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湘教版)课时作业2.2风成地貌 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6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湘教版)课时作业2.2风成地貌 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6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湘教版)课时作业2.2风成地貌 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6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节 风成地貌达标测试
展开课时作业6 风成地貌
一、选择题
沙漠玫瑰石主要产于浩瀚戈壁,该石品种外形酷似玫瑰,又“生长”在沙漠中,故称之为“沙漠玫瑰”。沙漠玫瑰石大多是火山岩浆冷却后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形成,是方解石、石英、石膏的共生结晶体。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沙漠玫瑰石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风力沉积
2.组成沙漠玫瑰石的物质为( )
A.岩石 B.化学元素
C.金属矿物 D.非金属矿物
''丹娘沙丘(左图)位于西藏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丹娘乡附近河段北岸(右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在河谷西侧海拔2 949米处,建有号称“飞行难度全国第一”的林芝米林机场。据此完成3~4题。
3.丹娘沙丘的组成物质主要来源于( )
A.风力侵蚀 B.流水搬运
C.冰川搬运 D.人类活动
4.每年三月,在河谷沿线公路行驶的汽车,最易遇到的险情是( )
A.滑坡、泥石流 B.洪涝灾害
C.扬沙 D.地震
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下图是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A.A→B→C B.B→C→A
C.B→A→C D.C→A→B
6.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 )
A.杨树 B.桦树
C.沙拐枣 D.柳树
''读我国某处风蚀蘑菇等高线图(实线为图上可见部分,虚线表示被上部遮盖的部分),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经过P处的等值线的数值为( )
A.813米 B.814米
C.815米 D.816米
8.若用木条支撑以防止该景观悬空部位坍塌,则P处木条的长度约为( )
A.0.5米 B.1.5米
C.2.5米 D.3.5米
9.在岩壁上,可以见到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孔穴,远望犹如窗格和蜂窝,这种地貌被称为石窝。图中石窝最密集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受风力作用状况的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蚀记为负(-),风积记为正(+)。读图,完成10~12题。
10.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图中6~8月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 )
A.沙丘顶不受风蚀和风积的影响
B.东坡是迎风坡
C.6月21~26日风向发生了变化
D.西坡是迎风坡
11.风力最大的日期是 ( )
A.6月11日 B.7月14日
C.7月29日 D.8月25日
12.该地沙丘( )
A.6~8月一直向东移动 B.6月向东移动
C.7月向东移动 D.8月向东移动
二、非选择题
13.结合我国沙尘天气分布图、沙尘暴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的适当位置。
A.燃烧矿物燃料'B.土质疏松'C.风力加大'D.二氧化碳增加'E.过度放牧'F.过度开垦'G.气候变暖变干
(2)从干湿状况看,沙尘暴发生的地区属于我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3)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5)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超过3 000 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 m)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课时作业6 风成地貌
1~2.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沙漠玫瑰形成于浩瀚的戈壁,气候干旱,温差较大,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的侵蚀,故答案选B项。第2题,矿物是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处于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他们的化合物;岩石是由造岩矿物按一定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因此化学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由材料可知,沙漠玫瑰石大多是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是方解石、石英、石膏的共生结晶体,主要包含的是非金属矿物,而金属矿物是指具有明显的金属性的矿物。故答案选D项。
答案:1.B 2.D
3~4.解析:第3题,丹娘沙丘位于西藏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丹娘乡附近河段北岸,4~9月份降雨丰富,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影响小,A错。位于河流北岸,丹娘沙丘的组成物质主要来源于流水搬运,B对。冰川搬运泥沙石块混杂在一起,没有分选性,不能形成沙丘,C错。人类活动有经济目的,不是图示沙丘物质来源,D错。第4题,每年三月,气温回升,该地河谷沿岸有沙丘提供沙源,在河谷沿线公路行驶的汽车,最易遇到的险情是扬沙,影响能见度,C对。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A、B错。地震灾害不受季节影响,D错。
答案:3.B 4.C
5~6.解析:第5题,植树造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随着固沙植物的生长,移动沙丘也逐渐得到控制,沙丘移动速度逐渐减慢、坡度逐渐降低,C→A→B反映了这一发展的过程。第6题,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常选用梭梭、沙拐枣、柠条等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杨树、桦树、柳树主要生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答案:5.D 6.C
7~9.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图中等高距是1米,因该地貌是风蚀蘑菇,虚线等高线在下面,所以经过P处的等高线数值大于814米,应为815米。故选C。第8题,图中P处相对高度h的范围为1米
答案:7.C 8.B 9.C
10~12.解析:第10题,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沙丘顶既受到了风蚀作用,也受到了风积作用;东坡和西坡受到风积和风蚀作用,因此东、西坡有时是迎风坡,有时是背风坡;6月21日~26日东坡从风积变为风蚀,西坡由风蚀变为风积,由此可判断风向发生了变化。第11题,6月11日东坡风积最严重,说明此时风力强劲,带来的沙土最多。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6月份沙丘东坡以风积为主,而西坡以风蚀为主,则沙丘向东移动,而7、8月东坡以风蚀为主,西坡以风积为主,则沙丘向西移动。
答案:10.C 11.A 12.B
13.解析:本题以沙尘暴作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综合分析能力。由图可知沙尘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从图中还可知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受山岭阻挡,气候干旱。(1)该试题应根据前后关系解答。(2)沙尘暴发生的地区属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3)该题考查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频率加快,间隔变短。(4)我国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是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冬、春季盛行西北季风。(5)应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从左向右,从上而下分别是A、D、G、C、E、F、B。
(2)干旱 半干旱
(3)频率加快,间隔变短
(4)因为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冬、春季盛行西北季风。
(5)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土地沙化严重。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林区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建筑工地多,工地建筑用沙缺乏保护等。
14.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山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而且沙山西北坡缓,故该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根据题意并结合学习过的内容可知,该地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有阻挡作用,风沙在此沉积,加上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潮湿),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使沙山不断长高。第(3)题,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因此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
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沙山西北坡缓,说明西北坡为迎风坡,当地盛行西北风。
(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因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潮湿)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3)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风成地貌练习: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风成地貌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精品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22风成地貌解析版doc、22风成地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