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 (2019)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节 风成地貌课后测评
展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该实验中可知,沙子逐渐沉到水槽底部的现象是模拟( )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
2.若某区域正经历甲图演示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
A.降水变化率减小B.土壤肥力增强
C.河流含沙量增大D.风力堆积明显
【答案】1.B 2.C
【解析】1.实验中,沙子沉到水槽底部,相当于流水搬运过程中流速减慢,流水携带的泥沙在低处沉积下来,因此沙子沉到水槽底部模拟的是流水堆积作用,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2.甲图表示植被覆盖率低,若某区域正经历甲图演示过程,水土流失加重,大量泥沙被流水携带,因此河流含沙量增大,选项C符合题意。降水变化率主要由大气环流决定,与水土流失关系不大,排除A。水土流失加剧,表层肥沃土壤或营养元素大量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而不是增强,排除B。甲图表示水土流失加剧,说明当地降水较多,气候相对湿润,风力作用不明显,排除D。
下图为冰川地貌素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地貌分别是( )
A.冰斗、U形谷、角峰B.U形谷、冰斗、角峰
C.冰斗、角峰、U形谷D.角峰、冰斗、U形谷
4.有关图中地貌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
A.③地貌属于分布在山岳冰川的沉积地貌
B.②地貌主要出现在两极地区的大陆冰川
C.①地貌的形态特点是高耸尖锐
D.该地貌遗迹大量分布在非洲和南美大陆
【答案】3.D 4.C
【分析】
3.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圆椅状的洼地,②符合;角峰是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①符合;U形谷是由冰川过量下蚀和展宽形成的典型冰川谷,两侧一般有平坦的谷肩,横剖面近似U型,③符合;因此,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地貌分别是角峰、冰斗和U形谷,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图中③地貌为U型谷,属于冰川侵蚀地貌,A错误;②地貌为冰斗,是山岳冰川地貌,B错误;①地貌为角峰,特点是高耸尖锐,C正确;冰川地貌遗迹大量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纬度较低的非洲和南美大陆分布少,D错误;故选C。
【点睛】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在地势平缓地区,常看到呈S型弯曲的河道,即河曲。随着河曲的进一步发育,河流会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牛轭湖较为常见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横断山区D.云贵高原
6.由河道形成牛轭湖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流水下蚀B.流水侧蚀C.流水搬运D.流水溶蚀
【答案】5.A 6.B
【分析】
5.牛轭湖存在于地势平缓地区,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有条件形成牛轭湖,A正确。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都不具备形成条件,BCD错误。故选A。
6.牛轭湖是河流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是受到流水侧蚀的作用,B正确。流水下蚀是形成V型河谷,流水搬运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等,流水溶蚀是形成喀斯特地貌,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流水堆积地貌:出山口——洪积扇、冲积扇,中下游地区——河漫滩,入海口——三角洲
流水侵蚀地貌:上游——V型河谷,中下游——U型河谷
下图是模拟某地貌的形成小实验:将细沙沿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来面上形成的堆积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
A.三角洲B.冲积扇C.海滩D.沙丘
8.该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
【答案】7.B 8.C
【分析】
7.将书本倾斜放于桌面上说明该书本位置高,相当于山体;在桌面上形成堆积体,相当于出山口后的地势平坦的山前地带,堆积体的轮廓大致呈扇状 ,因此判断为冲积扇地貌,故B项正确。三角洲、海滩主要在海滨地区形成,地形平坦,无需较高的山体,故AC错误;沙丘是岩石风化形成的碎屑颗粒,经风力的搬运作用,由于风力的减少或障碍物的阻挡搬运能力下降,发生沉积形成的沙质堆积体,形成取决于风力状况,地形不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8.根据上题该地貌为冲积扇,冲积扇为河流从山地流出,由于坡度骤降,流速减慢,对碎石和泥沙的携带作用减弱,使碎石和部分泥沙分带堆积形成的一种扇形地貌。所以该地貌主要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借助实验考查了山前冲(洪)冲积扇的成因。本题还可考查山前冲(洪)积扇沉积物的颗粒大小的分布规律,颗粒细的沙质量轻,漂的远;颗粒粗的沙质量重,漂的近;距山口近的颗粒粗,距山口远的颗粒细。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没有选用颗粒大小不均的细沙,不能体现沉积作用的分选性,同时也不能体现流水作为搬运媒介。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0.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9.A 10.C
【分析】
9.由图可看出,该河段为河流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因此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A①④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由图乙可知,P岸堆积,T岸侵蚀,图甲中的①和③符合此特征。②④不符合此特征。 C①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结合材料,准确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面左图为澳大利亚局部区域图,右图为该区域著名的"十二使徒岩"海岸景观。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十二使徒岩"现在只剩7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十二使徒岩"海岸景观的主要作用力是( )
A.海浪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12.造成"十二使徒岩"坍塌的主要动力是( )
A.海潮B.风力C.冰川D.流水
【答案】11.A 12.A
【分析】
11.十二使徒岩是基岩海岸不断受海浪侵蚀后遗留的岩石残留体,是受海浪侵蚀形成,主要作用力是海浪侵蚀,与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等关系不大,A正确,CD错;靠近海洋,地处纬度较低,与冰川侵蚀无关,B错;故选A。
