,气温高,有利于蒸发;台西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③海南岛莺歌海盐场位于热带,地势平坦且位于背风坡。
详解教材:海洋空间资源 (1)运输空间,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 (2)海上生产生活空间,如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 (3)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详解教材: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详解教材:海洋环境问题 1.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1953—1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就是因为工厂在生产有机产品过程中,排出含有汞的废物。这些有害物质流入海洋后,逐渐在鱼和贝类体内富集。最后,导致100多人严重中毒,并先后死亡。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偶尔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又如海岸活动,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详解教材:海洋环境问题 2.海洋生态破坏: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围垦和滥捕等),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海洋开发活动还缺乏综合的、长远的规划,综合效益比较差。
详解教材:赤潮 1.概念:浮游生物异常增多,造成海水颜色变化的一种现象。 2.分布:中低纬的沿海地区,尤其是封闭的大陆架。我国发生海区:渤海、东海的长江口海域、舟山群岛、杭州湾、南海的海口湾等。 3.原因: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灌溉退水都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等无机盐和有机物,汇入江河,流入海洋,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中低纬度温度高、光照强,浮游生物易大量繁殖(易发生在夏半年); ③封闭的大陆架海域,海水流动慢,风力微弱,净化速度慢。 4.危害: ①大面积的赤潮挡住阳光,影响海洋植物光合作用,破坏食物链; ②大量赤潮生物繁殖、死亡、消耗溶解氧,使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 ③赤潮生物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释放毒素,使其他生物因中毒而死; ④影响海洋旅游业。
知识总结:海洋环境保护 ①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向海洋排污和规范海洋开发行为; ②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排放和倾倒有害废弃物; ③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④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⑤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 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详解教材:保护海洋
知识总结: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知识总结:海洋环境问题
知识总结:海洋环境保护
典例探究: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据此完成1~3题。1.浙江省的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是因为( )①位于沿海大陆架海域,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长江、钱塘江等大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③沿岸有寒流和暖流交汇 ④位于寒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近几年,浙江规定每年从6月中旬开始在东海渔区实行三个月的“休渔期”,主要原因是( )A.避开恶劣的台风天气 B.修补渔船和渔网C.该时段鱼类游向深海区 D.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3.近几年,广东省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沉置大量废弃船只,主要原因是( )A.阻止渔船在该海域捕鱼 B.为该海域走私船只设置障碍C.防止捕鱼船拉网作业 D.为鱼类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解题技巧: 第1题,渔场一般出现在饵料丰富的海域,即光照充足、营养物质丰富的海域。 第2题,“休渔”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3题,沉船可以起到海底礁石的作用:增加海水扰动,引起海水上泛,为鱼类提供躲避天敌的场所等。
答案:1.B 2.D 3.D
21世纪,人类会加大对海洋开发利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4.海洋环境问题包括( )A.渔业生产和石油开采B.围海造田和海洋权益C.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D.油轮泄露和海底矿产枯竭5.下列做法中能够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 )①制定渔业法,实行休渔制度 ②停止海洋矿产的开发③通过养殖,实现海洋农牧化 ④大力发展远洋渔业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4题,海洋环境问题包括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 第5题,实行休渔制度,保证鱼类的繁殖和生长;通过养殖,实现海洋农牧化,提高海洋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答案:4、C 5. C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完成6~7题。6.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A.人类生活污染B.陆上工业生产排污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D.港口建设7.对“海洋沙漠效应”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B.使沿岸地区干旱面积扩大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D.使水温降低
【解析】 第6题,由于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导致海上石油污染,在海面上形成一层油膜,由于海水蒸发减少,沿岸地区变得干燥,油膜也阻挡了空气流通,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第7题,油膜使海水温度日较差、年较差加大,冬季水温降低,夏季水温升高。
答案:6.C 7.C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优质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课探究,海洋与人类,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例1,典例2,学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3 海洋与人类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 这是一份4.3 海洋与人类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S,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海洋生态破坏与污染,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