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4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4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章末综合检测(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4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章末综合检测(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完成1~2题。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为了更好理解等压面发生弯曲后,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某校同学绘制了素描图。读图,回答3~5题。
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点气压值(用P表示)是( )
A.PA>PB B.PA
C.PA=PB D.无法确定
4.如果图中水平面位于高空,则A、B对应的近地面A′、B′点气温值(用T表示)是( )
A.TA′>TB′ B.TA′
C.TA′=TB′ D.无法确定
5.该图可以用来解释( )
A.大气垂直分层 B.大气受热过程
C.热力环流 D.风的形成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6~8题。
6.图中与“大气保温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①吸收 B.②吸收
C.④大气逆辐射 D.③地面吸收
7.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图中的( )
A.①吸收 B.地面辐射
C.④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
8.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使图中( )
A.①吸收减弱 B.③地面吸收增强
C.②吸收减弱 D.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下图中M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时令湖。该湖要么滴水不存,要么碧波荡漾,其最不寻常的特点是湖中难得有水。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四地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0.M湖的湖水主要来自( )
A.河水、冰川融水
B.河水、雨水
C.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地下水
11.M湖难得有水,主要是因为( )
A.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B.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C.气温高,蒸发旺盛
D.土质疏松,水的下渗量大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2月时,图中a、b、c、d四海域水温由高到低依次是( )
A.c>d>a>b B.a>d>c>b
C.c>b>a>d D.a>c>d>b
13.图中各海域盐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
A.d
C.b
读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岩石风化最强烈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少雨 B.高温多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
15.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C.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
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18年8月,取材于此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开播。塞罕坝位于滦河的发源地。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土地退化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三代造林人让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塞罕坝植树造林适宜的树种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阔混交林
17.林场建立之初,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8%的自然原因有( )
①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 ②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少 ③靠近冬季风源地,易受风沙危害 ④野生动物数量多,破坏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读我国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完成18~20题。
18.该地区地貌景观一般会历经下图所示的四个演变阶段,目前该地区地貌所处的演变阶段是( )
A.渗穴期 B.洼盆期
C.锥丘期 D.残丘期
19.图示地区( )
A.流水侵蚀作用明显
B.没有流水沉积作用
C.河流左岸堆积,右岸侵蚀
D.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20.该地山区难以生长高大的树木,其原因是( )
①气候冷湿'②土层浅薄'③人为破坏严重'④地下水埋藏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少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4分)
(3)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4分)
(4)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6分)
22.下图为某大陆西侧海平面平均水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此海区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2分)
(2)用洋流符号(暖流→,寒流…→)在图上画出该海区洋流的分布。(4分)
(3)图中A处以北的沿海地带为________气候,附近的洋流对该气候的形成起到了________作用。(4分)
(4)(双选)地球上具有此种分布模式的海区是(5分)( )
A.欧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B.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C.非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D.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5)图中A附近的海域是否会形成世界级大渔场?为什么?(5分)
23.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________。(2分)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_____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______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______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_______。(4分)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6分)
章末综合检测(二)
1~2.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是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由于流水的侵蚀形成的。第2题,埃及是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狮身人面像缺损是风力侵蚀和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
答案:1.C 2.B
3~5.解析:第3题,A处等压面向上凸起,说明A处气压高,B处气压低。第4题,A处近地面A′处气压比B′处气压低,A′处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第5题,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形成风。
答案:3.A 4.A 5.D