1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十二使徒岩是受海浪侵蚀形成,由于地处沿海地区,随着海潮的进一步冲刷侵蚀,部分岩体坍塌,所以十二使徒岩现在只剩7个,所以造成十二使徒岩坍塌的主要动力是海潮,A正确;与风力、冰川、流水等关系不大。故选A。
【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注意抓住十二使徒岩所处的地理位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高度地貌是出露地表的岩石圈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综合作用下呈现的形态,是地球演化的结果。下图是在我国某地区拍摄的一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判断当地的主要盛行风向( )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14.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
【答案】13.B 14.D
【分析】
13.该地貌为新月形沙丘,缓坡为迎风坡,结合图中所给的方向可知,当地盛行西北风,故选B。
14.图中地表形态是沙丘,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D正确;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A错;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B错;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C错。故选D
【点睛】风力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显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垄。流水作用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显著,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落成启用,“大窝凼”洼地是喀斯特地貌所独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附近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乡镇,25公里半径之内只有一个县城。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望远镜选址该地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喀斯特地貌,保障雨水下渗B.天然的天坑,工程量较小
C.海拔高,晴天多,利于观测D.人烟稀少,无线电干扰较少
16.大窝凼地区多岩溶漏斗、天坑、溶洞和地下暗河,与之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
A.华山B.三角洲
C.峰林D.风蚀蘑菇
【答案】15.C 16.C
【解析】15.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多暗河溶洞,保障雨水下渗,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A错,该地是天然的天坑,工程量较小,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全年降水较多,观点错误,故C正确,人烟稀少,无线电干扰较少,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错。
16.据图片可知A图是华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断块山,B图示三角洲,是河流堆积地貌,D图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地貌,故ABD错,C图是石林属于流水的溶蚀地貌,是喀斯特地貌,故C正确。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北京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见下图)。
考察报告
2018年11月17日晴13℃风力2—3级
考察地点概况: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南与河北省交界处,有丰富的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溶洞洞穴景观,是北方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考察记录单:
拓展学习:我国地城辽阔,地貌类型多种多样。搜集四幅地貌景观图,描述其景观特点并进行分类。
(1)考察记录单中①处最可能记录的是__________(双项选择题)。
A.奇峰林立 B.冰川广布 C.地势平坦 D.地表水充足
(2)除记录单中所列项目之外,地貌景观的描述角度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阅读考察报告,概括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
(4)对“拓展学习”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进行分类。
【答案】(1)A(2分)
(2)规模分布(质地、地表植被等)(2分)
(3)观察、识别、描述略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2分)
(4)峰林、洪积扇为一类,属于流水地貌;(2分)风蚀蘑菇、沙丘为一类,属于风沙地貌。(2分)
【分析】
本题以考查报告表为背景,再配以简洁的文字和相关图像,考查学生在获取文字、图像信息的同时,强化运用所学知识、方法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开阔见识。
【详解】
第(1)题,孤山寨为地表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以溶沟、峰丛、峰林为主,所以①处最可能记录的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因此AD正确;北京房山纬度相对较低、山体海拔高度较低,现阶段无冰川发育,因此BC错误。
第(2)题,地貌景观描述的角度一般包括分布、形态、物质组成、色彩、规模、植被等。
第(3)题,分析考察报告中的信息可知,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
第(4)题,峰林为喀斯特溶蚀地貌,洪积扇为流水堆积地貌,风蚀蘑菇为风蚀地貌,沙丘为风积地貌。峰林、洪积扇可归为一类,属于流水地貌;风蚀蘑菇、沙丘可归为一类,属于风沙地貌。
【点睛】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水文条件等。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18.读“我国东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A.B两图分别是②③两地的景观图。
(1)B地的地貌名称是:_______,出现的位置_______,形成的的主要外力作用_______;
(2)图中①到②之间河段,河流表现为_______蚀,地貌类型为_______;
(3)图中②到③之间河段,河流表现为_______蚀;
(4)简述A地貌的形成过程并说出A地沉积物的颗粒特点。
(5)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
【答案】(1)三角洲(1分) 河流入海口(1分) 流水堆积 (1分)
下蚀(溯源侵蚀)(1分) V形谷 (1分)
侧蚀(1分)
(4)形成过程:流水携带泥沙,在出山谷口,因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2分)
颗粒物特点: 从上到下(从扇顶到扇缘)颗粒逐渐变细 (1分)
(5)流水侵蚀 (1分)
【分析】
本题以我国东部区域图为背景,考查流水作用地貌的形成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B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其地貌类型是三角洲,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堆积作用。
(2)图中①到②之间河段,地形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河流表现为下切侵蚀,地貌类型为V形谷。
(3)图中②到③之间河段,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河流表现为侧蚀。
(4)A地沉积物随着流水的搬运作用由扇顶到扇缘的减弱,颗粒从上到下(从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
(5)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使黄土高原上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因此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是流水侵蚀作用。
【点睛】
19.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据此,你认为他绘制的应是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 ℃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4)在E图中画出当地盛行风向并说出判断依据。
(5)说出D图的地貌名称和外力作用类型,并描述D图的形成过程。
【答案】(1)B(1分)
(2)C(1分) 冰川侵蚀作用(1分)
(3)A和E。(2分) A是风蚀蘑菇,(1分)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1分)E是沙丘(1分),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1分)
(4)提示:风向箭头为从右向左。(1分)
判断依据:E图为新月形沙丘,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1分)图中沙丘右侧较缓为迎风坡。(1分)
(5)三角洲(1分) 流水堆积(1分) 在河流入海处,(1分)地势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2分)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1分)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等相关知识。图中五幅景观图依次是风蚀蘑菇(风蚀地貌)、海蚀柱等(海浪侵蚀地貌)、刃脊(冰川侵蚀地貌)、三角洲(流水堆积地貌)、沙丘(风积地貌)。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
(1)“海南的三亚”是关键信息,这里靠海,海水侵蚀地貌最常见,所以他所绘制的最可能为B图。
(2)“最高海拔”是关键信息,从五幅图中判断应为C,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冰川侵蚀作用。
(3)“暑假”和“冒着高达40 ℃的高温”是关键信息,说明这里是炎热的内陆沙漠地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最常见,所以应分别为A和E,其中A是风蚀蘑菇,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E是沙丘,受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4)坡度较缓的一侧是盛行风的来向,所以在图中从右向左绘制箭头即可。
【点睛】
20.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暑期,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来到贺兰山研学考察。研学小组发现贺兰山东麓分布着众多洪积扇,但西麓洪积扇分布很少。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
(1)说明贺兰山东麓洪积扇较多的原因。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其原因。
(3)说出贺兰山东麓南部耕地多分布在洪积扇边缘的自然原因。
【答案】(1)贺兰山东侧河流、沟谷较多;(2分)降水较多,河流挟带的碎屑物质较多。(2分)
(2)甲地河流较长,较大的砾石多沉积于沿途河床;(2分)甲地河流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小,流速较慢,(2分)侵蚀、搬运能力弱。(2分)
(3)扇缘沉积物粒径较小,土层较厚,土壤较肥沃;(2分)扇缘地下水位较高,多地下水渗出,农业生产用水便利。(2分)
【分析】
本大题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为材料,涉及洪积扇成因、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
(1)贺兰山东坡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不仅发育了较多的河流、沟谷,而且河流水量较大,挟带的碎屑物质较多,洪积扇较多。
(2)结合图例可看出,与形成其他洪积扇的河流相比,甲地洪积扇的河流流程较长,较大的砾石多沉积于沿途河床;且甲地洪积扇的河流流经的是低山区,地势起伏小,流速较慢,侵蚀、搬运能力弱,所以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
(3)贺兰山东麓南部耕地多分布在洪积扇边缘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土壤、水源等角度作答。冲积扇为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沉积物分选性好,从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因此冲积扇边缘沉积物粒径较小,土层较厚,土壤较肥沃;从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因此冲积扇边缘地下水位较高,多地下水渗出,农业生产用水便利。
【点睛】
材料:两块相同的木板(模拟土坡)、沙土、草皮、自采水、两个水壶、两个水槽。
步骤:①在坡度一致的两块木板上铺等量的沙土,其中一个再铺上草皮。
②用装有同等水量的水壶分别在两沙坡上以相同高度、速度持续浇水,水流最终分别流入下方的甲、乙水槽中。
③观察坡面的形态变化和水槽中堆积物的数量差异。
地点
孤山幕
石花洞
类型
地表岩溶地貌
地下溶洞洞穴
地貌景观(素描图)
地貌景观描述
形态
①
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物质组成
石灰岩为主
石灰岩为主
色彩
若石呈灰褐色,可见漫山红叶
若石呈灰色、乳白色,有五颜六色的彩灯照耀
地貌形成条件
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而形成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优秀一课一练,文件包含52土壤的形成解析版docx、52土壤的形成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精品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41水循环解析版docx、41水循环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