6~8.解析:本题组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图的判读。第6题,图中与“大气保温作用”密切相关的是④大气逆辐射,减少了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C正确;①吸收的是太阳辐射,对大气保温作用的影响小,A错误;②吸收的是地面辐射,是大气升温的主要的直接能量来源,B错误;③地面吸收的是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D错误。第7题,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图中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的直接来源,B正确;①吸收的是太阳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很少,A、D错误;④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释放的热量,C错误。第8题,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使图中②吸收减弱,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增温减慢,C正确;①吸收对大气温度影响小,A错误;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不受二氧化碳减少影响,B错误;④大气逆辐射减弱,D错误。
答案:6.C 7.B 8.C
9~11.解析:第9题,结合图示四地所处位置,丙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受大气环流、洋流及地形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水循环最活跃。第10题,M湖地处内陆,为热带沙漠气候,与时令河相通,夏季降水较多时,受雨水和河流水补给明显。第11题,结合纬度位置知。M湖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河流对湖泊补给水量少,导致湖泊难得有水。
答案:9.C'10.B'11.A
12~13.解析:图中a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沿岸有暖流,暖流增温,并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太阳辐射强,降水少,蒸发强,所以a处水温最高,盐度最高;b位于英国东侧海区,纬度最高,故水温最低,另外该海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蒸发弱,故盐度最低;c位于古巴的东南海区,降水丰富;d位于澳大利亚西南海区,沿岸有寒流经过,故水温较a海区低,盐度比同纬度的a海区低。
答案:12.B 13.C
14~15.解析:本题考查岩石风化与气候的关系。第14题,由图中的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岩石风化最强烈的地区年均温高、年降水量大。第15题,风化壳的厚度并不是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而增加。风化壳的厚度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答案:14.B 15.B
16~17.解析:第16题,读图可知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降水量少,不适宜种植需水量大的树种,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植被,热带季雨林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再结合塞罕坝的海拔可知针阔混交林适宜该地区种植。D正确。第17题,塞罕坝地处高原、山地,地势较高,热量条件不足,适宜生长期较短;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较少,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较大,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属于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而导致植树功亏一篑。林场建立之初,野生动物数量少。C正确。
答案:16.D 17.C
18~20.解析:第18题,该图表示的是喀斯特地貌,既有地上喀斯特也有地下喀斯特,处于第3时期地表没有完全被溶蚀掉,也保留着地下结构,C正确。第一时期是刚开始溶蚀的时候尚未发育喀斯特地貌,第2时期是地下喀斯特没发育,只有第3时期都有,第四时期地表完全被溶蚀。故选C。第19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导致的,由图可以看出,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与左岸和右岸无关,有流水沉积作用,沉积物就是流水沉积形成的,正确答案选A。第20题,该地区难以生产高大的乔木,主要是因为地表岩石以石灰岩和页岩为主,容易发生渗漏,不易储存地表水,但是地下水丰富,同时土层浅薄,肥力较低,因此正确答案选D。
答案:18.C'19.A'20.D
21.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博斯腾湖湖水来源主要是河水,支出主要是蒸发。而近年,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蒸发主要与气温有关。蒸发的加剧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同时人为原因也可能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夏季比冬季气温高,蒸发大,使用湖水量大,水位下降多,而冬季虽然入湖水量少,但蒸发少,使用也少,随着近年全球变暖的加剧,季节差异会更小。第(2)题,由图可知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应为冬季。湖陆风现象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原理相同。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热量少,且水量最小,导致湖陆温差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且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第(3)题,湖陆风的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的气温高低,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地区。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第(4)题,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区域,湖陆风的强弱与湖陆的温差有关,温差大则风强,反之则弱。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答案:(1)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冬季。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水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3)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4)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22.解析:第(1)题,图中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南向北减小,说明该海域位于北半球。第(2)题,从图中海水等温线的数值可以判断该海域位于中纬度地区,沿岸存在两股洋流,分别为向南流动的寒流与向北流动的暖流。第(3)题,A处以北的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从等温线的弯曲可知A处以北的海域为暖流,对沿海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第(4)题,北半球的大西洋、太平洋海域都存在该模式的环流。第(5)题,A海域寒暖流不能交汇,且也不存在冷海水上泛的补偿流,因而不可能形成大的渔场。
答案:(1)北
(2)图略(A附近海域画向北的暖流和向南的寒流)
(3)温带海洋性 增温增湿
(4)AB
(5)不会。因为世界级的大渔场一般分布在寒暖流的交汇处或冷海水上泛的地方,而A附近的海域为洋流遇到陆地后分支的地方。
23.解析:第(1)题,此图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第(2)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的形成属于水文对地貌的影响,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属于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是生物对气候的影响,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第(3)题,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从土质、植被、降水等方面分析。
答案:(1)整体性 生物(植被)
(2)C A B D
(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湘教版 (2019)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本章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本章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